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8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4-0419:08:33

    第七章虽远必诛

    虽远必诛之落叶归根

    冯夫人巧舌如簧平定了乌孙之乱,结果是乌孙两分,大小昆弥并立。就此也结束了汉朝与乌孙的姻亲关系。大昆弥元贵靡与相夫公主的婚事也不再有人提起。虽然乌孙还是心向汉朝的,但与其说是姻亲所带来的向心力,倒不如说是汉朝天威所带来的震慑力。

    尤其是元贵靡与鸱靡都病死以后,乌孙与汉朝的关系象游丝一样的系着,若有若无、断断续续。

    从汉宣帝君臣的角度看或许有些道理。匈奴降伏了,与乌孙结亲的动力消失了,乌孙不再是汉朝西域政策不可或缺的战略支点。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可以凭借天朝的威望震慑各邦,乌孙似乎也在震慑管理之列。而且,汉朝确乎没有强烈的加强汉乌关系的愿望。这种战略的短视,会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显示出来,使中国人的西域之路变的艰辛而多彩。

    对于解忧公主个人来说,五十年的艰辛换来了今天的局面,就像一场梦。甘露三年解忧公主致信汉宣帝请求落叶归根。此时留在乌孙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能将残躯葬汉地是公主最后的梦想。

    解忧公主十八岁出嫁乌孙王军须弥。此时,汉匈征战吉凶未卜;

    数年后再嫁乌孙王翁归糜,之后数十年协助夫婿治理乌孙,使乌孙成为西域强国,成为汉朝在西域的战略支点;

    本始二年汉匈再战车师,汉乌达成战略同盟,共同出兵击破匈奴;

    元康二年与乌孙王谋划汉乌再次联姻;此时匈奴已日薄西山;

    甘露元年与汉使设计除掉不得人心的乌孙王泥糜;结果两分乌孙;

    现在解忧公主快七十岁了,是该回家了。

    解忧公主是幸运的,作为出嫁公主能够生入玉门关,不是空前也是绝后。解忧公主也是不幸的,远嫁异邦,凭借一己之力开辟锦绣前程。在即将成功之际,一切又归于原点。正是:

    西别长安兮痛断肠,为君分忧兮嫁他乡。

    客居天山兮美名扬,而今归来兮鬓发苍苍。

    2010-04-0518:01:12

    虽远必诛之西略右地

    甘露三年长安也接待了郅支单于的使者。郅支单于的使者此来主要是想探探情况,尤其是呼韩邪单于南下之后的近况如何。毕竟是亲兄弟,虽然翻了脸,还是想知道你在他乡过得还好吗?另一方面也更想知道汉朝的态度,是否有出兵讨伐的可能。

    对于郅支单于的使者,汉朝是热情款待。这种情况下,两面下注是不会错的。分裂的匈奴对汉朝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好消息,如果能在保持分裂的情况下,再招降郅支单于,整个北部边境就会从此太平了。

    使者带回的消息无疑使郅支单于感到很满意。汉朝短期内是不会发兵讨伐,怀柔是现在的主旋律。呼韩邪单于更不可能返回大漠,连饮食都不能自理的人怎么能有资格争雄大漠。随即,郅支单于着手统一匈奴各部,兵锋直指匈奴右地。

    还没等郅支单于出兵,在匈奴西部地区又产生了一位单于:伊利目单于。伊利目单于原来是屠耆单于的小弟弟,也是呼韩邪单于的部下。呼韩邪单于归汉以后,他就逃到了西部,收拾了屠耆单于和闰振单于两位兄长的余部,共得数千人,也自立为单于。

    两军在西部巧遇,这几千人的小单于自然不是郅支单于的对手。郅支单于在杀死伊利目单于之后兼并了他的部下,满打满算这时郅支单于手下共聚集了五万余人。但是很快胜利的喜悦就被从汉朝边境传来的消息给冲淡了。

    甘露三年呼韩邪参加朝正月大会是满载而归。然而带回去的仅仅是汉朝提供援助的一部分,随后,汉朝又先后数次提供了共计三万四千斛的粮食,以解决呼韩邪所部的燃眉之急。三万四千斛就是五百多吨的粮食,对于呼韩邪单于的几万人,实在不是一个小数。南下归汉不仅取得了难得的喘息机会,而且生活安定下来以后,零散的匈奴部落逐渐归附;汉朝不仅出兵保护,而且给钱给粮,呼韩邪单于的实力也逐渐恢复。

    这个消息使郅支单于的头脑冷静了许多。凭借自己现在的实力,不仅无法统一匈奴各部的,连能否回到单于庭都有问题。没办法还是在西部另寻出路吧。

    匈奴西部再往西就是乌孙,乌孙的小昆弥乌就屠就有匈奴血统。向东不行,就向西。为了稳住汉朝君臣,甘露三年郅支单于再次派出使节到长安朝拜、晋献礼物。同时领兵继续西进,联合小昆弥乌就屠没准能有什么机会。

    郅支单于不能安静一会儿,在西部和平发展一段时间吗?西部虽好,终是不了。当然做一个普通的匈奴王没有什么不好,作为单于却万万不可。郅支单于在客观条件上是比不过有外力支持的呼韩邪单于的。在西部和平发展是如论如何赶不上呼韩邪单于的,最终的结果就是被赶超,失去单于的称号,或者兵败身死。当然,郅支单于也不是非得向西,也可以向呼韩邪单于学习,选择向南:坚决归附汉朝,狗皮膏药我粘上你。这样两个单于就回到同一个起跑线上了。如果郅支单于真的南下,汉朝如何应付真是一个难题。

    但是郅支单于的雄心还在,还不想彻底臣服于汉朝,仰人鼻息。还要去更广阔的天地里去追寻自己的梦想,生命不息,还得战斗不止。

    2010-04-0518:06:16

    虽远必诛之定都坚昆

    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等菜下酒的郅支单于叮上乌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大、小昆弥乌两分乌孙,睿智神武的乌就屠反而屈居小昆弥,乌就屠的不满是地球人都可以理解的。这就是郅支单于的赌注。虽然汉军在乌孙有三千屯田部队,但是这些人郅支单于根本看不上眼。只要能激起小昆弥的不满情绪,进而加以利用,就可以从中取事,在乌孙安家。

    乌就屠虽然有匈奴血统,并不等于乌就屠就愿意与郅支单于联合。况且,联合起来做什么?有什么利益却还是大大的未知数。与郅支单于联合的政治风险却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联合起来反汉,那更是不可承受之重。即使没有常惠的三千屯田士卒,乌就屠也不会冒冒失失地火中取栗。

    在乌就屠看来,郅支单于就象一支丧家之犬,给食则生,不给则死。联合的目的无非是想从自己是身上割肉,或者割乌孙的肉。所以郅支并不是联合的对象,却更像一块到嘴的肥肉。乌就屠就杀了匈奴的使节,发兵八千夹道迎接郅支单于。

    消灭郅支单于既能掳掠老幼,又可以取悦汉朝何乐而不为,前提是能打赢。郅支单于虽然对联合乌就屠抱有一线希望,警惕性却时刻没有放松。使者逾期不归肯定不是什么好的兆头。现在乌就屠的大兵又来了,只有开战一条路了。

    乌就屠虽然勇武,却不是身经百战的郅支单于的对手。八千人被打得丢盔卸甲,四散奔逃。读史到此处真是感到很诧异,虚闾权渠单于有这么两个神勇的儿子: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随便选择一个都可以安定匈奴,为什么不传位与他们哪?反而让颛渠阏氏钻了空子,真是不可理解。

    战斗的胜利并没有给郅支单于带来多少喜悦。自从起兵以来,郅支单于一直是一个**接着一个**,胜利一直伴随着郅支,曙光却不知道在那里。离大城市是越来越远,现在都到了边远山区还没有找到可以安家的地方。能去的也只有北方了

    北方有乌揭、坚昆、丁令三个小国家。这里面值得一提的是坚昆,据说李陵被单于封为右校王之后就统领此地。若干年后,李陵的后代还同唐朝皇帝去攀本家,论起来确实是同宗,也不知真假。

    郅支单于首先向西在阿尔泰山南麓兼并了乌揭,再向北兼并了坚昆,这就到了贝加尔湖的西部了。随后在贝加尔湖附近的丁零也成为郅支单于的附庸。堂堂匈奴的大单于在强冷空气的发源地安家,虽然统领的面积广大了不少,但是冰天雪地,真是苦不堪言。

    放下郅支单于在西伯利亚学滑雪暂且不表,还是回头看一看汉朝,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又到了去旧迎新的时候。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