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苍山残阳之红军岁月

正文 第76章 攻红军 陈济棠派出主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何应钦首先行动,5月1日,他指挥湘军第15、63师,蒋军第14、第52师等共计六个多师的兵力向活动在赣江西岸的红军西路军发起进攻,</p>

    红军西路军主要由彭德怀的三军团组成,由于不久前在赣州战斗中遭到惨败,元气尚未恢复,他们抵挡不住何应钦的进攻,连战连败,放弃了刚刚夺取的地盘,渡过赣江返回了苏区。</p>

    何应钦乘胜追击,渡过赣江进入了赣西苏区,在那里与彭德怀的西路军继续战斗。</p>

    何应钦的胜利鼓舞了陈济棠,陈济棠命令余汉谋按计划行动。</p>

    5月下旬,余汉谋开始向赣南苏区进攻,一共出动了19个团,这些部队装备好训练好,是陈济棠部队的主力。</p>

    面对余汉谋的进攻,苏区中央局一面调集地方部队节节抗击,一面向漳州地区的红军东路军发出电报,要他们立即返回苏区,打退陈济棠的进攻,“御敌于国门之外”。</p>

    毛泽东反对中央局的战法,他向中央局发电,建议对余汉谋“诱敌深入”:首先用地方部队和赤卫队骚扰、消耗余汉谋,待其深入苏区后,东路军再突然回军,包围、歼灭余汉谋于苏区之中。</p>

    中央局不同意毛泽东的建议,双方在电报上吵吵嚷嚷起来。</p>

    就在这时,远在上海的临时中央发来了军事训令:集中红军的第一、第三、第五军团,首先解决入赣粤敌,在可能条件下占领梅岭关,再沿江北上,占领赣州、吉安、樟树,以争取南昌,实现革命在江西省的首先胜利。</p>

    得到临时中央的指示后,六月中旬,苏区中央局在长汀召开会议,决定取消东路军西路军的名称,恢复红一方面军的番号,下辖第一军团、第三军团、第五军团,部队由毛泽东指挥,返回赣南苏区与余汉谋决战,“解决入赣粤敌”。</p>

    毛泽东服从了中央局的决定,与部下商量一阵后,他制定了一个在南雄地区歼灭余汉谋部的计划:把部队集中到余汉谋前方的信丰,首先用第一、第三军团由信丰向南雄发起进攻,把分散在其它各地的粤军引诱到南雄地区,然后集中红军主力将其彻底歼灭。</p>

    计划上报后得到批准,毛泽东随即发出战斗命令:分散在漳州各地的红军立即向漳州集结,然后返回苏区,准备与余汉谋部战斗。</p>

    漳州附近的红军主力开始向信丰集结。</p>

    红军向信丰的集结行动很快被陈济棠发现了,陈济棠急忙找余汉谋商量。</p>

    陈济棠想把部队撤出苏区,余汉谋反对:一见红军就跑,太丢人了。</p>

    两人讨论了好长一段时间,最后决定不撤退,打一个胜仗捞回面子再走。</p>

    他们叫来参谋,制定了一个各个击破红军的计划:乘各路红军尚未完全汇合之机,首先集中兵力剿灭其一部,再继续进攻歼灭其余各部。</p>

    为了确保计划成功,陈济棠给何应钦发电报,请求何应钦在赣西地区增加兵力加大进攻力度,牵制住彭德怀的部队使之不能南下。</p>

    何应钦回电:立即调陈诚部队加入战斗,一定把彭德怀的部队牵制在赣西。</p>

    得到何应钦的回电后,陈济棠、余汉谋放心了,他们指挥部队继续进攻红军。</p>

    红军主力开始向信丰集结,不过刘永义的三团除外,由于在漳州角美弄到了很多物资,方面军总部命令:三团负责押运物资回瑞金,自己的和全军的。</p>

    刘永义押运着大批物资,浩浩荡荡地往瑞金赶,26日中午,他们回到了瑞金。</p>

    把押运的物资交割后,三团回到了原驻地:桥头村。</p>

    “九堡贸易公司”的副经理钱明德来找刘永义,他向刘永义报告说:贸易公司最近的经营状况不错,通过地主们的努力,买入卖出了很多物资。</p>

    “不过,这些地主剥削得太厉害了,从我们这里五角钱收一担谷,运到赣州卖四块钱,从外面的梅县一块钱买七斤盐,运到我们这里十二两卖一块钱。”</p>

    “这些地主现在是商人,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很正常呀。”</p>

    “可也不能高那么多呀,这个样子搞,苏区老百姓亏太多了。”</p>

    “确实,确实,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刘永义一边说一边拍着脑瓜。</p>

    拍了一阵,拍出了一个主意。</p>

    “这些事不一定非让地主搞呀,也可以让老百姓搞,让那些贫穷的老百姓去搞,让利润落到老百姓腰包里。”</p>

    钱明德很赞成这个主意,他们一起去找关秋红。</p>

    “这个主意不错,让老百姓发财,不过……经商是需要本事的,老百姓经商的本事不高,必须培训他们,刘永义,你是赚钱高手,你来培训老百姓吧,让老百姓成为跟你一样的赚钱高手。”</p>

    刘永义表示很愿意培训老百姓,可又表示现在事情太多,抽不出时间给老百姓上课。</p>

    “我们找地主给老百姓上课吧,把赚钱的本事教给老百姓,地主很会赚钱,一点不比我差。”刘永义提出一个变通的方法。</p>

    “那不行,怎么能用地主当老师呢,只能用我们的人,这样吧,你先写一本教材出来,你先给老百姓当老师,我马上去财政部,叫他们派几个人来。”</p>

    “好好,我写教材,我上课。”</p>

    回到办公室,刘永义拿出钢笔写起了教材,他给教材起了一个名字:买卖小常识。</p>

    写着写着,刘永义的脑子灵光一闪:苏区老百姓被剥削是由于封锁造成的,何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用封锁的方法剥削白区的老百姓呢。</p>

    刘永义很为想出的方法自豪,他停止了《买卖小常识》的撰写,转而写起了“苏区经济和我们的对策”。</p>

    &#25991章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报告“九堡贸易公司”的经营状况,第二部分提出改善苏区经济的方法,第三部分就红军的发展战略提出意见,陈济棠实力很强,消灭他夺取广东困难很大,教训一下即可,红军应当向福建发展夺取福建,得到入海口,第四部分询问如何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p>

    &#25991章洋洋洒洒五千多字,一直写到凌晨三时。</p>

    &#25991章的重点在第二部分,刘永义提出:苏区的经济困难是蒋介石的封锁造成的,打破封锁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发动红白地区的广大民众起来经商,打一场打破经济封锁的人民战争,二是包围蒋介石的城市——赣州、吉安等等,迫使蒋介石用很高的价钱买路,这些城市过去是蒋介石封锁红区剥削红区的枢纽,被包围后,成了红军剥削白区的人质。</p>

    写好后,刘永义检查了两遍,感到很满意。</p>

    大人物总是很忙,没有时间阅读小人物的长篇大论,刘永义于是把&#25991章的主要内容概括了一下,概括成二百来字的一个大纲放在前头。</p>

    按常规,刘永义应当首先征求关秋红李得田的意见,然后在&#25991章里签上关秋红李得田的名字,不过刘永义不想让关秋红李得田抢了自己的功劳,于是决定不征求关秋红李得田的意见。</p>

    刘永义打算明天去信丰见毛泽东并交上这篇&#25991章,可是去信丰需要一个理由,用什么理由呢。</p>

    想了一阵,刘永义想好了一个理由。</p>

    27日上午,刘永义去找关秋红李得田,提议写一份请战书,当面交给毛泽东。</p>

    “其他部队都往信丰赶,唯独我们返回瑞金,毛主席很可能把我们当成只会赚钱不会打仗的‘金刀团’了,应当向毛主席递交一份请战书,让他安排我们当先锋,我们要用胜利让毛主席明白:我们不仅会赚钱,更会打仗,是红军最锋利的钢刀。”</p>

    关秋红李得田认为这样做很好,立刻同意。</p>

    刘永义动手写了一篇请战书,关秋红李得田在上面签了名。</p>

    刘永义叫来警卫班,他们骑着马向信丰飞驰而去。</p>

    在距离信丰不远的一个小村子里,刘永义见到了毛泽东,他把&#25991章交给了毛泽东。</p>

    毛泽东把&#25991章粗粗看了一遍,随后告诉刘永义:打一场打破经济封锁的人民战争,这个方法很好,马上去办;封锁蒋介石的城市迫使蒋介石出钱买路,这个方法也很好,但要注意分寸,饿死了老百姓会影响红军名声;首先夺取福建的战略是对的,自己会继续劝说中央接受这个战略;如何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自己正在考虑,过一段时间再给刘永义回信。</p>

    刘永义对毛泽东的回答非常满意,他又取出了请战书,交给毛泽东。</p>

    “积极请战,很好,很好,我记住你们了,记住你们钢刀团了,你们先练着吧,把打仗的本事练好,会有重要任务交给你们的,”看完后,毛泽东说道。</p>

    刘永义提出一个要求:三团没有与陈济棠的粤军打过仗,对粤军的战法不熟悉,希望总部派出一些与粤军交过手的人去三团,介绍粤军的作战特点,以便三团展开针对粤军的战斗训练。</p>

    “我们与粤军只打过小仗没打过大仗,对粤军的战法也不熟悉,李宗仁的桂军与粤军打过大仗,我们正通过关系向他们了解粤军的作战特点,了解之后,马上写成&#25991件发给你们。”</p>

    下午,刘永义回到桥头村,得意洋洋地向关秋红李得田报告了会见毛泽东的经过,当然,隐瞒了“苏区经济和我们的对策”的事情。</p>

    “毛主席说了,他记住我们了,记住我们钢刀团了,他会把重要任务交给我们,接下来我们要好好打,打出胜利来,争取成为红军第一团。”</p>

    “当然要好好打,喂,赚钱的教材写出来没有?”</p>

    “还没有。”</p>

    “还没有?我可听说了,昨晚你写了一夜。”</p>

    “看书,看了一夜,嘻嘻,写教材之前要先看看书,然后才能动笔,明天吧,明天写出来。”</p>

    “也好,喂,中央局来电话了,要我们赶紧排练《四打赖村》,晚上他们要看。”</p>

    “真的?太好了,太好了。”刘永义大为高兴。</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