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74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百\|度\|搜\|經\|典\|小\|說\|更\|新\|最\|快】-1905:58:09

    胡闹(下)

    李敬玄也是一个大才,“博览群书、特善五礼”。早在高宗还是太子的时候李同学就被招到了崇贤馆,可谓相知多年。李敬玄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勤于造请,不避寒暑”。啥意思?说白了就是善于专营。哦??????

    现在是中书令,看起来没白专营。不过学问还是有地,只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打过仗。如果是别人推荐的话,高宗肯定不信,可是推荐人是刘仁轨,高宗就不得不慎重考虑。刘仁轨自己就是六十岁才开始领兵打仗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那么说刘敬玄真是埋在沙子里的珍珠?

    沙子里头哪有那么多珍珠?

    刘仁轨就是憋着一口气,就是要看刘敬玄的笑话。刘仁轨到前敌不是好几个月了吗?少不了要兵要将、要粮饷,各种建议、要求,都得经过中书令刘敬玄。刘同学一律打回头,原因不详。

    如果硬要找的话,倒发现一个,不过很牵强。

    当年保举刘敬玄的一个是当过中书令的太子右庶子马周,一个就是也作过太子右庶子、后来成为武皇后死党的许敬宗。以刘敬玄的为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划作武皇后一派。而刘仁轨曾经得罪过武皇后的另一个死党,更臭的李义府。这么联系起来的话,双方也算道不同不相为谋,也算是两派的互相倾扎。

    刘仁轨的要求都被拒绝了,就起了坏心,“西边镇守,非敬玄莫可”。

    想让刘敬玄也到前线来领略一下风情。此情此景,高宗皇帝就信实了。刘敬玄越推辞,越是显得谦虚、越是高风亮节,推辞到后来高宗也发了狠了,“仁轨须朕,朕亦自往,卿安得辞!”

    这真是乔老爷乱点鸳鸯谱,唐高宗病急乱投医!

    有了这样的能人那还说啥了,高宗皇帝决定在青海湖畔与吐蕃决战。

    给刘敬玄配备了一道圣旨,一个副将。一道旨意,征召天下英雄为国效力,一个副将,刘审礼。当年讨伐阿史那贺鲁的时候也是满世界招人,一战而定。今天这十八万大军就交给了初上战场的刘敬玄。

    公元678年七月,初战告捷,李敬玄破吐蕃于龙支(青海省乐都县)。

    出兵的时机确实不错。吐蕃也出了大事了。

    赞普芒松忙赞驾崩于仓邦那。吐蕃各地也相继发生了叛乱,尤其是羊同的叛乱更把大论赞悉若隔在了西域,回都回不来。危难时刻显身手,还得说噶尔家族人才充足哇,板凳太厚了。老二钦陵显示出了雄才大略,临危不乱。停灵于巴拉木,密不发丧,随后快刀斩乱麻、强力平叛。等到刘敬玄兵临青海的时候,钦陵亲率大军前来迎战。

    人才呀,这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

    刘审礼也是久经战阵的英雄汉,否则也不能当上瀚海都护。这一次又带了东突厥的铁骑,十八万大军足以一战。作为大军副帅,前出寻机决战那是本份。“前军深入,顿于濠所,为虏所攻,”

    刘审礼这一次是领教了吐蕃战阵的威力。轻骑兵、轻装步兵在重装步兵的围攻之下,一筹莫展。

    钦陵的目的很清楚,在援军来临之前消灭刘审礼的前军,毕竟唐军有十八万,还都是志愿军。

    援军最终也没有出现,刘审礼兵败被俘,最后死于吐蕃。

    刘敬玄吓傻了!

    哪见过这个阵式,尿没尿裤子就不知道了。救,是不敢了,腿肚子直转筋,心里明白,腿就是迈不出去呀。闻听前军已败,跑!

    哪里跑?

    钦陵挥师北上,就把刘敬玄围在了承风岭(青海省乐都县西南),还占据了地利。居高临下,箭矢如雨,这个仗没法打了。

    那是你没办法了,有办法的人有都是。

    趁着夜色蒙蒙,大将黑齿常之率领伍佰敢死队就偷了吐蕃的大营。当年牛进达就使的这招,屡试不爽,谁都有弱点。

    这一战就给败军打开了回家之门。家也曾经是那么的遥远!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第六章 救火队长之莫衷一是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