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46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6-2008:32:10

    大礼仪之争(上)

    从公元492年年初开始,孝文帝君臣主要的工作就是一个字:礼,北击柔然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插曲。孝文帝要彻底改造自己的国家,从里到外全面转向。最主要的就是观念的转变,我是谁?

    我是独立于中华民族之外的异邦、蛮夷,还是大家庭中的一分子?追本求源,公元492年孝文帝忙活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北魏定位。北魏这个国家也好,王朝也好,不管你怎么叫,他到底从哪来的,在滔滔历史长河中他处在什么位置上?

    讨论来讨论去,孝文帝君臣把五胡十六国都扒拉到一边去了。北魏直接上承晋王朝,是终结了五胡十六国的天下正溯。按照五行更替的系统学说,晋王朝是金,北魏是水德。定位是找到了,但是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华正溯,所有的帝王都是建都中原。

    北魏的都城却是地区偏远地区的平城。平城这个地方交通不便,气候严寒,飞沙走石。偏安一隅是一个好地方,却难以领袖天下。可以说从这个时候开始孝文帝就萌生了迁都的念头,这也是国家基本定位的延续。

    解决了我是谁的问题之后,下面就是我怎么做。礼就提到了议事日程。礼在中华文明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都说中华是礼仪之邦,这不是随便说说的。所谓父父君君、子子臣臣。那位说了怎么有点封建糟粕的意思。这就看你怎么理解了,难道父不父,君不君,子不子,臣不臣好吗?

    为了体现自己懂得这个礼,尊重这个礼,孝文帝做了这么几件事。第一件事就是祭祀,主要祭祀这么几位古人,尧、舜、禹、周公、孔子。这老哥几个不值得祭祀吗?到啥时候都不能忘了。第二件事还是祭祀,祭祀北魏的列祖列宗。第三件事仍然是祭祀,祭祀自己的祖母冯太后。

    九月十八日是冯太后的忌日,孝文帝亲自来到永固陵拜祭,接下来两天水米没打牙,茶不思、饭不想。是不是有点做作?

    想起自己连亲妈长什么样都没见过,想起祖母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不仅是悲从中来,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孝文帝这一辈子也是苦水里泡大的。想起了当年的往事怎能不悲伤不已呀。要说演戏,那也是本色演出;要说做作,不如说以身作则。孝文帝就是要给天下做个表率,做个榜样。

    两年前冯太后去世的时候,为了居丧的长短朝廷就爆发过争论。争论的焦点就是孝文帝按照什么样的规格守孝。当时孝文帝是连续五天没吃没喝,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都饿得慌,何况是五天?不仅超过了鲜卑人的习俗,也超出了儒家的有些规定。

    鲜卑人的居丧比较简单,“伏惟远祖有大讳之日,唯侍送梓宫者凶服,左右尽皆从吉”。这就有点太简单了。

    儒家虽然对居丧有很多说法,但是也讲究“且圣人之礼,毁不灭性”。满朝文武,不论鲜卑人还是汉人,都不支持孝文帝守孝三年,“逾月即葬,葬而即吉”、“葬而即吉、不必终丧”。

    争论的具体过程我们就不详细说了,理论性太强,我也看不太懂。看似简单的丧礼的争议,实际上孝文帝要借此表明一种态度、一个决心。“祖宗情专武略,未修文教”,孝文帝就是要在文教上大做文章。孝文帝要按照古代圣君的标准,守孝三年,将天下大事交给臣下,实在不行了皇帝在出手。争论之后的这个决定以正式诏书昭告天下。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大礼仪之争(下)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