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16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7-1018:06:24

    投名状

    单于的消息来源还是派到南部蹲点的两个骨都侯。实际上不用明说已经很明显了,日逐王比并没有参加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五月的大会龙城,这就是一个造反的信号。

    当时日逐王比能掌握的就是南部八部的四、五万人。单于还是低估了比的煽动力和形势的严峻。日逐王给部众画出的大饼是当年呼韩邪单于享用过的,几十年来已经验证过的,美味无比的南下归汉,进入汉朝的管理体制。在体制内是生活安定,有吃有喝,有人领导,有人关怀。这对于身受灾荒之苦的匈奴各界民众是非常有吸引力。所以当单于亲率万余精骑前往讨伐的时候,等待他的是四、五万匈奴老少愤怒的目光。法不责众,单于也是无可奈何,由讨伐变成了欢送。

    当然如果没有比的弟弟渐将王成功报信,单于也许不会陷入如此尴尬的境界。然而在这个历史时刻,单于没有办法给部众带来美好的生活,又不想回归体制,早晚会有人走这一步。

    在照顾整个部落的同时,日逐王也给自己准备了一个美好前程。一个并不遥远的神话给予日逐王无边的遐想,那就是呼韩邪单于奇迹般的复国。日逐王并没有选择以现在日逐王的身份南下,那样的话世上也就是多了一个归德侯二世。日逐王首先晋升自己为单于,把自己提到大国领袖的地位。提高地位不是待价而沽,而是想再造神话。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春匈奴南部八部公推日逐王比为呼韩邪单于,史称南单于。一个新的游戏开始了,匈奴被分割成两半:南、北匈奴。南单于想要沿用呼韩邪单于这个吉利名字,南下归汉。效仿当年的老呼韩邪单于再次来到五原塞外,请求内附,愿永为藩篱,抵御北虏。

    南匈奴的归附使汉朝君臣感到很意外。详细讨论之后形成了主流、非主流两种意见。主流意见非常符合刘秀的一贯思路,简单地说就是重复了刘秀语录:“天下初定,中国空虚”。结果就是敌人太狡猾,我们可能智力上弄不过他们。对南匈奴归附的诚意是大打折扣,对自己的经济能力也是甚为担忧,尤为使人感到困惑的是是否有必要承担南匈奴这个负担。

    非主流意见只有一个支持者五官中郎将耿国,四个字:以夷治夷。耿同志看到的不是一帮诈骗犯,也不是一群要饭花子,而是一把利剑。

    刘秀就喜欢这个,少花钱、或者不花钱,多办事。南匈奴归顺的事就这么准了,可也没了下文。汉朝君臣在等,再等一个消息,什么消息?那还用问吗,投名状。林冲上梁山还得杀个人、抢个东西什么的,何况是加入一个阵营,一级组织,总得表示表示诚意。

    第二年春天,也就是建武二十五年春,采办投名状的任务交到了南单于的弟弟左贤王莫的手上。时间紧迫也顾不得时令了,想打仗什么时候都是好时机。这一仗是硕果累累,不仅抓到了北单于的弟弟薁鞬左贤王,还俘获了上万人、马七千匹、牛羊万头。这只是直接的战果,作为边际效应北部薁建骨都侯与右骨都侯率众三万馀人归南单于。这样南单于手下就有七、八万人了,这下足够了。令人奇怪的是南单于并没有杀掉北单于的弟弟薁鞬左贤王,而是继续让他统领原来的部众,以显示自己的宽宏大度。

    当年三月,南单于再次派出使节,这次有三个使命。请求向洛阳派出质子,重修双方以前的条约,请求朝廷派出使节监护匈奴事务。看起来投降也不容易,各种手续太繁复。汉朝也没有开通一站通的服务。

    现在,接收南单于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到位,下面该来点真格的了。汉朝为南单于准备了两个笼头、一份礼单,要拴住这匹野马。

    第一个笼头就是礼。建武二十六年春汉朝派出使者到南匈奴协商相关事宜。首先强调的就是礼。南单于要跪受诏命,南匈奴不再是匹敌之国了,而是藩王。这是草原雄鹰第一次低下高傲的头颅,这一刻南单于想的什么没人知道,是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离别歌,还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南单于是踌躇片刻,一闭眼、一咬牙,拜了下去。

    随着这一拜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也许很多年以后才有人意识到;

    随着这一拜,拜哭了两旁的众多骨都侯,悠悠我心、爱国心切;

    随着这一拜,拜走了刚刚抓来的薁鞬左贤王。薁鞬左贤王挑动南单于手下五个骨都侯与他一起北归,三万多人呼啸而去。

    同年秋天,南单于派出质子到洛阳,不仅领回了大礼单,也领回了第二个笼头。先说好的,礼单上是应有尽有,除了一般的日用品、礼仪用品外,净是干货。其中锦绣、缯布万匹,絮万斤,还有乐器,让南单于放下屠刀,拿起管弦好好享受生活。当然粮食是必不可少的,二万五千斛,牛羊三万六千头。这些东西远远超出了以前送给呼韩邪单于的规模。刘秀是下了血本了。

    下面看看那个笼头是什么样,有两个规定比较主要。

    第一条是关于质子的。每年南单于要派一个不同的质子到洛阳,汉朝负责送前一年的质子回南单于庭。这哪是质子呀,这就是汉朝文化轮训班。用不了几年南单于所有的后代都会轮上一遍,想不受汉朝影响都不行。

    第二条汉朝要向南单于派驻常任代表,这一条非同寻常。在呼韩邪单于时期,汉朝是不干预匈奴内部事务的,只是派出护匈奴中郎将保证安全而已。而这次将要派出的使者要全面参与匈奴内政的管理,参与的要多深有多深。不仅保护单于的安全,走到哪跟到哪,就是匈奴民众之间有个邻里纠纷,夫妻吵架了,汉朝的这位使者都有权参与管理。这是南匈奴开始逐步汉化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现在我们不禁感叹,相比汉宣帝君臣,刘秀君臣阴得很。好话说尽、坏事做绝,或者说软的更软,硬的真硬。随后,一个意外的事件给汉朝提供了第三个笼头。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专家的意见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