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48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7-2006:16:42

    孤独的心

    内附,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高昌人要求内附了。前几次都是折戟沉沙,不是被棒打鸳鸯,就是时机不对,意外太多了。如果说第一次是迫不得已,第二次是巧施妙计,那么这一次我们多少能品味出点麴嘉内心深处的苦涩。每到危难之际麴嘉想到的就是回家。这就是域外中国人压在心底的东西。

    麴嘉,这次可能真是想回家了!

    居住在高昌这颗塞外明珠里面,麴嘉感受到的不是明珠内通灵剔透的灿烂,不是映耀在自己身上虚假的珠光宝气,而是墙头草的悲哀。墙头草还能够挺风傲雪,最关键的就是身段足够软,脸皮足够厚。不过就是再厚的脸皮,这十几年的东风吹、北风刮也早就破败不堪了。虽说是城头变换大王旗,谁来谁当家,最怕的就是秋后算账,刀头舔血的活真难干。麴嘉要回家不是一句敷衍,不是一个情景剧,而是真情的流露。

    回家,是心中的梦想,也仅仅只是个梦想而已。

    不现实!

    却不说柔然、北魏的态度如何,就是内部也很难摆平了。当年马儒不就被以麴嘉为首的高昌旧人打倒在地吗?难道麴嘉能搞定这一切吗?别忘了高昌内不仅仅有汉人,还有其他族裔。这些人难道都愿意与麴嘉一起内附吗?不见得。

    就说栗特人吧,万里迢迢栗特人来到高昌为什么?可不是为了同麴嘉一起迁徙到内地做老农民,而是为了发财。万里漂泊只为财,这些人看中的是高昌无以伦比的位置,四面来风,连空气中都似乎弥漫着银子的气息。这些人是不可能跟随麴嘉内附的。最好的结果很可能就是麴嘉带着愿意内附的汉人回到北魏安排的地方,高昌留给了剩下的人。这个结果北魏能接受吗?

    显然不能!

    “卿地隔关山,境接荒漠,频请朝援,徙国内迁。虽来诚可嘉,即于理未帖。何者?彼之庶,是汉、魏遗黎,自晋氏不纲,因难播越,成家立国,世积已久。恶徙重迁,人怀恋旧。今若动之,恐异同之变,爰在肘腋,不得便如来表也。”

    果然,北魏朝廷婉拒了麴嘉的请求。麴嘉一年之内连续两次派遣使者到洛阳,公元516年四月、公元516年七月,就得到了这么一个令人丧气的结果。此时,北魏当家的正是临朝听政的胡太后。这个选择也是无奈之举,虽然对麴嘉来说残酷了点。

    诏书里面说的多清楚,“恶徙重迁”,没有十倍的利益谁愿意迁徙到远方?路途遥远,一旦有个一差二错,“恐异同之变,爰在肘腋”。你们内部能摆平吗?前车之鉴不可不慎!

    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在高昌设置郡县,把高昌抓在手里?那是需要实力与魄力的!

    高昌现在已经成为周边所有势力的交汇点,北魏、柔然、高车、吐谷浑、嚈哒。直接在高昌设置郡县就会直面这些强敌,北魏已经没有意愿在西域搞这么大的动作了。

    而迁移麴嘉到内地的主要障碍只有柔然,别说为了高昌与柔然翻脸,就是为了自己暂时北魏也不想与柔然动粗。

    胡太后心思不在这个地方,没有动力。

    那胡太后整天忙啥?

    忙啥?三件大事让胡太后揪心。一个是尽孝,要让年逾花甲的胡爸爸享受一下人间的荣耀;第二是礼佛,兴建更加豪华、庄严的寺庙;第三是同南梁的战争,南梁在淮河中游修建了一个大水坝,想用河水倒灌北魏占领的寿阳,前线将士的安慰牵动了胡太后的心。就这三件事就够胡太后忙活的了,哪还有能力顾及高昌。况且,平心而论,内附于人于己都不是好的选择。

    内附被拒使麴嘉的心凉了半截,麴嘉意识到局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当柔然人再次光临高昌的时候麴嘉就只有一种选择了。

    我们不太确切柔然的丑奴可汗是否了解麴嘉几次请求内附的内幕。估计是知道,没有不透风的墙,没有不能泄的密。不过丑奴对麴嘉如何选择真没大上心,只要高昌老老实实地按时缴租子,丑奴也懒得管麴嘉内心的私字一闪念。这都是小事,丑奴关心的是自己的历史定位,柔然的现实定位。

    丑奴要就这个大问题与胡太后掰掰手腕。第二年十二月柔然使者尉比建来到洛阳开始了艰苦的谈判。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错位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