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1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2-0818:53:38

    张腋断臂之大漠风沙

    虽然胜利了,但不满意。对漠北之战,卫青不满意,汉军将士不满意,领导更不满意。这从过后的庆功宴上就可以看到,霍去病部拿走了几乎所有的蛋糕,卫青所部虽经苦战,却没有达到统帅的期望,几乎一无所获。而且庆功宴上还少了两个人:李广、苏建。

    分兵以后,李广这个老江湖在大漠里迷了路,没有向导不迷路才怪。在回军的路上,大将军卫青遇到了姗姗来迟的东路军。按律,失期当斩。

    那么为什么大将军非得要分兵哪?全军直取单于不是更好吗?实际上这样可能更有利。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汉武帝认为李广比较衰,不希望李广给全军带来坏运气。而碍于情面又不好直接拒绝李广的请战,迫不得已任命李广为前将军,就暗中嘱咐卫青在大战前支走李广。李广虽然号称飞将军,可是自从汉武帝实行进攻战略以来确实没有打过一次舒心仗。

    也许名气太大,每次总是受到匈奴的特别眷顾。元光二年的关市之战,被数倍于己的匈奴围攻,全军覆没只身逃回;元朔六年又被数万匈奴围攻,四千人损失殆尽。看起来是运气差,实际上是将军落伍了,没有领会到汉武帝进攻战的真谛。

    所谓进攻,就是要找到敌人,抓住敌人,进而战胜敌人。而李广每次都被敌人找到,被敌人抓住,不能不说明问题。虽然苦战落败,也于事无补。常言道人不吃肉就要瘦,人不学习要落后。李广与匈奴战斗了一辈子在大漠里还能迷路,实在是说不过去。

    第二个原因就是卫青希望中将军公孙敖能够立功,再次封侯,借故支走了李广。公孙敖是卫青的救命恩人。当年汉武帝宠幸卫青的姐姐卫子夫,皇后的母亲长公主非常气愤。收拾不了卫子夫,就收拾卫青。如果不是公孙敖相救,卫青早就见阎王了。

    可以说卫青是有私心的,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卫青的自信。不过从结果来看,这种自信的理由并不是很充分。而且,太在意领导的意思。汉武帝确实希望能够生擒单于,那多风光啊!但是消灭匈奴的有生力量明显更重要。

    分兵之后,卫青只能击败单于、击溃单于,而不能聚而歼之。当然也许不分兵也是同样的结果,这只有天知道。或许卫青希望李广的东路军能够突然出现在战场上,起到奇兵的作用。但是没有向导在大漠里迷路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东路军就像拿破仑的援军一样始终没有出现。

    匈奴已经大败,再也没有机会证明自己了。李广懒得与刀笔吏去分辨,饮剑自尽,一代名将黯然下场。

    大漠风沙吞噬的不仅仅是李广,还有汉武帝歼灭匈奴的雄心。漠北一战是大胜,也是惨胜。匈奴虽然遭受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并没有达到汉武帝毕其功于一役的期望。汉军也有数万将士捐躯疆场,物资的损失就更多了。单军马一项,汉军出塞共计战马十四万匹,而回来的只有三万匹。

    马者,兵甲之本,国之大用。战马的损失这么惨重,不可避免的影响汉军的能力。而战马的恢复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时间。汉军短时期内再也无力发动新的攻势。

    2010-02-0819:22:28

    "新疆,古称西域,兄台,西域的范围很大,你这个界定有待商榷吧。"

    从学术角度,西域有狭义、广义之分。广义的西域是指出了玉门关所能走到的任何地方;狭义的西域也因该包括玉门关以东到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这一片区域。

    都比新疆大的多,这样写主要是更直接地、更直观地与现实联系起来。细想起来却有误导的作用。

    不过书里面都会有详细的介绍。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