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明朋党

正文 4、考取庶吉士(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科举中举之后,按照惯例,应该是要去皇宫里面谢恩的。而各位中举的学子都聚集起来,好像想要准备进宫谢恩。而大家这些中举的考生,大家最关心的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中举之后其实还有一次考试,那就是考取翰林院庶吉士的考试。

    所谓翰林院庶吉士,这个职位是从每次新科进士里面选择一些优秀的人,然后进入翰林院这个学术官署里面学习。而这个学习的“学生”就是叫做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的除了学习之外,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要给皇帝讲解书籍,帮助皇帝草拟诏书。而翰林院庶吉士地位十分清贵,虽然收入不太高,也没有什么油水,可是他靠近皇帝啊!而且,到了明朝中后期,甚至有了潜规则,没有当过庶吉士的人不能够入阁当宰相。这点就可以说明翰林院庶吉士的地位,被称为储相。

    庶吉士学习期限为三年,要在翰林院里面学习官场的一些规矩,还有zhèng fǔ公务的运作流程,并且编纂书籍。而三年结束之后,最优秀的可以留在翰林院里面任职,成为编修修纂之累的官职。而翰林院的官员经常给皇帝太子讲课,甚至甚至有不少直接从翰林院当别的官职,然后没有几天就入阁成宰相了。所以,翰林院里面的官都不能够小看,说不定哪天皇帝心血来cháo就把翰林院某个官员拉出来重用了。而只要不犯原则xìng的错误,翰林院的官员前途都非常不错。而想要进入翰林院,就要从庶吉士开始。

    而庶吉士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当的,只有考中科举状元榜眼探花才能够保送进入翰林院。而剩下的都是从二三甲里面选择,每次也只有二十多个而已。而在场的学子都是最关心这个问题的,因为这个庶吉士前途无量啊!

    现场的中举学子都按照各自的交际圈,纷纷组成了一个个圈子,互相谈论庶吉士相关的事情。

    “王兄,你有没有信心,能够考取庶吉士?”陈宇问王守仁说道。

    王守仁也摇摇头说:“我没有信心,如果庶吉士这么好考,那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如此热衷呢?不过,庶吉士的前途也是非常好的,想要入阁,就必须要成为庶吉士啊!”

    “尽力吧!”陈宇也没有太大保障。

    陈宇可是知道翰林院庶吉士不好考,因为历史上王守仁都没有能够进去。按照王守仁的功绩和学术成就,后来应该都足以入阁了。可是王守仁到死都是一个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后来还能够封爵了,不过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成为宰相。这个恐怕也有他不是庶吉士出身的原因。可是陈宇却不能这么直接说,毕竟如果直说了恐怕王守仁就会失去信心的,陈宇不想打击王守仁的信心。

    “各位中举学子入宫觐见!”一个太监用他那尖细的嗓音喊道。

    各位学子鱼贯的进去了,走到了奉天殿的门口,慢慢的低头走进去了。而他们这次是第二次进宫了,上次也就是在这里举行殿试。而这次是已经确定了,所以要来谢恩的。

    “学生见过皇上!”各位学子马上跪下行礼道。

    因为这些学子都是经过了殿试的,所以是天子门生。而现在也没有进行授官,他们在皇帝面前自称学生,既表明了天子门生的关系,也能够拉近和皇帝的关系。

    “各位都是朕的门生,请你们抬起头来,朕要看看你们。”皇帝说道。

    得到了皇帝的允许,各位新科进士才能够抬起头来,仰慕天颜。而陈宇抬起头来,看到这个皇帝果然是当时的尹框,心里暗暗高兴。而王守仁看见这个皇帝居然是当时的尹框,也一时有些激动。因为皇帝做了自己的结拜见证人,那关系比一般的学子更进一步了。

    “各位进士,你们都是我大明的栋梁之才,今后为官之时要时刻心里想着忠君爱国,时刻想着天下百姓。你们读书多年,朕希望你们能够把读书所学的东西学以致用,能够使用到今后的为官去,为大明尽忠,为百姓谋福。”皇帝朱佑樘说道。

    “学生领命!”各位进士一起说道。

    “朕今天是想要来看看各位栋梁之才,而等下也就要举行翰林院的选馆,也就是庶吉士的考试。这次考试的题目可能和平常不太一样,所以你们要有准备。”朱佑樘说道。

    在场的进士也都有些紧张,因为这个庶吉士考试关系到他们的一辈子的前途了。如果考好了,那前途远大。如果考不好,那就压多费很多功夫,并且几乎不可能成为内阁大学士,也就是宰相了。可以说,考好了这次,可以少奋斗二十年啊!

    而唯一不着急的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了,他们可以直接保送进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这个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的特权,所以他们根本不着急。

    按照规矩,谢恩完了之后就要进行翰林院庶吉士的考试了,而一般都是由翰林院来出题考试的,被称为选馆。而陈宇对于这次翰林院庶吉士的考试,也只是打算陪太子读书,陈宇对于自己能否考中十分的怀疑。陈宇已经打算到时候随便写写,应付交卷好了。反正翰林院庶吉士对于很多人来说非常诱人,可是陈宇却知道翰林院庶吉士没有那么好玩。

    翰林院出来的官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基层经历不够。虽然翰林院的官员前途好,可是执政能力很值得怀疑。这个和后世团委的官员差不多,虽然有朝气,有前途,可是基层的执政能力比较缺乏。一旦外放,反而容易泯然众人矣。除了少数真正的狡猾并且有能力之辈,恐怕别的都沉寂在历史的故纸堆里面。而陈宇自信自己从后世官场锻炼出来的执政能力,还有官场的那些理论,即使不进入翰林院也能够有一个辉煌的前途的。所以,翰林院庶吉士对于陈宇,那也只是得之所幸,失之我命的想法。如果得到更好,不得也没有什么好伤心的。

    ;</dd>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