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梦醒修真录

正文 第 238 部分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临将臣正在和祺诺两人说那梵天的事,忽见刘迦出现,立时大喜,拉着刘迦到祺诺面前来,道:“小白脸,老夫刚才给这两小孩子说,他们梵天创界是一个假相,你来说说看,老夫说得对不?”

    小阿菜也极想知道刘迦如何看待此事,连声道:“小白脸,这位祺诺天父,你是认得的。他受人相助,没有立刻轮回,在此静修。”

    刘迦点点头,上前对祺诺和伽利斯道:“两位都是老朋友了,大家不必客气。”说着他转头对伽利斯作礼道:“你们刚才的谈话我听到了,这位原来就是伽利斯老大了,我从前曾拾到过你的运天手杖,虽然当时不大会用,可它却曾救过我和我朋友的命,在下该当感激你才是。”

    众人听得此话,一时不解,那运天手杖除了猥琐男能用之外,当初这群人没人会用,更别说靠那玩意儿救命了。

    白玉蟾当时在小云之中,许多事情知道得更多,立刻对众人道:“当初玄哥和忤作秀等人大战,咱们被黄龙老大扔出来后,小白脸曾用运天手杖解除那整个阵法的能场结构,若不如此,玄哥他们必被困其中。”

    他细细讲解当时的过程,玄穹这才恍然大悟。

    当初和忤作秀等人对战之时,己方的阵法伎俩明明被对方识破摧毁,对手的阵法随着惯性,本该顺势灭了自己和紫微等人,可奇怪的是,忤作秀等人的阵法居然也在刹那间跟着消失了。他一直以为那是忤作秀等人为了活捉自己而去掉阵法,但想不通的却是,忤作秀等人的能力何以如此强大,能在瞬间即让一个惊天动地的大阵消于无形。有如此能力,谈笑间即可阻止自己对其阴谋的骚扰,又何必费那么大的事呢?

    经过白玉蟾一番讲解,方知当时刘迦被黄龙扔出大阵后,曾用运天手杖干扰过整个阵法的能场结构。

    众人一时都不禁惊叹梵天法器的威力不可思议之极,再回想起从前在修罗天曼怛罗神殿所遇到的种种异事,又听说从前伽利斯的本事比祺诺更甚,方才真正地明白,当初猥琐男为啥面对众人时,总是一副毫不理会的样子了。

    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猥琐男的境界所面临的问题,是众人根本无法理解的,猥琐男压根儿看不起这群人的修为,他完全找不到人倾诉。

    伽利斯多听得一会儿,也才明白,原来自己失去修为后,留下的运天手杖被刘迦无意中得到,他连声叹道:“纵然有如此威猛的法器又如何,我和祺诺还不是一样落得此下场?我曾听那位目健连尊者说,我们的遭遇源于一切向外求的结果,不管能力多大,不识本心,终是被外境所转,只不过比凡人比活一些日子罢了。”

    刘迦闻言点头道:“哎,伽老大说得不错,不管梵天创界一事,是真是假,这不重要,因为万法若真要成就无量智慧,都只有向内求一条路,只不过因缘不同,而衍生出万法不同的形式而已。创界一事,虽然是假境,可万法哪个不是假境幻法?只不过都为了去执而已,但能去执,一切法皆是佛法,皆是明心了境之法。法门再好,倘若不能去执,相当于好法恶修,知见纠缠,自欺欺人得更厉害了。”

    接着他便把《长阿含经》中关于梵天修行者为何会有创界的错误觉知,以及这错误觉知造成的后果等等,简单明了地给伽利斯和祺诺二人讲了。

    两人一直以来,总以为大梵天的人虽然迷在其中,创界这种事,就算走错了路,但起码也算是一个超大的、需要破解的谜团。谁知这世上早就有人对自己犯的错误清清楚楚,而且还留下了经典,作了错误说明书。只不过全因自己眼光狭隘、井底之视而促成了今天的结果。

    祺诺道:“这个小白脸,偶记得你,刚才听小阿菜说,你近来修为突飞猛进,我正想向你请教……。”

    刘迦摇头道:“请教二字大可不必,两位若有疑处,想和我讨论,只要在我理解的范围内,我一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至于那些超出我理解范畴的,就算是我乱说,曲解佛法,我自己也不会知道、不会察觉,因此还是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

    众人稍稍一征,不知他是何意,好一会儿岐伯才道:“这个笑话有点冷……小白脸,我想问一下,后面那部分,是笑话吧?我是不是该笑一笑?”刘迦苦笑道:“我好不容易想说点笑话,没想到却说成了这样,我……。”

    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连声道:“你还是保持严肃和正经比较好一些,幽默不适合你,你越以为幽默的东西,咱们越怕。”

    刘迦指着空中遥远的星光,对众人道:“那些闪亮的东西,并不是恒星,而是许多通道,从不同的通道出去,能走捷径直接到许多凡人星球上去。另外,走这样的通道,能看清六道轮回和器世界成住环空的进程,对修行者打开心量极有益处。”

    众人闻言,一时尽兴奋起来,那伽利斯和祺诺虽然长时间在此静修,但由于对自身能力不自信的原因,也没有进行过这样的尝试。听了这话以后,也有点跃跃欲试起来。

    要知道,如果众人有机会作为旁观者,对生死流转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知,对于各自在今后的修行路上,无疑是打下了深厚的系统理论基础,就算没有老师,一样可以自我前行了。

    混沌牒摇头道:“我是天地间自产的宝物,不需要学这些东西,学了也没用。”

    刘迦笑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没听过这句话?没有恒常不变的事物的,再什么宝物,也在迁流变化之中,你也一样有诞生和毁灭的过程。”

    混沌牒正要争论几句,夜猫子在后面低声道:“别和他争,你的能力没有话语权,争了也没用,算了吧。”混沌牒压抑之极。

    刘迦听了暗笑不已,转头对众人道:“由于生命之水的原故,你们的身体结构有些特殊,但也并非不变,整个器世界都在变,你们也跑不了的。那看似和僵尸一样不变的假形,其实一直都在变,不信你们问临将臣,他这方面的痛苦经历多,当能以身说法。”

    众人自到冥界以后,比从前低调了许多,此刻听刘迦一席话,竞无人反驳或是调笑,反而让刘迦微感诧异。

    接着他便让众人安坐下来,身心俱归于一念,让元神从上面的星光处出去。

    岐伯脱口道:“啊?这是教咱们做无体元神呐?要是有个岔子,回不了这身体怎么办?又或是……外面的世界难以想像,咱们找不了路回冥界,这身子可不能一直这么呆着啊。”

    刘迦笑道:“之所以让你们通过那些出口去,就是因为那通道中有保护机制,走得再远,末那识都能定位在这里,随时可以回来的。另外,你们自己试试吧,只怕你们现在需要担心的,不是回不了这身体,而是因为你们身体结构改变后,身见奇重,元神很难出去呢。”

    见众人不解,他笑道:“除了玄哥、小阿菜、晓雨、玛尔斯几位正常以外,你们其他人现在的身体状况,只怕都不能叫做人或神,或仙,大概只能算非人呢。”

    齐巴鲁叹道:“常听经书上非人什么的,原来就是说的咱们。小白脸,以后你还真不要再说笑话了,唉。”玛尔斯搂着他的肩,连连点头。

    果然,刚坐下来一会儿,刘迦所说的话,立刻应验。

    那临将臣修为至深,尚能强行将元神出体,但出不了多久,立刻被瞬间拉了回去。他的末那识中,骷沙对他造成的知见牢牢悍在其中,一旦离开身体,立刻会起响应。末那识自己会变现出与身体超强的关联,产生极大的能场,将自己拉回去。

    临将臣修为超级强悍,不断奋力突出,可终归敌不过那本来就是自心变现的末那识的力量,数十次被强拉回来后,终于放弃,长叹道:“再次证明了,老夫是彻底脱不了这个身子了。人家就算轮回,好歹也换一个身子,换一个形象,老夫的轮回全在这个壳里面,真可谓天长地久了。”

    其他人等,凡体内有骷沙和生命之水的,都有与临将臣一样的障碍,刘迦道:“元神出窍,甚至是长时间出窍,只需要有一定级别的修真者就很容易做到的,可你们现在的知见牢牢地确认了元神就是不能离开身体,反而被这身体给箍住了。”

    明正天笑道:“大哥,这其实也没啥不好啦,咱们打不死嘛……。”

    刘迦摇头道:“生命之水和骷沙只是保持你这原有的、固定的形象,但轮回性质不变,生死的感触不会变,摆脱不了身相,破不了身见,永远会觉得有一个实有的身体在,脱不了生死幻觉的。”

    他见玄穹、小阿菜、玛尔斯、崔晓雨早已跌坐,各自正准备向那通道而去,赶紧道:“大家经验不足,最好去同一个地方,这样方便互相学习帮助。”小阿菜笑道:“他肯定是想说,咱们最好去他家地球,这小子袒护自己的人得很。”

    伽利斯叹道:“南阎浮堤界,也是我创界后,曾经传道的地方,现在想起来,居然一切都活在梦中呢。”他抬头对刘迦道:“咱们这么去,如何帮助那些临命终者?”

    刘迦笑道:“从这个通道出去,你们看到的世界会很热闹的,多看多学,自然就会了。”他指着临将臣等人道:“得先让他们几位的元神能暂时离体出窍才行,他们的身见超强。”

    见众人一脸无奈,他笑道:“当初我也和你们一样,受了许多前辈修行者在过程境界中得出的观念影响,老把这个身体看得很重,要如何如何,才能做到什么长生不老,什么永生,什么永恒之类的观念,还有什么人是万物之尊,宇宙的精灵等等这些观念,大多出于许多修行者在过程境界得出的结论,留给后人,后人见其神通,能做到自己不能做的事,便认可他,因此许多观念越传越误。”

    祺诺对伽利斯道:“处在过程境界中的修行者,大概说的就是咱们吧?梵天的人创界后,哪个不去自己的天界传道说法呢?”伽利斯点头道:“嗯,可没人会觉得自己的见解是错的啊,都修到那个程度了,谁会认为自己是错的?”

    刘迦道:“这无关对与错,只是对过程认识不深而已,毕竟人人都会经历这些过程。楞严经中曾说过五十种这样的过程境界,包括在修行过程中看到这世界有一位本来成就的佛,认为这位佛本来就有的,其他的佛都是后来修成的,还有在修行过程中看到佛有大小之分,有能力之分,还有在修行过程中见到十方诸佛国土等等,又有人见到整个世界都由识念而成,全是识念摇动,在识念中生出世界幻相……这些境界本无对错,随着知见障碍的渐渐破除,能看到的、能感知到的世界,自然是越来越广阔,这很正常。只是这些境界都尚在修行过程中,是整个过程中的一部分内容,不是根本认知。只要不去执着,不去理会,自然就过去了。但若驻在那个境界,以此为根本智慧,毕竟解不了生死。”

    众人一路走来,听他说类似的话,已不知多少次了,渐渐也开始习惯他的表达方式,也开始学会用心的角度来审视修行过程,不像从前那样,一听刘迦讲心讲识,立刻糊里糊涂,不所其所云,外加多有排斥了。

    刘迦本来正在捉摸如何帮助这群人减少身见,乃至最后破掉此见,一说起楞严经,使他想起一事,对众人招招手,拿出一本楞严经,翻到后面部分,指着其中一段,对众人道:“你们看看这里,修行过程中,会经历一个境界,叫尘并,和你们的情况有点相似呢。虽然根源不全相同,具体表现也不尽一样,但都是经过修行后,自己的身体变得来不容易被外力毁坏了。”

    众人凑过头来,见其中有道:“以此心圆入虚融,四体忽然同于草木,火烧刀斫,曾无所觉。又则火光不能烧爇。纵割其肉,犹如削木。此名尘并,排四大性,一向入纯。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刘迦道:“虽然你们的状况,与尘并不完全相同,但起码应该知道,身体变化也不是什么特殊的现象,没有什么是突破不了的。这世上,你不会比别人特殊多少,更不比别人了不起多少,都是异相而质同。”

    他为啥要这样说呢?因为他了解普通人心识结构中的一个内容,就是由我执而产生的与众不同感。因为执在,人人都想证明自己,不管是通过财富,通过权力,通过学问的高低,通过能力的大小,甚至通过各种各样的与众不同的特点,来证明自我的存在,证明其价值。这些都是我执在起作用。

    甚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时候会不自觉地扮演坏小孩、或愤世嫉俗的形象,甚至是社会不认可、不提倡的形象,但只要能达到自我的证明,自我的张扬,偶们都会不自觉地去实践。不管这个自我认同最后是源于别人的眼光、还是通过内心深处的自肯而达到,都造成了这种认同非常坚固。

    就像岐伯等人,明明知道自身的缺陷,但由于这群人跟着刘迦混了不少日子,在江湖上越发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卑感隐隐潜藏于内心深处。而这样的自卑都是需要宣泄的,都是需要将之抹掉的,否则末那识的自我认同就会起冲突了。因此,心中暗暗强调自身身体结构的特殊性,通过强调这样的特殊性、独立性、与众不同性,可以为自己的修为低下找到合理借口。

    同时那特殊性也因刘迦的关注而有了优越感,至少表明,我们是真得很特殊,不然菩萨哪会关注我们呢?这样下去,刘迦越是刻意关心他们,他们反而越不容易放下执着,因为潜藏的心理会告诉他们,一旦不特殊了,菩萨就不会关注咱们了,咱们也就无法通过菩萨的关注、也就是无法通过修行界主流文化的上层人物的关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了。

    刘迦知其心中潜藏着这样的观念,因此直接说出来,打消其自欺欺人的心思。

    果然,岐伯等人一听此语,心中极度不舒服,似乎刘迦的隐语就是:“不要为自己修为低乱找借口,其实你就是懒,或者你就是笨,或者你就是根器不好,或者你就是修行界的下层人物,再不努力,永无翻身出头之日。”

    但临将臣就不会有这样的念头,因为他的能力太强,实在不需要用这样的心态证明自己,反而是极想打破现有修为的局限,更上一层楼。

    玄穹久历江湖,善解人心,一眼就识出岐伯等人尴尬,上前笑道:“刘迦兄弟的意思,是想说,不管再特殊的身体结构,都是因为心识结构在起作用,解开那心识结构的束缚,没有破不了的身见。他是怕大家认为自己的身体太过特殊,失去了信心呢。”

    这群人多是油滑之辈,虽然被刘迦捅破那层心思,但又得到玄穹铺下下台的梯子,众人哪有不借机下台之理,岐伯当下苦笑道:“咱们这群混混,在高人面前,早习惯了被别人玩来玩去的,一会儿抬举你,一会儿贬低你,全由得他们,反正这就是当混混的命。”

    众人并非不知刘迦良苦用心,刚才只是死要面子而大觉尴尬,此时放下这面子观念,心中轻松许多,一时又叽叽喳喳地开始向刘迦讨教起来。

    刘迦大是开心,细细讲解起来。

    众人这才明白,原来刘迦所说的打破固有的心识结构,并非像众人所想像的那般难,虽然实地做起来,也并不简单,但在道理上,却是普通人都能明白的。

    那心识结构之所以能支配人的世界观和行为,首先就是因为整个结构地连续性。

    释迦佛曾在《愣伽经》中说,心识结构也是心的不间断流注形成的,这个连续地、不间断地流注,就像河水向前奔腾一样,前前后后的每一滴水之间,没有空隙可言,连续地、不间断地向前流淌着。

    这个连续和不间断,造成了整个结构的延续,因此看起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这个结构是相对稳定的。由于这个相对稳定的结构,所成的相,所支配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个感官对外界的认知,也就是相对稳定的。

    佛经中不是常说“着于相”或“不着于相”吗?

    当一个人的名相观念起作用时,即心识结构在起作用时,所有感官都受其支配,即“着于相”,也就是被这种相对稳定的心识结构牵着在走。心识结构说那是什么,所有的感官便承认,那确实是什么,心识结构说某某东西硬的,身体触感立刻就会确认,那确实是硬的。

    当一个人的心识结构不起作用时,眼耳鼻舌身意等六个感官对世界的认知基础变了,没有名相定义的分别内容在,谁来告诉你“这是什么”或“那是什么”呢?这个时候,即是“不着于相”,也就是不被心识结构的内容牵着走了。

    生死整个过程中的所有现象感触,都是这样形成的,包括身见。心识结构虽然相对稳定,但同时也在不断变化,随着六根造作事业所留下痕迹,添加进新的内容或改变旧的内容。

    就如你十二岁时认定A美女漂亮,但二十岁时突然见到了B美女,心识结构立刻会增加一条“B美女才是最漂亮的”相关内容,同时在旧的内容中把关于A美女的定义修正为“A美女不如B美女”。

    刘迦对众人道:“骷沙和生命之水,能增强你们的身见,加固你们身体的稳定性,虽然一方面是共业的作用,但这个作用要落实在你们身上,还是因为你们个体的心识结构认可它才行。是因为你们个体的心识结构,与共业背后的心识结,有着同样的定义,里应外合,这作用才生得起来。”

    非所言道:“兄弟,那你的意思是,只要咱们自己从根本上,不认可这样的身见,这东西便箍不住咱们?”

    刘迦道:“正是此意。非大哥,你这句‘从根本上不认可这样的身见’说得好,反过来说,正是你们现在从根本上就认可它,因此才被它束缚。佛经中,常有一个词,叫‘净信’,这个净信二字的意思,就是丝毫没有犹豫和怀疑的相信。当你的净信,在认可什么样的心识内容上,这样的内容便起作用,完全是你自己的选择。你现在净信的内容,倾向所在,正是形成这样的身见的内容,因此这身体结构所成呈现出来的相,便是如此坚固呢。”

    玛尔斯闻言恍然,大喜之下,连声道:“偶前时修万神圭旨的信愿力,里面也有尽信二字,想来和这个净信,是一个意思了!”

    刘迦点头笑道:“不错,尽信与净信,是一个意思。二者的背后,都是因为心识结构在没有怀疑心流注的情况下,心力某一个纯粹的方向不间断地流注,那流注的内容便是最终所成相。因为怀疑和犹豫,也是心的流注,如有这二者的拖累存在,不能尽信与净信,心想之事,如何能成相?怀疑和犹豫越少,成相越快,净信和尽信者,几乎是立刻将整个心识结构改变过来。”

    伽利斯忽然在一旁长叹道:“老夫第一次听人如此解析梵天留下来的万神圭旨,真是闻所未闻,见未所见,如此心法,似乎可以将天下所有修行法门统一在一起,万法归一呢。”

    刘迦暗道:“伽利斯不愧是梵天下来的人,就算从前知见有错,但毕竟积累之下,见识与众不同。”当下确认道:“万法唯心,正是这样。如何用心,全在个人选择。”

    他一边说,一边站起身来,笑道:“咱们现在就开始吧,心的世界奥妙无穷,很有趣呢。去试试什么叫心想事成,去试试什么叫心生万相,乐趣比痛苦多,大家千万不要偷懒。”

    说到此处,像李照夕这等修为极其低下的,心中难免兴奋之极,因为刘迦所言的内容,完全可以让他打破常规地向上猛修,让他尽快摆脱“只是笔上功夫好”的形象。

    他却不知,整个世间一切人所成就的一切事,不管你是修仙成道,还是见性成佛,不管你是运动员还是生意人,更不管你是小白领还是大学生,所成就一切事的过程,都在此心法之中。那些看起来形式不同的法门,都是在此心法之下,根据不同的现实条件,兜兜转转,衍生出来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方便法,此外再无别法。只不过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事,用心程度和深度不一,所成就事的结果,看起来也就不同了。

    …… ……

    心想事成

    第一章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

    刘迦一路以来,常常对众人讲起自己的修行体验,但听众甚少,这群人最多艳羡他的能力,却并不怎么欣赏他所说的心法。究其原因,一则因为众人的修行经验造成了认知成见,二则也是因为他今生比众人出道晚,这些人在内心深处,都当他是后学晚辈,最多也就是靠着运气好,比大家收获多一些,但在理论上,对他并不那么认同。

    此时情况有所不同,这群人中,崇拜威猛神通者,没人敌得过临将臣和欣悦禅,想人天合一而坐拥一界者,没人比得过伽利斯和祺诺……而诸此人等,已早就被刘迦判为过程境界,众人在长时间拿现实对比的过程中,渐渐觉得刘迦所说,并非那么虚妄,并非那么恐惧,那转变过程,似乎乐趣终要多于痛苦了。

    刘迦一边坐下,一边对众人道:“破点身见其实挺容易的,先专注,不管身体有任何反应,你全然不理会,这就是根本呢。管他什么在流动、管他什么经脉里面有浩浩荡荡的洪水、管他体内有任何异动,你只要一心专注,就相当于走捷径了。否则,你稍有执着或留恋,就得走弯路了。那些走经过脉的做法,那些通轮明点的做法,都是因为在专注过程中,面对识的振动,没办法专注,先贤大德们,才告诉你,顺着经络和脉轮去走气,免得你在各种异动的过程中一惊一诧的,反而要出事了,这也是一种变通专注的法子。”

    此语一出,众人皆惊,那岐伯叫道:“你这话算啥?一口气把那么多修行理论全否定掉了,咱们的修行理论可都出自先贤们的经典,这动不动就反权威的事,可不像你小白脸做的啊,我……你到底是不是小白脸啊?”

    刘迦笑道:“你急个啥?我又没说其他理论就是错的啊。我只是想说,那三千世界都非实有,身体结构又哪会实有?都是心识结构下的业相而已,没必要过于看重这个身体。”

    见众人不解,他道:“把修行比做上山,那上山的路是很多条的,可根本的形式却只有一个,就是从下往上走。至于不同的路上,有不同的做法。比如从大路走,比较平缓,但路遥途长,完全靠两腿的肌肉是很痛苦的,往往需要拐杖来借力一下;比如坐缆车上山,倒是很快,可那前提却是得先制造缆车这样的工具啊;又比如自己另辟一条道上山,这算是自由了,可由于丛林树杂,你需要准备一把斧子开路啊。”

    他见众人多有疑惑,乐道:“我上面的举的三条道,都能上山是吧?每条道上所需要准备的工具也都是那条道上基本必备的是吧?可这些必备的东西或必需要经历的过程,如拐杖、制造缆车、斧子,只在那条道上才是有用、或是只有在那道上才经历的啊,离开那个法门,这些东西或过程并不是必要的啊。”

    见众人无语,他继续道:“修行过程中,笼统地说,是一个由迷入悟的过程,可具体做起来,却是一个不断深入心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如果你有能力抓住任何一个当下,那当下就是心的全体全用,就是心的空有圆融。可一般人不习惯专注,没法做到这一点,总是在不自觉地随着那复杂浩繁的心识振动而起起落落,一会儿感到身体内气机发动、洪流如注了,一会儿感到身体**勃发控制不住了,一会儿看到宇宙间尽是意识在摇动了,一会儿发现宇宙的能量根源就在几个音符上了,一会儿看到三千世界的物理现相全没了,都是光了,一会儿又看到天下众生尽是从我心中流淌出来的,一会儿又突然感到我自己彻底悟透了……这些感触全都会对应成各种境界,在那个境界下,一切都显得非常真实,微有一念,即陷在其中,这是那些?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