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5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3-0519:48:10

    屯田之争之伊循屯田(二)仗剑西行

    入质匈奴的楼兰王子抢先一步成为新楼兰王。那个时候西域的南北两道并不是在两关,也就是阳关、玉门关分叉,而是在楼兰分叉。这样就能理解楼兰的重要性了。鉴于楼兰的地理位置,这个打击对汉朝是非常大。为了试探安归对汉朝的态度,汉朝诏令安归到长安觐见汉昭帝。

    到现在为止楼兰已经向汉朝送出了两位质子,都是黄鹤一去不复返。这使楼兰王族产生了很大疑虑。尤其是现在的楼兰王妃(同时也是前楼兰王的妃子)很有意见,就劝阻楼兰王找个理由不要去长安,以防不测。

    可是相比之下楼兰离汉朝太近了,又地处交通要冲是往来汉使必经之处,双方的关系躲是躲不掉的。安归虽然是匈奴所立,还是明白个中厉害的。与汉朝的关系还算中规中矩,迎来送往不成问题。但是汉使来往多了,难免感到应接不暇,比较烦,比较烦。两国关系就这样不冷不热地维持着。

    这种不冷不热就给了匈奴利用的机会。在匈奴做质子的几年里,安归不可避免的交到不少匈奴朋友,要饭的不还有三个穷朋友吗?成为楼兰国王以后,在单于的有意无意安排之下,安归与这些朋友的联系不是减弱了,而是增强了。一来二去就中了匈奴的离间计,与汉朝的关系急剧冷冻,开始劫杀往来汉使,夺取财物。

    楼兰贵族对安归的选择也不是都支持,安归的弟弟尉屠耆就持反对意见。一边倒的政策既违背了数任楼兰王脚踏两只船的既定国策,也违反了地缘政治的基本原则。现在看来是风光无限,一旦汉朝缓过手来就是灭国之祸。在劝告无效之后尉屠耆干脆选择归降汉朝,也算给楼兰留了一条后路。

    数年来由于楼兰的通风报信,已经有三波汉朝使团遇害,楼兰已经成为汉朝西域路上的一个毒瘤。不割掉毒瘤,西域的大门对汉朝就永远是关着的。

    霍光作为首辅对此是耿耿于怀,既想解决问题,又不想大动刀兵影响安定团结的局面,真是很难。现在傅介子自告奋勇,霍光自然是求之不得,但这也是一步险棋。虽然说没有金刚转不揽瓷器活,傅介子的官职也是凭军功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勇武自是不必说了,但是成功之后能否安然归来却很难说。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十个刺客九个死,还有一个腿断残。刺客绝对是五星级的高危职业。

    傅介子就带了数十人的小分队纵马西行。

    在扜泥城内的安归很快就得到了报告,数月前来过的汉使傅介子又来了。随行没有几个人,据说带了大批财宝来奖励对汉朝友善的各国君主。

    财宝谁不爱呀,但是鉴于这个消息自相矛盾,安归有些踌躇。大批财宝仅有数十个卫士不太真实。安归的政治智慧确实是属于小学水平,但是人情世故还是懂得一些。别说没有财宝,就是有自己也是上不了光荣榜的。况且,安归有点惧怕这个傅介子身上带有的杀气。据说上过战场的人身上都有这种东西,让人不寒而栗,可以杀人于无形。对于这样的人还是少惹为上,让他西行吧,我就不见了。

    数日之后,在傅介子一行即将走出楼兰边境之际。安归得到了确切的情报,确实有真金白银,翻译借助工作之便都看到了。这次安归是真动心了,财宝看来是真的,自己也肯定不在光荣榜上,但是必须想办法把财宝留在楼兰。

    抢?那怎么行,犯法的事安归能干吗?杀人放火的事得留给匈奴人。而且,这些人敢带财宝来就不怕抢。先搞好关系,汉使千里迢迢而来怎么能不喝一顿酒就走哪?喝高了,没准能临时把自己加到光荣榜上,最起码能有机会从中取事。

    于是,在边界之上就有了一场鸿门宴,双方是痛饮、畅饮加豪饮,宾主尽欢。各怀心腹事,都想把对方灌醉,有真醉的就有假醉的。酒酣耳热之际,傅介子就把安归请到后帐去看皇帝奖给安归的宝物。也许是酒壮英雄胆,或许是财胆包天,安归也不怕傅介子身上的杀气了。踉踉跄跄来到后帐,真看到了宝物,两柄明晃晃的宝刀。

    处理了安归之后,傅介子是张榜安民。历数安归的罪状,得让楼兰人知道为啥杀安归,最后,通告楼兰人一位能领导你们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楼兰王马上就到。

    于是汉朝就立尉屠耆为楼兰王,并改国名为鄯善。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