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3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2-2510:21:00

    轮台罪己之营营青蝇(一)夺嫡潜流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是说苍蝇改不了追脏逐臭,君子却能够不相信谗言。可是世上又有几人可以做到呢?

    卫太子刘据是汉武帝的嫡长子,七岁被立为太子,当初汉武帝也是视如珍宝。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汉武帝却越来越不喜欢,刘据的性格与汉武帝是迥异。小的时候还好说,长大之后这种性格上的不同逐渐演变成了执政理念的不同。汉武帝执行的是法家,罚过赏功,执法严厉,主张积极进取、征伐四方;而太子待人宽厚,尊崇的是仁治,主张文治守成。

    不喜欢归不喜欢,卫太子的地位还是坚如磐石,即使汉武帝后来宠幸李夫人,冷落了皇后,也没有改变他对太子的希望。汉武帝也曾向大将军卫青交过底:如果不改革开放,就没有制度让后人来遵从、效仿;一味地韬光隐晦就会成为缩头乌龟,如果不征伐四方,不有所作为,国家怎能安定?现在我把脏活、累活都干了,太子文治守成,正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种不同毕竟是个问题。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太子成年之后,不同的执政理念就在朝廷上形成了两个中心,而太子似乎更得人心,更顺应潮流。作为父亲汉武帝肯定是很高兴,孩子长大了,虽然同自己的理念不同,但也是治理国家的一种选择,在自己身后肯定用得着;作为皇帝汉武帝肯定很警觉,即使是父子之间权力也是不能分享的,毕竟太子背后是包括卫青、霍去病的整个外戚集团、军功集团。

    但是卫青、霍去病去世以后,形势发生了变化。以李广利为首的另一只外戚势力迅速崛起。虽然汉军将领大都是卫青、霍去病门下,人走茶凉,县官不如现管。李广利是现任无产阶级革命家,影响力当然更大。而太子的集团里面在军事上却没有拿得出手的人选。朝局就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太始三年汉武帝老年得子,就是老儿子弗陵。喜欢,喜欢的不得了。这个弗陵也特殊无比,是个晚产儿。人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弗陵是十四个月出生的。巧得很,尧,就是尧舜禹汤的尧,也是十四个月生的。这就更让汉武帝欣喜若狂,脑袋一热就把弗陵母亲钩弋夫人的宫门改称尧母门。这个举动一举打破了平衡的朝局。

    中国人天生就是搞政治的料,想象力倍丰富。对于这种有无边暗示性的东西揣摸得更透。推演的任何一个结果对太子都不利。汉武帝这老头是不是象头曼单于一样变心了?没有!汉武帝只是觉得好玩,高兴嘛。但是朝里的一些聪明人可不这么想,这些人自己为得计,看透了汉武帝的心理。这就使得卫太子的处境十分尴尬。

    一来二去想象力就变成了行动。其中一个现象就是说太子坏话的人多了,就连汉武帝身边端茶送水的、扫地看门的都不待见太子,变着法的说太子的坏话。对这种情况汉武帝也有所察觉,一旦确定了是有意挑拨父子关系,就是杀无赦。但是风气一旦形成,挡都挡不住。

    在得到自己的小儿子之后,汉武帝就整天与老儿子、小老婆腻在一起。同这些年长的孩子不仅疏远了,而且见一面都难,就是太子有什么事也得通过门童转达,这就给自己种下了祸根。

    就在这关键时刻,另一个人物出场了:江充。

    江充是赵国邯郸人,本名江齐。江充长的是非常男子汉,而且爱穿奇装异服,相当的与众不同,最大的特点就是为向上爬不择手段。当初在赵国的时候,他就经常把妹夫赵太子丹的一些私人信息报告给赵王,以换取进身之阶,因此深得赵王的信赖。太子丹知道后就要收拾江充。江充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跑到长安告御状,状告太子丹**、结交匪人,为害一方。天子自然是震怒,虽经赵王反复求情,最终还是废掉了太子丹。

    江充到了京城以后,汉武帝是一见倾心,一谈之下更觉投机。江充又自请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出使匈奴。回来后就拜为直指绣衣使者,也就是廉政专员。皇亲国戚、天子近臣,不管是谁,只要是犯了法必定处罚。汉武帝就想把他当作棒子,打一打这些不法的皇亲贵戚,也就是打老虎。

    上任之后,江充抓住机会打了两个人,一个比一个大:馆陶长公主(汉武帝的姑母兼丈母娘)、太子刘据。有一次太子家人犯了禁,在驰道中乘马(驰道是皇帝专用的),被江充抓了个现行。太子去求情,江充实死活不肯,而且禀报了皇帝。自此威振京师,并被升为衡水督尉。可他自己哪?亲戚朋友,七大姑八大姨都安排进了自己的衙门,典型的宽以律己,严以律人。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是一个多事之秋,长安爆发了巫盅案。正是这个巫盅案掀起了各方角逐的**。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