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59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0907:35:01

    大利城

    突利可汗的人是越聚越多,这些人都被安置在恒安镇。恒安就在现在的大同市附近,这就在长城内了。都住在长城内那哪行啊?时间长了不成了难民营了吗?事先也没有预算啊。怎么着也得在塞外给突利可汗开辟一片根据地。

    隋廷的反击是紧锣密鼓、很快就展开了。不展开也不行了,突厥人已经打上门来了。

    隋军有名的上将来了不少,杨素、高颍、段文振、史万岁都榜上有名。可以看出来,隋军由西向东一字排开,目标却只有一个,达头可汗。据后来考勤的统计,三路大军都遇到了达头可汗的人。这可不是啥巧合,而是漠北形势变化的必然。达头可汗已经盖过了都蓝可汗成为漠北的新主人。

    据战报数路大军都取得了胜利。虽然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从结果看每一场胜利都是货真价实的。最吸引人们眼球的还是高颍出白道之战。

    “白道”这个地名我们反复提起,现在详细说一下,以后还有很多战役与此有关。

    “自阴山而北,皆大漠也。其间有白漠、黑漠及石漠之分。白、黑二漠,以色为名,石漠以地皆石碛而名。”

    白道,这可不是我们通俗意义上的白道。“白道即出白漠之道。”白道就在现在的呼和浩特市与武川之间,是中原通往阴山的要道。据说那是一片白色的沙漠,风吹草低一点白,非常显眼,暗夜之中也能一目了然。

    有白道就有黑道,分不开。黑道据说是一片黑色沙漠,在“乌喇特旗西北三百里之碛口”,也是度阴山、到外蒙的要道。乌喇特旗在包头市的西北部、五原市的东南部,黄河岸边。据专家考证黑道应该在包头正北的内蒙古白云鄂博的西北。地理知识的普及就简单告一段落,下面回到高颍的白道之战。

    高颍是主帅,赵仲卿是先锋。先锋、先锋有事先行,在主帅大军未动之际赵仲卿的先锋部队已经在族蠡山与突厥人干上了。据说族蠡山就在现在山西右玉的北部,右玉则在大同市的西部。在右玉和大同的北部应该是武周山,也许族蠡山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这就在长城以内了,看起来不北伐是不行了。

    这一路遇到的不是达头可汗的主力,而赵仲卿的先锋部队也只有三千人。虽然都是非主力,这一战打的却是很热闹,双方都体现出了水准,大战七天,突厥人堪堪向北败退。

    书上说赵仲卿大破之,七天之后的大破之应该是突厥人力尽而退。这个时候双方战斗力的差距就显示出来了,赵仲卿率部是紧追不舍。那位说了,不累呀?

    赵仲卿是隋廷有名的酷吏,执法严酷,属下有点小过就上纲上线。动不动就拿大棒子打人,而且一打就是上百下。谁能受得了?估计这些当兵的都被打出来了。领导不怕死、不言苦,当兵地就得憋着。

    这一追就在乞伏泊抓住了突厥人。赵仲卿算得很准,突厥人拖家带口地,还有牲口,一退肯定就退向下一个水源。乞伏泊应该在现在的集宁市南部,现在叫黄旗海。乞伏泊旁自然又是一场大战,这回突厥人是吃了大亏了,俘虏上千、牛羊上万。

    三千人的前锋部队就能追着突厥人满世界乱跑,也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见好就收吧。晚了!突厥人四面云集,就把这三千人围在了乞伏泊旁。估计都是来找水喝的。连水都不让好好喝,欺负人都欺负到家了,这些人还不与隋军拼命?

    这就到了所谓的考验你的关键时刻了。赵仲卿把三千人集结成方阵,估计已经不到三千人了,多少应该有些战斗减员。出来的时候都是骑兵,否则也不可能追上突厥的骑兵部队。现在骑兵下了马了,结成步兵方阵待援。否则的话,突厥骑兵几个冲锋就被冲个七零八落。就这样五天之后,主帅高颍的大部队终于来了。虽然是姗姗来迟,谁又能料到先锋部队能跑这么远?

    主力都出现了,那还说啥了,追吧。一路向西、再向北,从白道穿过阴山,在大漠上纵横驰骋,一直深入七百里。当年的卫青也就这个威风吧!突厥人跑得跑、降的降,跑的自然是达头可汗的部队,降的都是突利可汗的手下。就这样一路之上又招降了不少,回来之后都被安置在了恒安(大同市附近)。

    隋军的这一次反击,将达头可汗的部队彻底从漠南清除出去了。当年十月,突利可汗被隋文帝册封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简称启民可汗),几乎与此同时为启民可汗修建的大利城已经竣工了。

    不知不觉中似乎历史又进入了一个轮回。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有志不在年高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