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3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2-1720:08:18

    血汗宝马之解忧公主

    都说草原牧民豪爽、纯朴,但是在二次大宛战役过程中,乌孙人表现出了应有的狡狤。既没有因为双方的姻亲关系,不顾一切的出拳相助,押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也没有由于汉军在首次大宛战役的糟糕表现,抽身而去,站到敌方阵营里去。而是出工不出力,一副希望左右逢源的架势。

    这种架势弄不好就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胜利之后,汉军并没有深究乌孙出工不出力的表现,惩罚乌孙并不在贰师将军的职权范围内。外交问题还是谨慎为好。客观地说大宛、康居都是乌孙无法得罪的,乌孙也是勉为其难。而且很快贰师将军就接到了新的命令,为汉乌的再次和亲保驾护航。

    作为援军的两千乌孙精骑不仅直接见证了汉军的威武,而且给乌孙王军须弥带回了西域各国的反应。

    自细君公主过世以后,军须弥一直在衡量和亲的利弊,和亲给乌孙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细君公主虽然不在了,随同公主出嫁而来的数百名宫人、官吏、卫士还在。围绕为公主生前修建的宫殿,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定居点,这就是赤谷城的前身。汉人所带来的耕作技术、纺织技术以及其他一些新鲜玩意也为广大乌孙人所喜爱,游牧再也不是唯一的选择。

    当然,由于和亲的关系,乌孙也被其他西域国家另眼看待。这里面包括匈奴人的敌视,周边小国谨慎的恭维。而汉军在大宛城下的胜利,更使这些周边国家佩服乌孙的先见之明。借助汉军的力量,巩固乌孙在西域的地位,成就一方霸业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军须弥决定再次向汉朝提出和亲,而这次军须弥迎来的是楚王刘戊的孙女解忧。这是自张骞出使西域以来,西域历史上另一位划时代的人物。

    解忧公主出生于元狩二年(公元前121)。解忧出生的时候,已经家道中落。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楚王刘戊与吴王刘濞串通发起“七国之乱”,结果兵败身死,家人被贬为老百姓。虽说之后汉廷又重新封了楚王,但已经与解忧没有什么关系了。

    没有人知道解忧公主的童年是怎么样的。作为罪犯家属想来也不会有什么阳光灿烂的岁月。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出生在荆楚大地上的解忧公主再穷想必也是吃辣椒长大的,带有天生的叛逆性与革命性。不是有人说不吃辣椒不革命嘛?

    嘻。

    太初三年一纸诏书解忧又重新被封为公主,骨碌碌西行的马车将公主嫁到了遥远的乌孙。解忧也就此展开了自己一生波澜壮阔的画卷。

    2010-02-1819:29:29

    血汗宝马之智力测验

    仇,报了;

    马,得了;

    亲,结了。

    李广利在西域的使命也结束了。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终于回到了长安,如愿得封海西侯。照说此次出兵,并没有经过什么惨烈的大战,一路都由各国供给,而且军中也不缺粮。可是回到玉门关的,也只有千余匹战马,万余兵士。为什么?一个字:贪。上行下效,将官、军吏们不爱惜士卒,侵夺粮饷,因此死人很多。这也许是李广利将兵的另一个不同吧。而汉武帝并没有责怪,毕竟是万里远征。回来的人人升官,个个发财。

    贰师将军的凯旋之旅是浩浩荡荡,轰轰烈烈,也是顺顺利利。但是他没有注意到有一双眼睛一直在盯着他,那就是匈奴在西域的最高长官僮仆都尉。没有人比僮仆都尉更关心大宛之役了,汉军的胜利就是匈奴的失败。如果任由汉军折腾下去,没多久僮仆都尉就要失业了。

    僮仆都尉曾经计划请求单于发兵在贰师将军回师的时候予以截击,打他个措手不及。有两方面的原因使这个计划提前流产。在西域用兵对单于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周密的准备就发兵几千里,根本没有胜算。而更重要的是汉军在大宛之役展现出的军威使单于也不得不慎重考虑,截击得胜之师有虎口拔牙的嫌疑。

    但是总得做点什么,阳谋不行就来点阴谋。贰师将军的大军过后,僮仆都尉的突击队就进驻了楼兰。想借此宝地截击随后的汉使和掉队的汉军士兵。这只是一个明面上的目的。更深层的,僮仆都尉想借此机会打破楼兰脚踏两只船的局面。在楼兰的地面上斩杀汉使,无论如何楼兰是脱不了干系的。如果汉朝处理不当很可能就此把楼兰彻底推到匈奴阵营,最少也能在楼兰与汉朝之间打个楔子。这就是僮仆都尉出的一道智力测验题。

    当时驻守在阳关的是汉军将领正任文。大军过后,就由他负责收拢掉队的散兵游勇。不知怎么的,汉军就得到了匈奴在楼兰截击汉使的消息。楼兰距阳关有一千多里,消息没长脚也传得太远了点。很可能是有掉队的汉军遭到匈奴的截击,并且成功逃回进而报告了阳关守将。更可能的是匈奴自己把这个消息传了出来,毕竟逼楼兰反汉才是主要目的。

    结果可想而知,正任文不仅派兵驱逐了匈奴的突击队,而且把情况上报了朝廷。很快武帝的诏书就到了:把楼兰王请到京城来我同他谈谈。

    很明显武帝并不想惩治楼兰王。真想处理楼兰王,正任文就够了,根本不用请到京城来。武帝是真想见见楼兰王,更是要作出一种姿态给人看。当然也免不了开个玩笑,问问楼兰王为什么要首鼠两端。可是楼兰王却吓得够呛,很认真地告诉武帝,我是真没办法,要不就把我们迁到内地来吧。

    迁到内地是不可能的。在双方充分交流之后,又把楼兰王送回了楼兰。并且希望楼兰王能够帮助刺探匈奴的动静。这是武帝给匈奴出的一道智力测验题。

    楼兰王的潇洒京城之旅,确实使僮仆都尉如坠雾里,思来想去不明所以。无论楼兰王如何解释,僮仆都尉都无法相信。最后的判断就是楼兰已经全面倒向汉朝,不值得信任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