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17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7-2201:48:44

    谁家读书郎

    在扜泥城内的鄯善王广很快就得到了汉匈在此交战的消息,而且是汉军主动出击。对于当道国家这些消息无疑是很重要的,否则怎么保证往来客人的安全。这个消息,鄯善王广还是感到很不理解,既知如此何必当初;也感到很担忧,不知道汉朝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很快更让鄯善王广震惊的消息出现了,一小队汉朝使者来到了鄯善。这是鄯善多少年不见的稀有动物。当年西域各国那么真情地邀请都不来,现在汉朝居然不请自至,鄯善王真有些诚惶诚恐。

    在金殿之上鄯善王广热情地接待了汉朝的使者,使者人数不多,三十多人。领头的是两个儒雅之人,一看就是读书人。宾主落座之后,谈得还挺热乎。汉使主要介绍了这次汉军出击匈奴的基本情况,表达了汉朝对匈奴压迫西域人民的愤慨,强调了汉朝与鄯善关系的重要性,希望与鄯善团结起来共抗强敌云云。

    这要是三十年前鄯善王就得热泪盈眶、山呼万岁;就是十年前,鄯善王也会感激涕零。三十年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子弟兵吗?这就是当年都护府的人马吗?太久了。一朝经蛇咬、十年怕井绳。吃一堑、长一智,鄯善王不得不用审慎的目光看待汉使所说的一切,toogoodtobetrue。当然这都是心理活动,明面上是一脸真诚,笑容可掬。

    会谈之后就是晚宴、舞会,汉使就住下了。实际上汉使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任务,也就是了解一下情况,是沟通之旅。鄯善王广是热情招待,天天有酒、顿顿有肉。要不说无巧不成书,没几天又接来一队使节,匈奴使节一百五十多人。这可是领导哇,鄯善王广不得不加倍小心应酬。还得防备着不让两家使者会面,忙的是脚打后脑勺,几天下来就把汉使忘到九霄云外了。

    这日,忙活了一天刚刚坐下来,招待所的负责人慌慌张张跑了进来,“大王,不好了,”

    “啥事,别着急,慢慢说。”

    “汉使已经知道了匈奴使节的事。”

    鄯善王广心里一惊,随即镇静下来,“他们怎么说?”

    “他们正在喝酒,慷慨激昂,好像要杀人的样子。”

    鄯善王广沉思了片刻,“去,盯住他们,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一百五十多对三十多,这将是一个不成比列的较量。难道汉朝人真地活腻了?估计不至于,这个账谁都会算,汉朝人的数学不会比我差。

    暗夜之中,只见匈奴使者的馆舍附近出现了一群汉朝装束的人。这些人是高抬脚、轻落足,悄悄接近了馆舍。只见其中大约十人左右,手拿锣鼓,悄悄摸进了馆舍附近的树林。其他的人手拿茅草等引火之物次第接近了馆舍。

    夜幕沉沉,匈奴人早已进入了梦乡,馆舍内传来若隐若无、断断续续的呼噜声,让人羡慕不已。突然之间,十几间馆舍是同时火起。树林内也传来喊杀之声,震天鼓声。

    馆舍内的匈奴人是一片混乱,哭声、喊声、惊叫声、呼噜声、吆喝声、断喝之声乱成一团。动作快的穿着睡衣、浑身是火就冲了出来;聪明的打开后窗就往外跳,早有人等在那了。只见火光之中之间一条大汉手提钢刀,高挽衣袖,往来冲突,碰上死、挨上亡,碰一点骨挫伤。惊慌失措的匈奴人往往还来不及招架就成了刀下之鬼。

    这是谁呀?这就是领队的读书人吗?这哪是读书人那,简直就是下山的猛虎、出水的蛟龙。不错,正是读书人班超。班超是老专家班彪的二儿子。当年一家人来到洛阳之后,班超也没什么正经工作,就给政府校书挣钱。校着校着,英雄就校腻歪了。于是就产生了一句成语:投笔从戎,大丈夫当效力疆场,怎么能老死在笔墨之间。

    此次班超随同窦固出击匈奴是陷阵破敌,收获颇丰,才有幸来到鄯善,小小的馆舍就成了英雄初入西域的第一战。正是:

    英雄投笔入天山,初出西域在鄯善;

    刀光火影赛介子,不做书生做武生。

    也就是半个时辰,大火越烧越旺,匈奴跑出来的是尸横满地;跑不出来的就再也出不来了,汉军是无一伤亡。

    鄯善王广得到这个消息是呆坐半晌,鼻尖一酸,一股热流涌上心头,是喜、是悲、是惆怅、是激动、是委屈,唉,也说不上是什么。良久,喃喃自语“要是先皇能看到今天就好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他办事,我放心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