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帝国黎明

正文 第四章 杀威棒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帝国黎明最新章节尽在

    第四章杀威棒

    出洋留学数年王伯良也在努力适应这个时代,努力去理解这个时代的人心中的想法——这如果放在百年后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无疑是极为可笑的,但对他而言却是最重要的。在他看来留美幼童无疑是世界级的战略行动,也许这项计划的推动者容闳、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未必会想的这么深远,但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毫无疑问却是最有效的捷径。他也知道未来最强劲的对手日本在美国和欧洲国家也有留学生,也许受国力影响日本不可能派出留美幼童这样的留学生从而完整的接受现代教育,但偏偏最后中国却输掉了这一局。

    “一次次浪费机会是要遭报应的!”王伯良心中不安的思考着,与留美幼童相比日本的留学生就是战斗力只有五的渣渣——就他所知这些幼童们学业优异,跳级如同吃饭喝水一般,其中与他同是第一批幼童的潘铭钟比他大两岁,不过令人惊骇的是潘铭钟居然和他同一年考入大学,潘铭钟的是瑞萨莱尔理工学院,只可惜他身子弱了些转年便去世了,若非共同相处了几年,王伯良甚至认为潘铭钟也是如同自己一般带着后世的学识穿越的。从留美幼童中没有一个满汉贵族权臣子弟便可以看出这个留学生团体是多么不受待见,选拔的人也绝不是当今最优秀的孩子,但即便如此幼童们的表现足以堪称天才,至于已经不幸去世的潘铭钟唯有“神秀”可比。

    论学业优秀日本留学生连吃灰的份都算不上,不过这是一个“公然拼爹”的时代,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架不住人家能坚持啊,现在清廷已经中断了继续派出留美幼童的计划,本身就落了下乘,要是他们这四批留美幼童在没完成学业的情况下被中断留学,那损失就更加无以复加了,十年二十年后,在留学生领域方面的竞争显然中国将会一败涂地。

    “可是毕德格隐晦滇醒到底是什么?难道那些在美国的同学们又惹出什么乱子来了?!”王伯良左思右想也无法猜透毕德格最后滇醒之意到底是什么,只是他自信若是按照他临走前对同学们的交代去做,除非遇到的经济困难无以为继,否则一般而言能够保证他们完成大学学业是没有多少问题的。

    王伯良怀着满腹心思在门房等候李鸿章的召见,不过令他十分奇怪的是都已经到下午三四点钟了也没有消息,同是等候李鸿章召见的人都换了两三波了就是没轮到自己。王伯良不相信李鸿章不知道自己来求见,在第一次通传的时候他便早就给了门房一张五十两的银票,这足以让负责通传的人为自己卖命了,而看着他还没有被召见门房自己也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难道是传说中的杀威棒?!”王伯良看着好生招待自己的门房,打消了有人从中作梗的疑虑后,唯一的答案便是李鸿章估计晾着他。如果按照欧美人的想法而言,王伯良绝对是前途远大的青年,当然如果他没有转行去德意志帝国学习军事的话,怕是早已成为美国新闻界最年轻的专栏作家了,有这样吊件的年轻人若是翘翘尾巴的话也是正常的。不过这是在中国,也许耶鲁大学最优秀的毕业生的名头在李鸿章的眼中远比不上德意志帝国陆军学院毕业生重要,晾晾自己也是杀杀年轻人的傲气,王伯良心中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就是李鸿章可不清楚,这种权谋之术在他看来多半是李鸿章的一个考验。

    四月奠津只是刚刚过五点,天色便已开始变暗,王伯良掏出怀表看了一眼确认时间后,便向门房交代了一句离开总署衙门——这个时间李鸿章是不可能接见自己了,就算他想起这件事来要见自己也是明天,自己的礼节已到,明天再接着求见。

    王伯良不相信李鸿章不将留美幼童放在心上,在美国留学的时候肆业局就因为美国物价飞涨而陷入经济困境,据说就是李鸿章一力主张解了海关的银子维持留学计划的,就是在那个困难的时刻他们这些留美幼童的生活也未曾降低一分。李鸿章明明知道自己求见却避而不见,这中间绝对有名堂,不过这绝对不可以成为自己对李鸿章心存芥蒂的事情,毕竟往后二十年在中国这个地界上他还要看对方的眼色行事。

    王伯良并没有直接回客栈,而是在天津的街道上寻了一家看起来很气派的裁缝店,仔细挑选了两套长衫直接换掉军装应急,并且又量身定做了几套衣物——他这一身德意志帝国的军装实在是太碍眼了,走到哪里街上的人回头率绝对是百分之三百。他离开总署的时候还特意问过通传的门房交代自己的穿着告诉李鸿章没有,好在得到的答复是老李根本没问起过,不过这也不排除有人多嘴,只是明天再去总署自己可就不能犯这样的错误了。

    第二天天刚刚亮,王伯良便守在总署衙门附近,约莫吃过早饭的时间衙门偏门打开他便第一个走进总署再次求见李鸿章,不过令他惊讶的是他刚刚报出来意,门房就非常热情将他引到一处花厅说道:“这位爷,昨天您刚走相国大人就交代下来若是明天您来了就立刻带过去……相国大人年岁大了,吃过早饭总要歇会,您先在这里等着小的我先去看看!”

    王伯良笑着说道:“相国大人有所交代也是有劳您在旁边帮衬,多谢了!”说完便将早已攥在手心的一张银票塞给对方。

    虽说宰相门前七品官,他们这些负责通传跑腿的下人多少也会沾着李鸿章的光收些求见者的小费,不过都是些散碎银两,至多不过十两二十两的,而王伯良出手阔绰昨天直接给了五十两的银票,今天又是一张估计也还是五十两。门房一想到这里心头一热,脸上笑得跟朵菊花似得,连忙招呼旁边的下人给王伯良上好茶好生伺候,他也腿脚利索的进去通传,走到一处无人处一展开银票,那“一百两”的字样直接亮瞎了他的双眼,连忙收到怀中以更快的速度奔向李鸿章所在的院落报信。

    王伯良不缺钱,早先他在美国报纸投稿上就赚了不少,而其学习生活的斯普林斯菲尔德更是美国军工业和纺织工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也就“顺手”出卖几个专利赚了不少外快。前世的他是海军军械维修部门的一名高级工程师,脑袋里的货色绝非这个时代所能想象的,他自然不会对内燃机等划时代的发明动手,所出卖的专利多是在现有发明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诸如当时刚刚新鲜出炉的贝尔电话、纺织机械,在军工方面的专利唯一值得称得上迈出一大步的则是马克沁机枪——这倒不是他故意出风头,马克沁机枪真正出现的精确年代他确实也忘了,只知道是八十年代的发明。

    不过无独有偶的是这种被命名为“伯良式自动机枪”与历史上的马克沁机枪一般,王伯良并没有从中捞取想象当中的巨额好处,相反欧美列强对其反映很冷淡,以至于他不仅没有赚到钱反倒是为了专利费倒贴了不少。相反民用的一些他看不起的“小发明”到是让他大发横财——他为贝尔电话发明导精电极麦克风一笔交易就让他豪收五万美元,这可是一笔非常恐怖的收入,若是算成海关银就将近四万两。

    零零总总算起来,王伯良出洋留学这些年赚取的外快除去一部分投资购买工厂股份和临回国大笔购书之外,总共攒下了不到三十万美元,这绝对是一笔巨款。在他回国上岸之(色色小说 http://Www.hxiaoshuo.NET/duanpian/1.html时第一件事做的便将一万美元兑换成银庄庄票,虽然预计到自己以后出国的机会会很少,但他不会将手中的美元全部兑换成白银,大丈夫行走江湖不可一日无钱,不说外国银行的利息和日趋贬值的白银价格,就是以后办工厂购买机器设备兑换美元的时候也可以省下一笔。

    王伯良知道自己所图甚大,三十万美元是够他吃喝用度一辈子了,就算在美国他也可以靠自己的本事过得无忧无虑,若是奋斗一把美国富豪榜上绝对有他一席之地,但他实在无法忍受白人对中国人歧视的目光,他选择了一条对他而言最为艰难之路。回国之后他也不指望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政治地位,以目前中国的情况而言他们这些“洋翰林”在政治上绝对没有什么前途而言,他留学海外之时还不放弃传统四书五经学习,也存着以科举功名打开从政之路的想法,至于最下策的发展路线便是开工厂筹集更多的金钱做仕途的开路先锋——正如后世看到的一副漫画地图一般,清国官员手上拿的是元宝。

    总署衙门面积颇大,总体来说还是继承了居住和办公的功能,而已李鸿章的显赫地位而言“办公区”布置对王伯良而言还是颇为“豪华”——他在一片布置的非常精致的园林当中走了足足五分钟,于见惯了后世的气派办公大楼而言是另外一份“气派”。不过想想李鸿章一年当中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办公生活,以“合肥相国”的气势岂能流俗?

    走进庄严肃穆的总署大堂之后,王伯良一眼就认出了正襟危坐的那个老人便是自己的目标——在中国近代史上毁誉参半、争论纷纷李鸿章。虽然在此之前王伯良从未见过这位名声显赫的相国大人,但他还是在迈进正堂之后恭谨的跪拜:“学生王伯良海外游学八年归来拜见老师,跪禀老师万福金安!”

    李鸿章肃声言道:“你且上前些!”

    王伯良闻言起身走到距离李鸿章不到五米远的地方再次跪拜:“学生王伯良跪禀老师万福金安!”

    从门口朝李鸿章走的时候,王伯良不明白自己哪里出了问题但若是不正眼看着李鸿章那就说明自己心中有鬼,他自问自己没出什么纰漏反倒是一路直视李鸿章,这时才将这位影响近代中国走向的争议人物面容看清楚。按照岁数李鸿章差不多快六十,看上去却比想象中差距很多,毕竟是长期执掌国柄位高权重,这位老人第一感觉就是“精神”,尤其是那双眼睛有种说不出的凌冽,更有饱经世故的温和,这种给人两个极端的感受却非常恰如其分的出现在同一个人的目光中。

    前世王伯良好歹也是个高级工程师,军工单位与外界接触并不多,但上级领导检查,将军级别的人物也见过五六个。在他所见过的这些从未上过战场的“和平将军”与眼前的李鸿章相比,尽管非常不好意思,但王伯良还是不得不承认他们差了李鸿章八条街。

    王伯良跪拜在地上仔细回想刚才那几秒钟所看到的李鸿章的模样,这是他来到这个时代第一次面见能够影响历史的人物。历史上对他的争论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只要谈及中国近代史就不能不说李鸿章,就是前世的历史教科书中对他的评说也是占了很大的篇幅,对于和这等人物的第一次见面,若说王伯良心如止水那是骗人的。

    早先通过当时的留美幼童监督陈兰彬,王伯良就自己在耶鲁大学毕业后的想法也曾书信一封寄予李鸿章,说明自己欲前往德意志帝国学习军事——当初李鸿章对留美幼童的设想是学习现代科学回国效力,而他去学习军事显然与李鸿章的想法有些出入。早在上海留学肆业局之时王伯良就知道能够决定他们留学命运的人除了李鸿章这个战略上的推手之外,监督陈兰彬才是真正的主事之人,与其他幼童亲近容闳,王伯良更注意打理好与陈兰彬之间的关系——正是因为王伯良的刻意亲近,陈兰彬才亲自写信致书李鸿章,并且将王伯良的信也附在其中。

    没想到李鸿章居然应下了此事,并且还通过克虏伯公司的关系让王伯良留学德意志阻碍少了不少。虽说后来王伯良才得知在他之前李鸿章就已经派人前往德意志学习过军事,但他们的效果都不理想,只能在军营中进行训练,甚至被踢到兵工厂做工,这显然不能让李鸿章满意,后来才想着看看让王伯良这样从小便受过欧美高等教育的人去学习军事是何效果——王伯良也确实不负众望,他只在斯邦达军营中接受不到一个月的训练便通过考试柏林军事学院。王伯良在德意志帝国的遭遇也打消了李鸿章对克虏伯公司先前从中不出力的想法,实在是早先排出的人员不给力……

    帝国黎明最新章节尽在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