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江雪孤舟

正文 第三十三章 山林隘血战(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滚滚硝烟与鼓角轰鸣渐渐散去,残缺不全的帝国方阵仍旧死死地钉在战线之上一动不动。炮火也停止了吼叫,已呈现疲态的双方,正将利爪深深地埋入地下,为下一轮决斗蓄积着气力。</p>

    三日前。</p>

    受到终年吹拂的海风影响,草木的种子纷纷南飞,东泽的森林因此不断地向内陆延伸。直到与兰国交界一座如孤岛般静卧的小村庄边上,原先茂密的森林便戛然而止。这座名叫塔井的村庄,是普国东泽首府东平通往兰国首都艮河的官道所必经之处。大陆土地,自永泰以东便一马平川,善于越野的兰国马匹可以不使用道路随意在大平原之上穿行。但塔井是这条坦途上唯一的例外:村子本身虽然孤立与平地之上,旁边的官道却必须经过一处地势极为险要的关口——山林隘。顾名思义,山林隘由山石与林地构成,两侧莽莽林海,纵是普人老猎户,也极难从中穿过;紧邻道路西侧,是一座高七十余米的坟丘状土山,山势北缓南平,相传原为谷堆状,后为防范兰国入侵,镇东幕府特地命人将土山北坡铲平而将南坡变陡,以成一天然高台要塞。因此,这平原之上难得的无关之隘便成了历来兵家必争的要地。</p>

    “欺人太甚!”山林隘北边的帝国军营地内,巴图维看着兰国统帅祁远山的回信,在众将面前将信纸用力地抖着,“竟约我们在七日之后决战!”</p>

    “七日?”身为东路军参谋长的裘&#25991和从巴图维手中接过信笺,“眼看冬至将临,明明分秒必争之时,兰国人却如此迂腐?”</p>

    “本将以为,这个祁远山,是在借机挑拨普军与帝国军特别是扎马骑兵之间的矛盾。所以故意推迟决战时间,引我军骑兵擅自出击。”巴图维不屑道。</p>

    这位扎马将军的想法,并非毫无根据。自东线部队接到大本营命令之后,便立刻组建了以迎击兰军为作战目的的东部方面军。但令外界大跌眼镜的是,大本营并没有任命一直管理狼穴驻军的裘&#25991和统帅这支由普国人组成的兵马,而是派出了因梓澳战败被停职反省的巴图维作为方面军总指挥。虽说这位扎马将领带来了包括骠骑兵和胸甲骑兵在内的大约万余军队,然则面对十万兰军汹汹而来,老普军的六万步兵,仍旧是绝对的中流砥柱。</p>

    “兰国人自作聪明,想看我军笑话,痴心妄想。”裘&#25991和话语里对此似乎不以为意,光秃的头顶上,渗出的汗珠却早已渗入了周边残余的头发,“只是总指挥,东线我军只要守住便是胜利,切不可操之过急啊!”</p>

    “亢龙无悔,思过而勇。”巴图维念着科尔齐家的祖训,“参谋长不必担心,巴某绝不会一错再错,兰军不攻,我军亦坚壁不出就是。”</p>

    “参谋长,在下有一事。”一直盯着地图沉默不语的曹永浜突然开口。军衔仅为上校的他并不隶属于方面军编制,而是大本营派来“观摩”的军事代表,深谙人事的裘&#25991和知道,这个唐敏宁派来的“观众”,除了行使监军的职责,随时报告老普军主力动向之外,更是公主插手军队人事的第一步。这个年轻位低的参谋虽说并无实权,但屡次谋划获得胜利的事实早已使他名声在外,如果普国人足够聪明,便会给听从他的谋划并给予适当的指挥权限,如此一来,便是卖了唐敏宁一个巨大的人情,公主投桃报李,自然也会提升普国将领在军中的地位。</p>

    深夜,一骑快马飞出营门,迅速消失在黑雾与林海之中……</p>

    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一早,刚刚起床准备排队领取早餐的帝国士兵突然听到地面颤抖响动的声音,了望哨惊恐地高呼着:“兰军来了!”,只见无数兰军从连绵十几公里的营地中涌出,在山林隘南边空地上布下阵型,待帝国军整装列阵完毕,如漫山野花一般的兰军却偃旗息鼓,各自收兵回营。如此往复,三日之中,兰军竟是三出三回,每次都杀气腾腾,却完全没有全线进攻的意思。</p>

    “兰军主力乃是铁骑,收放自如。我军多是步兵,每次列阵收兵都是大费周章,本将以为,这兰国人是看无机可乘,便想出此等计谋消磨我军。”返回帅帐,巴图维边扔下军帽边分析道。</p>

    “诈言有狼,多次之后,人皆以此为谎言,若当真狼来,恐为时已晚。”裘&#25991和显得左右为难,“若不出战,万一敌军偷袭,你我难辞其咎;若是出战,敌军遁匿,无功而返,白费气力。”</p>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曹永浜突然吟起古&#25991经典来,“与其猜测下次是否真有狼来,不如引狼入室。”</p>

    “如何个引法?”巴图维虽说身为主将,却不敢再如以前那样刚愎自用。</p>

    翌日,五更刚过,一片漆黑的帝国军营内人头攒动。所有人都竭尽全力避免发出任何声响,马蹄车轮被悄悄裹上毡布,官兵们以连为单位集合之后便离开了营地。除必要兵器装具之外,每一名士兵背上,还携带了一把铁铲,各队列的肩上,还齐齐地扛着毡布包裹的一捆数米长的杆状物体。</p>

    时针刚过六点,在长空中探出半头的一轮红日还在四处播散着光明,兰军营帐内早已是一片沸腾。祁远山原本打定主意,借反复出兵退兵消磨帝国军戒心,而后趁对手不备袭击营寨,一举获胜。而今日一早,天刚露微白,例行巡逻的士兵便报告,帝国士兵摸黑出营,正在挖掘壕沟、修筑工事。</p>

    “奶奶个熊的,帝国鬼子整这玩儿,咱骑兵还咋冲锋啊?”祁远山恨恨道,“早知道上来就直接削死,夺了隘口,瞎磨叽啥啊。”</p>

    如若地形平坦,兰国4万铁骑便可纵马驰骋,但祁远山为了麻痹对手,愣是白白浪费了三天时间。帝国几千士兵,不用半日就能挖出一条三横三宗的壕堑网,再辅以带刺铁网,休说骑兵,便是步兵也难越雷池半步。而众所周知,兰军擅长平原马战,步兵炮兵仅作为辅助,帝国发明的这套壕堑战体系,本就是针对擅长机动包抄的普国步兵,对付越障能力更为欠缺的骑兵,更是游刃有余。</p>

    “快,传令全军集合,一定要在那玩意挖好之前把帝国军赶林子里喂老虎去!”祁远山当机立断。下达这个命令更为重要也是绝不能公开的原因还有一个,那便是昨晚祁远山接到密报,帝国派遣一支轻骑从森国出发,一日夜行进数百公里,占领了供应兰国大军给养的粮仓,并将其中储存付之一炬!这使得原本时间就极为紧张的兰军不得不加快进攻的步伐,否则,即便他们能够击溃眼前这六万敌军,也不得不在冬将军的利刃前败下阵来。</p>

    不出一个时辰,一万兰国铁骑便在宽阔的战场上摆好了攻击队形。帝国步兵也依托依托山林摆好阵势,两万步兵结成厚厚的方阵,将原本宽阔的道路死死堵住。</p>

    “铁骑进攻!”祁远山见状下令。</p>

    沉重的牛角号声响起,上万骑兵端着长枪举着军旗,如开闸的洪峰一般涌向帝国线列。从清晨那些手持铁铲扬起漫天尘土的身影,兰国全军便可看出,决定胜负和国运的时刻,便在今朝……</p>

    进入两百步距离,骑士们不约而同地将长长的骑枪端起。与一般手持2米短矛的枪骑兵不同,兰国铁骑使用的双头骑枪可以在战马被步兵刺刀所伤之前击中对手,如此一来,便能够在面对步兵时先手一击,造成巨大的杀伤。</p>

    然而,冲到百步距离之时,只听得声声哨响,原本持枪的帝国士兵纷纷将武器背起,迅速弯下腰来捡起一根长枪,而后按照操典规定组成骑兵防御队形,即前排蹲下,将前后皆为钢铁枪头的长枪一端插入土中,另一端指向敌军战马胸口位置,第二排则将长枪端平,堪堪对准战马脖颈,后两排则将长枪搭在前排肩上,枪头直逼骑士。</p>

    兰军见状不妙,纷纷勒住马匹,试图转身回撤,但仍有部分速度过快者已被长枪刺穿,一时间人喊马嘶,混乱不堪。然而,骑士们未曾想到的,却还在后面……</p>

    随着阵阵轰鸣,无数炮弹从兰军铁骑两侧呼啸而过。与正面射击不同,侧射弹药散布面小,加上目标堆叠,因此根本无需担心命中,一片片火花绽放,不出半刻钟功夫,上万骑兵竟然死伤大半!战马哀鸣,伤者呻吟之声,凄凄惨惨,不绝于耳……</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