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苍山残阳之红军岁月

正文 第120章 遭伏击 阙汉骞损失辎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p>

    红军是向新丰撤退的,那里山最多、最高,国军追着追着,很快追进了高山大岭之中。</p>

    前面出现了一条小溪,小溪上架着木桥,桥头竖着两块牌子,左边牌子写着一首诗:为了升官不顾兵,士兵生命当粪土,可怜无名溪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p>

    连长知道这首诗:陈陶的“陇西行”改过来的。他非常恼火,命令士兵拔下牌子,用枪托砸成碎片。</p>

    连长又去看右边的牌子,这块牌子写出了红军的战斗计划:木桥下埋了炸药,国军过了一半就引爆,把国军切成两半,然后发起攻击,消灭一半再消灭剩下一半。</p>

    连长被这块牌子弄得心里发毛:这个计划非常巧妙,似乎是真的。</p>

    连长命令士兵检查木桥,找出共军埋藏的炸药。</p>

    十来个士兵上上下下检查起木桥来。</p>

    阙汉骞从后面上来了,大声喝问出了什么问题。</p>

    连长把牌子指给他看。</p>

    就在这时,检查木桥的士兵上来了,手里拿着一包炸药,这是他们从木桥下搜出来的,他们把炸药拿给阙汉骞看。</p>

    阙汉骞下令打开炸药。</p>

    炸药打开了,却只是一大包泥土,泥土上面放了条子,上面写着:笨蛋!</p>

    “王八蛋!你们才是笨蛋!”阙汉骞恼羞成怒,一脚踢向了“炸药”,没想到泥土里面还藏了石头,阙汉骞一脚踢到坚硬的石头上,疼得他呲牙咧嘴。</p>

    阙汉骞命令:不要管共军的破烂牌子,只管前进就是了。</p>

    国军于是继续前进。</p>

    距离木桥不远处的一个小山上,郭丁山、刘永义、关秋红向下望着。</p>

    “关政委,我的牌子起作用了,他们上当了,上当了。”刘永义很得意地说道。</p>

    “是上当了,不过跟你的牌子没关系,没有你的牌子,他们会上当得更干脆。”</p>

    “不是这样,不是这样,没有我的牌子,他们肯定会派有力部队守桥,这是常识,中央军虽然笨,常识还是有的,这样我们就很难成功了;有了我的牌子,他们觉得没危险了,就不派部队守桥了,我们就很容易成功了,哈哈哈哈。”</p>

    笑了一阵,刘永义再次劝说关秋红:这里的地形对红军相当有利,光打辎重连太可惜了,应当多打一些敌人,多打两个连、三个连。</p>

    “不,就是光打辎重连,我们是无后方作战,应当尽量减少伤亡。”</p>

    “光打辎重连,中央军会说我们欺软怕硬,会不怕我们的。”</p>

    “会怕我们的,中央军的胆子都是芝麻粒,光打辎重连也会吓死他们。”</p>

    大家伏在山坡上继续看着国军过木桥。</p>

    等到只剩辎重连的时候,郭丁山命令开火。</p>

    三颗信号弹升了起来,跟着,步枪、机枪、迫击炮一起开火。</p>

    辎重连的官兵虽然也配了武器,但是大家觉得走在后边没危险,基本把枪放在了车上,背枪的没几个,遭到打击后他们惊慌失措,只有少数人举枪反击,多数人则跑到车后、滚到沟里,个个瑟瑟发抖。</p>

    红军开始冲锋了,转眼间就冲上公路,把辎重全部缴获。</p>

    郭丁山命令烧了木桥,然后留下一个营,由刘永义率领阻击敌人,他和关秋红押着俘虏、物资向北转移。</p>

    阙汉骞正带着部队向南前进,后面传来的枪炮声让他大吃一惊:这回绝对是真的了!</p>

    阙汉骞命令部队停止前进,掉头支援后面的辎重连。</p>

    可是,两千多人的部队掉头是很费时间的,等到阙汉骞把部队掉过头来,准备夺取木桥支援辎重连时,木桥北边的枪声已经停止,辎重连完蛋了,木桥也起火了。</p>

    阙汉骞不甘心失败,他盘算着:红军带着大批辎重,行军速度肯定不快,追击肯定能追上。</p>

    阙汉骞给方天发电报:在翁源以南十多公里的地方追上并咬住了红军,请求命令翁源守军出城阻击红军,与79团协同,给红军一个前后夹击。</p>

    发完电报后,阙汉骞命令一营长:立即进攻,打垮红军的阻击部队。</p>

    营长出动了两个连,排开阵式向红军进攻,可是红军的火力非常准确、非常猛烈,第一次进攻被击退了。</p>

    营长请求炮兵支援。</p>

    迫击炮连开火了,向着对面一口气打了一百多发,打倒了很多树木,打着了很多枯草。</p>

    可是,这些炮击对红军的伤害很小,红军都藏身于挖好的猫耳洞里,威力不大的迫击炮弹无法炸塌猫耳洞,红军因而避开了国军的炮击。</p>

    等到国军炮击停止,步兵开始冲锋的时候,刘永义探出头来,看了一阵对面的情况,命令部队进入战壕准备战斗。</p>

    一阵射击之后,国军又被击退了。</p>

    “看到了吧,黄埔生只会这一招:打炮、冲锋。他们才在学校学了半年军事,本事差着呢,由他们指挥打仗,打一次输一次,打十次输五双,这群笨蛋,也就蒋光头把他们当宝。”看着败退的国军,刘永义洋洋得意。</p>

    在翁源,团长接到了香翰屏的电报:共军正沿翁新公路向翁源撤退,立即出城拦截共军,与79团前后夹击,尽灭共军。</p>

    团长很不愿意出城:自己的部队多是新兵,训练不足,根本不可能拦住共军,贸然出城,很可能兵败城失。</p>

    可是不出城也是不行的,那可是违反军令,要枪毙的。</p>

    左右为难了好长时间,团长想出了法子:派一个最差的营出去,拦住了,功劳到手;拦不住,翁源不至于丢失。</p>

    团长叫来了营长,吩咐他如此如此。</p>

    团长没有打开城门,他从城头垂下绳子,把整整一个营的人放了下去。</p>

    一个营的国军沿着公路向枪声密集的地方前进,才走了二三公里就撞上了红军,一阵对射之后,国军被打散,残兵败将向着翁源拼命逃跑。</p>

    跑到城下,他们攀着绳索向城上爬,只爬上去一个连,红军就追近了,剩下的只好扔下枪,绕过翁源向新江逃命。</p>

    红军来到了翁源城下,他们并没有攻城,只是在城下高声大叫:刚刚打败了中央军,缴获了中央军的全部辎重。</p>

    红军在城下停了一阵,然后刘永义赶来了,与郭丁山、关秋红汇合。</p>

    刘永义向郭丁山、关秋红吹嘘自己的赫赫战功:打死打伤中央军一百多人,自己才伤亡二十余人。</p>

    关秋红打算继续撤退,刘永义则建议在翁源城下打一场阻击战,他列举了这样做的理由:第一,地形对红军有利,翁源是一个盆地,四周高中间低,红军在高处,可以把敌人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敌人则看不清红军;第二,木桥阻击战表明,中央军的攻坚能力不强,红军仅凭野战工事也完全可以拦住中央军;第三,红军缴获了大批辎重,行军速度因而大大降低,很难摆脱敌人,不如在这里打一仗,消耗一些弹药;第四,可以在百姓面前、粤军面前展示红军的威风。</p>

    关秋红有些犹豫,她原本打算用节节抗击的方法拖到晚上,然后再与79团来一次大战,狠狠教训一通79团,现在看来在翁源打一场阻击战也不错。</p>

    关秋红询问郭丁山的意见,郭丁山支持刘永义的建议。</p>

    “那……好吧,就在翁源城下打一仗。”思考了一阵,关秋红下了决心。</p>

    关秋红命令刘永义率两个营阻击敌人,现在立即构筑工事,郭丁山率领一个营保护辎重并充当预备队,自己则带了一个排来到前沿,等待79团的到来。</p>

    过了大约半个小时,79团追到了,个个跑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p>

    关秋红下令开火。</p>

    步枪、机枪一起开火,子弹在敌人身边溅着土花。</p>

    79团慌忙卧倒,举枪向前面乱放。</p>

    关秋红举起大喇叭向前面喊话:这里是红军第五团政委关秋红,有话跟你们团长讲,请你们团长阙汉骞出来,到前面来。</p>

    很快,阙汉骞来到了前沿。</p>

    关秋红用大喇叭向阙汉骞喊话:红军打算在翁源城下、在翁源百姓面前与中央军打一场堂堂正正的战斗,现在,红军正在公路两侧构筑阵地,只要79团能在四小时内突破红军阵地,红军就把刚才缴获的辎重还给79团;不能突破,红军也不要求什么。</p>

    阙汉骞召集手下商议,一些人认为应当接受:嬴了,能捞回辎重,输了,也不丧失什么;另一些人则认为不能接受:刚才的战斗表明,红军的战斗力很强,突破红军阵地很困难,接受了,很可能要在百姓面前丢面子。</p>

    阙汉骞犹豫了好长一阵,最终还是决定接受挑战:反正都是要进攻的,接受挑战更好一些,嬴了能得回辎重。</p>

    阙汉骞举起喇叭向关秋红喊话:接受红军的挑战。</p>

    关秋红对国军的回答感到满意,她跟着提出:派代表举行会谈,请翁源百姓来做公正。</p>

    阙汉骞同意这个建议。</p>

    很快,在两军阵地中央,双方代表会面了,在三名翁源绅士的公正下,双方达成协议:战斗从中午一时开始,下午五时结束,在这期间,只要国军占领红军阵地并坚持半小时以上,即算胜利。</p>

    双方开始战斗准备,与此同时,大批翁源百姓涌上城头,兴致勃勃地观看红军与中央军的战斗。</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