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国师你男人跑了

正文 111.第 111 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防火防盗防国师  姚亦昕上辈子就很喜欢吃这种野菜, 他们家以前是种西瓜的, 田间地头最多的就是这种野菜了, 每次锄草都能收获一大堆,原先他们都是挑了最嫩的拿来清炒或者做成干菜留着农忙的时候蒸咸肉吃。www.kmwx.net

    直到后来,他们那里开始有人办农家乐, 马齿苋这种野菜的需求量竟然大了起来, 姚亦昕脑子灵活,当时就鼓动他爹把瓜地里闲置的土地拿来种一些马齿苋。

    马齿苋这种野菜耐旱、耐涝、耐高温, 只要有一点土壤就能长得很好, 那一年,他们家光是卖马齿苋就赚了一两万,竟然比他爸妈辛辛苦苦摆摊卖西瓜赚的还多!

    后来, 就靠着家里人种马齿苋、水芹菜和荠菜等各种供应农家乐的野菜, 姚亦昕才能轻松上完大学, 而且因为家里条件并不非常紧张,不需要急着找工作,这才考上了公务猿。

    因此, 姚亦昕对马齿苋,真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看到这漫山遍野的马齿苋,他又忍不住有些惋惜,这要是在他们那个时空, 一斤野生的马齿苋嫩头能卖到十几元钱, 他只要把这座山包下来, 一年的产出就足够他们全家过上好日子啦。

    “少爷,你摘这许多野草做甚?”毛小五看到姚亦昕蹲下来摘了一把野草,顿时稀罕地蹲在一边看了起来。

    “这可不是一般的野草,这东西唤作马齿苋,又叫做长寿菜,据药经记载,马齿苋性寒,味甘酸,入心、脾、大肠经。药食两用,还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的大用处呢。”

    “长寿菜?那是不是吃了就可以长命百岁啊?”毛小五一脸激动地看着那嫩绿色的马齿苋。

    “咦?毛毛你不是猫妖吗?我听说猫妖根基最差的也能活个几百岁的,你还要长命百岁?确定不是在诅咒你自己?”姚亦昕笑着拿起手里的一把马齿苋,打在毛小五的脑袋上,“来,帮少爷我一起摘野菜,晚上回去给你做好吃的!”

    “嗳!”毛小五摸了摸被马齿苋打到有些痒痒的脑门,一脸高兴地帮着一起摘起来,俩人合作,没一会儿就摘了满满一篮子,那篮子来的时候装了许多祭品纸钱,回去的时候满满的就都是嫩嫩的马齿苋了。

    黄阿婆不知道马齿苋竟然还能吃,只能在一边打下手,看着姚亦昕自己动手做菜。

    摘回来的新鲜马齿苋,要先洗干净焯水,去掉属于野菜的特殊味道,然后,将切段的马齿苋淋上香油、香醋、蒜泥等调料,喜欢吃辣的再加一勺农家剁辣椒,一盘凉拌马齿苋就做成了。

    还剩下大半盆焯水后的马齿苋,姚亦昕将其剁碎,加入肉馅、姜末、葱花、盐拌匀做馅,包了三十多个马齿苋肉包子,马齿苋独特的香味和嚼劲,竟然比用青菜做的菜肉包子还要好吃,连黄阿婆吃了都忍不住直呼美味。黄阿婆他们就住在村里,自然知道山上和田间地头长了许多这样的马齿苋,当下就决定明天再去多采一些回来,蒸些马齿苋的包子送给村里其他几户人家尝尝,往后大家也多了一味可以吃的野菜。

    晚上,姚亦昕又用马齿苋做了马齿苋炒鸡蛋、马齿苋炒肉丝等几道时令野菜,就着马齿苋包子,众人吃了个肚皮滚圆。毛小五更是撑的直接变成了原形,躺在石桌上让牛二叔帮着揉肚皮。

    “阿婆,其实我们也可以趁着春夏时节马齿苋正新鲜的时候,多采摘一些回来蒸熟晒干,留到冬天炖肉的时候,放进一些晒干的马齿苋,又或者是蒸咸肉的时候放一些泡发的干马齿苋垫在下面,那味道可是比新鲜马齿苋更好吃呢。”姚亦昕一边给毛小五揉肚皮,一边慢慢说道。

    他记得他小时候那会儿,他奶奶还没过世的时候,每年最喜欢晒马齿苋干了,晒干的马齿苋看着很丑,泡发后洗干净拿来蒸菜却非常好吃,剁碎了混着猪油渣包包子也非常美味,简直是百吃不厌的干菜,在姚亦昕心里和莴笋干并列最爱吃的干菜榜首!

    说到干菜,姚亦昕觉得自己真的有必要在这个时空开发一些干菜的做法和吃法了,没办法,现在他自己当家了,过日子总得精打细算,不趁着天气暖和的时候多晒些干菜,难道等到冬天吃高价蔬菜吗?

    有了这个想法,第二天去打扫老宅的时候,姚亦昕就有意识地开始分辨混在野草里的一些野菜了。

    姚家老宅两年多没住人了,里面的庭院早就荒废,长满了荒草,姚亦昕甚至在后院靠近厨房的地方发现了好几条正在开花的南瓜藤,大概是从前遗落在院子里的南瓜子自己发芽开花了吧,让毛毛把这几条南瓜藤留着别砍,这样秋天就能吃到老南瓜了。

    姚家老宅其实并不大,拢共也就三进的屋子,前面是堂屋和父亲的书房,中间两个用竹林隔开的相对独立的小院子,一个是爹爹们住的,一个则是姚亦昕的屋子,都是两间正房两个抱厦的格局,正房是他们自己住,抱厦一般拿来做库房或者给伺候的人住。第三进则是公共的大厨房、柴房和马棚之类的,因为中间有一个稍大的院子隔着,以游廊相连,因此并不会有什么气味传来。

    即便如此,在姚亦昕看来这已经是一个豪宅了,在他以前生活的那个时空,估计也只有土豪才能造得起这么大一座宅院吧?那还得有权势才行,否则谁家能批下这么大一块地方给私人造房子啊?又不是盖酒店!

    足足花了五天时间,姚亦昕他们才算在村民的帮忙下,将整个姚家老宅清理干净,家具也都从库房里搬出来擦掉灰尘,再在门口放一挂鞭炮,祭了土地和家宅神、灶王爷等等,这才打开正门。

    站在大门口,看着们头上“姚宅”那方父亲亲手书写的门匾,姚亦昕感觉自己的鼻子有点酸,离家短短两年,却仿佛过了几十年一般!

    果然,有爹爹们在的地方,才是他的家啊。

    之前那两年,就权当是完成了爹爹们的心愿吧。从今天开始,他姚亦昕就要过属于自己的小日子了,没有朝堂纷争,也没有权贵之间的勾心斗角,守着这一方老宅、百亩良田,一辈子逍遥自在的,多好!

    他上辈子其实就特别向往这样的生活,只可惜,他们家祖辈务农,全家人最大的希望就是他能走出农村,真正做个体面的“城里人”,担负着几代人的期望,他也只能拼命学习,争取让自己能在城里落户了。

    其实,只有真正在城里生活过的人才知道,城里有什么好的?又堵车,空气又不好,生活虽然方便,可是哪里都要钱,真正的“无钱寸步难行”,更别提那高昂到不可思议的房价了。

    如果没有穿越的话,姚亦昕觉得,他爸妈卖十年的野菜,估计也凑不够他买房子的首付,更别提结婚的彩礼钱了……

    姚亦昕其实是个特别容易满足的人,现在,有了爹爹们留下的老宅,还有村里属于他们姚家的百亩良田,再加上他藏起来的那三万两“嫁妆银子”,姚亦昕相信,只要他不作死,这辈子起码也能过上富家翁的悠闲日子。

    悠闲日子还没过上半天,花娘子过来了,她是想来问问姚亦昕打算找个什么样子的夫郎的。小娘子是别想了,他们花家虽然子嗣多,但雌性也就那么几个,而且都是早早地被预定了出去,即便没成亲,只怕也根本轮不到姚亦昕这样的农家子。

    姚亦昕则带着毛毛和牛二叔,按照他昨晚写的采购清单,一家一家的开始买东西。

    家里的米面杂粮,还有黄阿婆要的黄米和粗粮先买好,然后拿着家里的户籍本做凭证去买盐,得知每个人每月最多只能买三斤粗盐之后,姚亦昕忍不住在心里诅咒了一下他那个阴险毒辣的前夫,这样一来,他们家三口人,岂不是每个月都要跑来买一次盐了?

    “这样的话,那些靠腌渍食品赚钱的铺子和作坊怎么办啊?”姚亦昕忍不住问道。

    “那得拿着作坊和铺子的地契和房契,去官府开具证明,每个月做多少腌渍食品都有数的。”旁边一个买盐的人热心帮忙解答道。

    “……鞑靼人一定不知道还可以在海边开盐田晒盐。”姚亦昕都忍不住有些同情那些鞑靼人了,没有粮食就够惨了,还不给人家买盐,人干事?

    不过,这种事情怎么说呢?国与国之间的矛盾纠纷,对于他们这种小老百姓来说,没有对错,只有立场,鞑靼族对他们有敌意,为了自保,也难怪老百姓宁可多跑几趟,也支持官府限制官盐买卖了,老百姓可不怕麻烦,但是大家都怕打仗啊。

    买好了大宗物品,让牛二叔先去将马车赶过来装东西,姚亦昕带着毛毛,熟门熟路地钻进了旁边的小巷子里。

    大概所有时空都差不多,繁华地段别说商铺了,连在路边摆个摊都要收管理费,也只有那些外地来的才会在外面的街上买,像他们本地人,都会钻到巷子里,那里不收摊位费,大多都是本地一些菜农在里面挑着担子卖东西,便宜不说,东西也新鲜,运气好的话,还能淘到好东西。

    姚亦昕一路逛过来,买了两只肥鸭子,两只下蛋的母鸡,一大蓝土鸡蛋,一篮子红艳艳的樱桃,他甚至还遇到了一个挑着担子的山民,从山民那里买到了两大罐野生蜂蜜。

    路过点心铺子的时候,想到黄阿婆对自己的照顾,姚亦昕又进去称了几斤酥糖和红豆糕之类的,麦芽糖也买了一些,准备回去给爹爹和父亲好好做一些祭品。

    将东西放在巷子口,没一会儿,牛二叔就赶着马车过来找他们了,马车里已经装了不少东西,将买好的东西塞进去,剩下的空间也只够坐两个人了,姚亦昕让毛毛陪着花娘子坐在马车里,自己借口想看风景,和牛二叔坐在马车踏板上。

    此时,码头上来往下船补给的旅客已经走得差不多了,扛包的苦力们围坐在一起,歇口气,喝完茶,有的在等下一波客人,有的拿出家里带的馒头在吃。

    看到这些衣衫褴褛的苦力,姚亦昕不由得暗自庆幸自己这辈子还算会投胎,虽然没有投生到墨竹山庄那样的首富之家,但是,他们家也算小富之家,两位爹爹对他更是非常好,以至于穿过来十几年,他已经很少再去想前世那些事儿了。

    “咦?那边怎么还有那么多人?”马车走到码头转弯的地方,姚亦昕突然看到前面一堆人聚拢在一起,还围成一个圈,难道是卖艺的不成?

    “昕少爷,那边是奴隶市场,那个,你爹爹以前只怕没有带你来过,咳!”花娘子咳嗽一声,这种容易吓坏小孩子的地方,当爹妈的自然不会带孩子来看热闹。

    不过——

    “昕少爷,我看你们家那宅子也太大了些,就你们三个住,只怕忙不过来,看样子今天码头有新奴隶到货,你手头若是有余钱的话,倒不如买两个下人回去,替你洒扫院子种种菜也好。”

    买下人啊?

    这个姚亦昕倒没想到,倒不是他对买卖人口这种事情排斥,实际上,对于这些奴隶而言,能卖到好人家当下人,比砸在奴隶贩子里可好太多了,这些人或许是战俘,又或许曾经就是别人家的下人,沦落至此,也不知道要吃多少苦头,如果可以的话,姚亦昕还真想挑几个老实本分的买回去。

    花姑姑说的没错,他们家老宅不算小,除了他这个主人之外,牛二叔平日里要赶车要看宅子,根本忙不过来,毛毛又还小,他根本不放心让这个小家伙下厨,更别提做其他活计了,眼看着还有几个月就要换季了,说不得,还得买两个会针线活的下人回去,不然他们主仆几个到时候连件新衣服都没得穿,跑到镇上订做,价格贵不说,来回跑也麻烦。

    想到这里,姚亦昕让牛二叔将马车赶到一边,带着毛毛在马车上等自己,他则请了花娘子帮着去看看,掌掌眼,毕竟花娘子从前也是大户人家出来的,想必在看人这方面比他有经验得多。

    果然,花娘子一过去,那围成一圈的人潮就跟摩西分海似得,自动给他们让出来一条道,姚亦昕黑线之余,心里不由得感叹雌性在这个世界受到的优待。

    进去之后,花娘子熟门熟路地找到了这一片负责买卖的把头,又问了姚亦昕家里都有些什么活计要做,预算大概是多少,在心里算了一下,对那把头吩咐道——

    “要一个看门护院的,顶好是会些身手的;要一个厨下做饭的,再要两个针线上的。”

    那把头一看这来了个大客户啊,忙不迭地把人找了过来。

    “这位娘子且看,这个身强力壮,从前是个大官家里的护院,因主人家遭了官司被发卖的,也会些拳脚功夫,就是价格高一些,要十五两银子。”

    “这一个也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厨艺可是不错,小的亲自试过的,今年方才年过三十,正是能使唤的时候,这一个要十二两银子。”

    “您要针线上使唤的,我这里恰好有一对父子,从前也是大户人家待过的,只是那小的破了相,又犯了些事,被主人家赶了出来,别看长得难看,针线上的活计可灵便着呢,这两个您若是都要了,我算您便宜些,一共十八两银子。别嫌贵啊,您看这两个手脚灵便,平日里除了针线活,还能帮着洒扫铺床、端茶倒水呢。”

    那把头口若悬河地介绍了半天,还撸起那几个人的袖子让花娘子当场验货,看得姚亦昕一阵膈应,花娘子看过来的时候,就点了点头,即便在这个时空生活了十几年,他还是有些看不惯这里的一些习俗。

    花娘子却是十分负责,认真地检查了几个人的手脚,还盘问了一番籍贯来历等等,又查验了那把头的路引执照等,这才点头道:“人倒是不错,只是这厨下的有些跛脚,这两个又破了相,还出去端茶倒水?不怕吓着贵客?你这把头着实滑头,这样吧,这四个加在一起,一共三十五两银子,卖不卖?”

    “哎哟!您看您这位小娘子,这,这是让小的赔本啊!”那把头惨呼一声,好像被人抢了钱包似得,一脸肉疼,可又实在舍不得这一看就想买的主顾,当下咬咬牙,“您看这样,四十两银子,小的这真的只赚个茶水钱啊。”

    “呸!你当老娘没使唤过下人是吧?就那两个破相的,宅子里丢出去,二两银子一个都没人收,你两个还算我十八两银子?做梦去吧!”花娘子呸了一口,甩了甩帕子,“三十五两银子,卖还是不卖?”

    “这,这,您总得让小的们赚点饭钱吧?”那把头一看遇到了内行,顿时有些头疼。

    “三十五两你不卖,四十两我又觉着亏,要不这样,我给你四十两,除了这四个,那旁边小的,你再给我搭上三个,痛快点,卖就卖,不卖我们去下一家。”

    “三个?两个行不行?小的一定给您挑两个好的!”

    顺着那把头手指的方向,姚亦昕看到被捆住手关在栅栏里的十几个孩子,顿时难受的转过头去。

    幸亏牛二郎力气大,挖塘泥的事情就交给他了。

    挖塘泥之前,得先把山塘里的水放干。姚亦昕找黄阿婆和村里其他人家借了几张渔网,沿着山塘向外的沟渠沿途铺设了几道,网眼从大到小,这样一来,放水的时候,山塘里的大鱼和小鱼苗就能被拦在沟渠里,大鱼可以捞上来加餐,小鱼苗就捞起来留着,等到山塘里的淤泥清理出来了,重新积水,就可以放回去,这样家里以后就有鲜鱼吃了。

    随着山塘里的水逐渐放干,藏在水里的鱼虾也渐渐露出水面,足有成人手臂那么长的草鱼、胖头鱼,肥硕的红鲤鱼,手指长短的草虾,餐盘大小的河蚌,还有在淤泥里负隅顽抗试图逃窜的黄鳝和泥鳅之类的,巨大的渔获简直让众人惊讶不已。

    “没想到这山塘看起来不大,鱼虾还真不少!幸亏拦了几道渔网……”姚亦昕惊喜地扒拉着水桶里被牛二叔捞上来的大鱼。

    “哈哈,你爹爹素来喜欢吃鱼,这些鱼虾,大约都是你父亲养来给你爹爹吃的。”黄阿婆笑眯眯地说道,“大鱼太多,一时吃不完的话,阿婆帮你做成鱼干,留着慢慢吃。”

    “那我们三个人也吃不完这么多啊,阿婆,不如您去村子里说一声,有想吃鱼的,来我家拿几条,你看我们这边山塘水还没放完,还要收鱼苗,一时间也走不开,谁家想吃鲜鱼,就请大家自己来拿吧。”

    “嗳!昕少爷还是这般好心,那老婆子便去村里传个话,让他们自己来拿。”黄阿婆高兴地出去了。

    没一会儿,村里其他人就陆续过来了,大家也不好意思空着手就来讨鱼吃,来的时候,都拎着一个竹篮子,里面有自家养的土鸡蛋,自家种的新鲜苞米,又或者是山里打的野鸡做的熏鸡之类的,也算是礼尚往来。

    姚亦昕知道村里的习俗,当下也欣然接受了村民们送过来的吃食,每家分了五六条肥硕的鲜鱼,草虾泥鳅也分了一些,剩下的还有许多,干脆就用装水的大缸养了起来,留着也能吃几天,实在放不下的大鱼,就只能杀了做鱼干了。

    山塘看着不大,要清理掉里面的淤泥起码也要三四天时间,清理出来的淤泥,姚亦昕也没舍得扔,就堆在后院的菜地旁边,等晒干了正好可以拿来给菜地施肥。

    不得不说,古代的环境是真心好,尤其是用山泉水养大的鱼虾,吃起来根本不像前世那些吃饲料和各种药长大的鱼虾,就这么随意剖洗干净,撒一点盐烤着吃都非常美味。

    当然了,从吃货大国穿越过来的姚亦昕是不满足于只吃简单的烤鱼的。

    从带来的行李里翻出了一些干辣椒、八角、花椒灯调料,又从黄阿婆家里借了些葱姜蒜和大酱之类的,姚亦昕做了一道红烧鱼块、一道麻辣鱼段、一道剁椒鱼头,新鲜的鳝鱼切丝,和洋葱、青椒一起爆炒了一个鳝丝,又剖了半斤多泥鳅,做了一个红烧泥鳅,只可惜村里没有卖豆腐的,不然做一个泥鳅烧豆腐也是极好的。

    新鲜的草虾是最好料理的,姚亦昕将其放在了最后,开水里放入葱姜,没有料酒,舀了一小勺高粱酒进去,草虾白灼一下,拿出来蘸着调好的蘸汁儿吃,鲜嫩美味。

    因为一时贪嘴,做的菜有些多了,他们家三口人根本吃不完,姚亦昕让毛毛去喊了黄阿婆和花娘子一起过来吃饭,黄阿婆还带了些自己做好晒干的挂面,姚亦昕干脆连米饭都没有煮,直接下了些挂面,用红烧鱼段做了几大碗盖浇面,就着满桌子的鱼虾盛宴,五个人差点吃撑了。

    “昕少爷,你,你在那府里一定吃了许多的苦吧?”吃完饭,黄阿婆突然想到了什么,顿时和花娘子一副痛惜的样子看着姚亦昕,仿佛他受了多大的委屈似得。

    可不是吗?姚亦昕从小到大就是两位爹爹的掌上珍宝,别说下厨了,只怕连厨房长得什么样子都不清楚呢,可是嫁出去这短短两年,却做得一手好菜,想想都知道,一定是在那户人家府里吃了大苦头了!

    姚亦昕哪里知道自己瞬间被脑补成了一棵没爹没妈的小白菜?看到两人一脸同情的样子,还以为她们是担心自己在外面吃不饱、所以吃饭才这么快呢,当下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

    “那个,这鱼太好吃了,一时没忍住……嘿嘿!”

    他不说还好,这一说,对面两位多愁善感的女士瞬间又脑补了姚亦昕在国师府上被虐待的场景,连最寻常的鱼虾都吃不到,国师到底对他们家昕少爷做了什么?

    老实说,虽然国师大人依然是国民男神,但是,不得不说,黄阿婆和花娘子已经开始粉转黑了……男神再好,姚亦昕才是她们“自己人”啊。

    不过,今天烧鱼的时候,姚亦昕倒是发现家里还真缺了不少东西,比如说可以磨豆浆做豆腐的石磨和一些工具之类的,还有一些做菜用的调味料,他们路上带回来的米面也不多了,姚亦昕想了想,决定带着牛二叔和毛毛去赶集采购去。

    姚家村附近的集市,姚亦昕从小到大去过很多次,怎么走都烂熟于心了,不过,想到黄阿婆腿脚不灵光,花娘子又是个死宅,姚亦昕趁着她俩还没回去的时候,顺口问了问要不要帮忙带些东西回来。</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