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3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2-2318:19:32

    轮台罪己之悲剧李陵(二)步骑对战

    贰师将军出击匈奴右贤王部,开始大胜,斩首万余,随后,就被匈奴大军重重包围。汉军粮草缺乏,根本就没有办法打仗,眼看就要全军覆没,贰师将军是束手无策。说书的讲话,就在这关键时刻,副司马赵国充率领数百人的敢死队作了最后的自杀性攻击,居然撕开了匈奴的包围,大军才避免覆没。

    李陵带领他的五千军士出居延,向北前行三十日,在浚稽山扎下营寨。并派陈步乐回京报告进军的情形。

    随后与匈奴单于相遇。李陵部此时位于两山之间,因此用大车围成阵营。李陵带领军士在营前列阵,前面是盾牌手和长矛手,后面是弓弩手。匈奴兵看见汉军人少,就纵马来攻,那成想千弩齐发,弩飞如蝗,上千匈奴兵应弦而倒,而汉军趁势反击,一个回合匈奴就损失了数千人。

    单于大惊,急招左、右共计八万骑围攻李陵。李陵部是且战且走,具体过程就不说了,打的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打的单于是心惊肉跳,非常怀疑这是汉军的诱敌之计。想走,又怕数万人打不下汉军几千人,被人耻笑,以后更无法与汉军接阵。

    这时候,李陵部已经退到离汉关百余里的地方了,如果有数千援兵就可以吓走单于,可是,什么也没有。

    单于在进行了最后的攻击之后,决定,撤。毕竟这里离汉关太近了。也是就在这关键时刻,李陵营内出了叛徒。单于知道了李陵的虚实:没有援军、弓矢用尽、尚余三千多步兵。于是,单于复围李陵,召李陵、韩延年投降。

    入夜,李陵换上便衣出营,告诉左右不要跟随自己,要去找单于拼命。过了很长时间,李陵默默而回。外面围得铁桶一样,除非肋生双翅,否则别说穿便衣,就是穿比基尼也无济于事。

    良久李陵长叹一声:兵败,有死而已。有军吏劝慰李陵,将军威震匈奴何至于死。当年捉野侯赵破奴也曾流落匈奴,后乘隙逃回,皇帝也善待之,何况将军?李陵厉声喝止了这个军吏,响当当地回了一句:我不死,还算英雄吗?

    随后击鼓聚将,鼓破不响,让余众分散突围。数十名壮士保着韩延年、李陵冲出大营,只见四面火把照得如同白昼一般,高喊韩延年、李陵投降。韩延年一拍战马,冲阵而去。迎面箭飞如蝗,韩延年中箭而亡。匈奴兵越冲越近,李陵就降了,败军只有四百多人回到了汉关。

    为什么降了?舍不得死!

    李陵万万不会想到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结束战斗,什么纵横大漠,什么重振家风,都是一场梦。自己的名声就此烟消云散。此时,李陵的脑袋里一定是一片空白,万念俱焚中做出了让自己都无法相信的选择。

    李陵并不是怕死之人,领数千步兵就敢于出塞,转战千里,缠斗数倍于己的敌人,怎么会是怕死之人哪?只是舍不得死,也没机会战死,只好去忍受屈辱。说是留着身躯没准还有作为,可是还能有什么作为。单于也不会给你机会了。很快单于就把女儿嫁给了李陵。能刺杀单于,能刺杀老丈人吗?

    相比之下韩延年是幸运的。

    2010-02-2318:22:57

    轮台罪己之悲剧李陵(三)大战余吾

    汉武帝并不是很在乎李陵是否投降。初期是十分震怒,不仅逼死了李陵所部在京城的陈步乐,而且连为李陵说话的司马迁也受到牵连,惨受宫刑。时间长了,就非常后悔,明白了李陵之败是由于没有后援,是这些老兵油子害了李陵。

    李陵的经验对缺乏战马的汉军无疑是一针强心剂。五千步兵就可以纵横大漠,单于亲率数万大军也无奈我何,这使汉朝君臣对步兵寄予了厚望。但是创造奇迹的李陵却一去不归,这就不难理解汉武帝为什么如此震怒。

    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贰师将军再次率大军出击匈奴。这次战役史称余吾水大战。汉军摆出了步、骑混编,以步为主的阵势。既是对步兵的期望,也是无奈。汉军的战马严重不足,此次出军骑兵共计七万,作为主力的贰师将军带走了六万骑兵,其他两路只能以步兵为主了。就是贰师将军的主力也是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步兵七万,骑兵六万。李陵的五千步兵毕竟是精锐中的精锐,更重要的是带兵的是李陵。李陵的经验岂能轻易复制?

    战争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最玄妙的地方不是两支部队站好了队形互砍,而是开战之前的谋略、筹划,是两个心灵的战斗。很遗憾,天汉四年的这次余吾水大战就是简单的、无比乏味的互砍。

    这次汉军兵分三路,贰师将军李广利出朔方、游击将军韩说出五原、因杅将军公孙敖出雁门。将军公孙敖还接受了一项特别的任务,汉武帝命公孙敖设法营救李陵归汉。

    按说汉军也不是第一次出塞远征,有好多战术可以效仿,但是客观条件限制了汉军的选择。步骑混编就不可能快速突进,行动迟缓就失去了战役的突然性;多路突进,兵力分散了,就难以对匈奴形成局部优势。剩下的只有相互对砍了。

    为了迎接直扑单于庭的贰师将军,单于把粮草辎重转移到了余吾河北岸,自己亲率十万大军,背水列阵,迎战贰师将军。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单于怕李陵,却不怕贰师将军。

    双方在余吾河畔大战数日,不分胜败。这种互相对砍,力强者胜,贰师将军将军以步对骑能战成平手也是十分不易。看看无法取胜,军士又十分疲乏,贰师将军领兵从容回军。

    公孙敖出塞遇到了左贤王。虽然是老将,公孙敖好像一直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战绩。这次也不列外,没有给观众带来任何惊喜。至于协助李陵归汉的任务就更别提了,茫茫大漠到哪里去找李陵?而公孙敖带回的消息更将李陵送上了不归路:抓回的舌头错将为匈奴教练士卒的李绪当成李陵。于是,汉武帝盛怒之下将李陵满门抄斩,一代英雄不知所归。

    谁错了?也许谁都没错,只是阴差阳错。

    正是:

    将军苦战声名裂,是非荣辱一念间,

    拔剑四顾心茫然,不知今夕是何年。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