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5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3-0619:30:26

    关於那位受宫刑的楼兰王子

    在史书上并没有太多的记载

    不过以当时汉朝的酷吏酷刑充斥的情况来看

    他未必犯了什么大罪吧

    就像司马迁,难道他真的犯了什么大不了的过错吗?——

    多谢惠顾,发表不同的观点。

    汉武帝时期执法严苛不假,酷吏多,也不假。

    但是当时的酷吏似乎与通常所理解的酷吏不大相同,《酷吏传》里的酷吏们许多都是以身作则、非常廉洁的。郅都号称苍鹰,赵禹、尹齐都以廉洁著称,似乎不能一概而论。就执法不避亲贵这一点就值得称道。

    至于司马迁,则原因比较复杂,似乎与楼兰王子的情况不大相同。

    2010-03-0619:49:36

    屯田之争之西侵乌孙

    在汉朝屯田楼兰的同时,匈奴对乌孙的胁迫也改变了手法。出使乌孙的使者迟迟不归,使单于意识到可能出了问题。为了给乌孙国内亲匈势力打打气,有必要给翁须靡施加更大的压力。说服教育不行就动点真格的,希望用武力迫使乌孙屈服,交出公主、断绝与汉朝的关系。

    匈奴本来不必要这么着急。乌孙王翁须靡在当年登基的时候与前王军须靡、以及国内贵族有过约定:一旦翁须靡过世就由匈奴血统的泥靡继位。以此为切入点,匈奴大可以耐心等待,或者干脆干掉翁须靡,主动给泥靡创造条件。但是二十年过去了,匈奴人等不及了,有太多的理由使匈奴人认识到什么是时不我待。

    乌孙之所以同汉朝的关系越走越近,一方面是由于乌孙王翁须靡与解忧公主琴瑟和谐,另一方面也是基于翁须靡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尤其是公主出嫁到乌孙之后给乌孙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翁须靡越来越认识到汉朝的重要性。

    解忧公主出嫁到乌孙已经二十多年了。二十年是整整一代人的时间,乌孙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非昔比,鸟枪换炮。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人多势众了。当年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乌孙王猎骄靡同两人儿孙是各引万余骑自保。《史记》中的记载也是“有控弦者数万,敢战”。等到西汉末年,《汉书》里的记载,就已经是甲兵十八万了。现在,全国的兵马加起来是十万,人口翻了一番不止。

    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说明了一个问题,乌孙人的粮食问题得到了解决。游牧民族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食物问题,还是有一定难度。唯一的解释就是农耕技术的引入,保证了稳定地粮食来源,进而造成了人口的膨胀。乌孙都城赤古城的具体位置虽然还没有定论,但是应该在伊塞克湖附近。这里是乌孙国的中心,不仅有很好的草场,也可以变成很好的农场。

    这期间解忧公主所起到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有道是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乌孙民众对汉朝的好感日益增加。

    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汉朝与西域各国这种独特的交易方式:朝贡。只有属国才有资格直接同汉朝交易。朝贡的结果往往得到的是丝绸这样的硬通货,就是不朝贡,也可能得到汉朝不定期的赏赐。这对西域各国有无法拒绝的吸引力,即使是乌孙这样的大国也不列外。

    即使有这么多、这么充分的理由,翁须靡也还是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在汉匈之间的平衡。乌孙同匈奴的渊源是太深了,姑表亲、辈辈亲,砸断骨头连着筋。双方的人员错综复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在亲汉还是亲匈的大问题上,乌孙国内各派的斗争还是很尖锐的。

    现在匈奴采取武力手段,看似给翁须靡出了个难题,恰恰相反,在某种程度上是激怒了翁须靡。没有一个男人会对这种要求没有反应,不经意之间单于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常识性错误。

    匈奴人以车师为基地从天山北麓可以直接攻入乌孙,虽然距离乌孙中心地带较远,但是可以立竿见影。当然也可以走另一路,经焉耆、龟兹等国直取乌孙赤谷城,那就要大费周折。匈奴并不想与乌孙决战,只是以战逼降,自然不想弄那么大动静。

    匈奴、车师联军从天山北麓对乌孙展开的军事行动,很快深入乌孙境内数百里,攻占车延、恶师等地,掠走当地居民无殊。车延,就是车师向西延伸的意思,大概在现在的新疆的沙湾县,恶师则到了新疆乌苏市一带。

    对于匈奴人的入侵,乌孙国内是莫衷一是,是战是和吵个不休。从内心深处乌孙王翁须靡是有与匈奴一战的冲动的,但是也不敢悍然行事。一个不小心没准自己先踩在地雷上了。没办法解忧公主给长安写了封求救信,请求汉昭帝发兵援救。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