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11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5-0118:05:55

    允哉汉德之乌孙内乱

    在沉寂了十几年之后,乌孙小昆弥部又出现了问题。鸿嘉元年(公元前20年)小昆弥安日遇刺身亡。小乌孙贵族之间互相猜疑、指责,国内陷入一片混乱。汉廷再次征召段会宗为左曹、中郎将、光禄大夫前往乌孙平定内乱。

    小昆弥安日的遇害是乌孙历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自从始元年间大昆弥雌栗靡和小昆弥安日相继继位以后,乌孙进入了一个政局稳定的大发展阶段。安日虽然没有雌栗靡勇武,但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双方达成了某种平衡,两人也是惺惺相惜。在这一历史时期,乌孙人口急剧增加,可以与老王翁归靡治理下的乌孙媲美。

    安日的遇刺是一个突发性的事件。史书上也是语音不详,有的说被降民所害,有的说被国民所害。事件发生后没有恐怖组织宣称对这件事负责,从事后的发展看也没有坏人被揪出来。奇怪的是这一次段会宗没有试图去探求背后的秘密。也许在他看来一切都是显而易见的。刺客回到乌孙之后,抱着必死之心同小昆弥安日同归于尽,没有留下任何线索。眼前的谜案使段会宗想起了当年的往事,也许当年安日与叔叔日贰的仇恨还没有机会化解,眼前的悲剧只是一个续集罢了。

    事件发生之后,小乌孙的局势混乱不堪,各种势力私下串联,都瞅着小昆弥的位置眼热。当务之急是尽快确定小昆弥的人选,安定大局。至于破案的事就交给下任小昆弥处理吧。于是就立小昆弥安日的弟弟末振将为小昆弥。在安抚了众乌孙贵族,强调了安定团结的重要性之后,段会宗回京赴命。毕竟乌孙的事情还是需要乌孙人自己去化解。

    这个末振将也不是什么好鸟。经历过这么多一连串的内乱,不仅没有学会如何平息仇恨,化解内部的隔阂,而且学会了暗杀这一套。也许是为了掩盖内部的矛盾,提高凝集力,末振将把矛头指向了外部:大昆弥雌栗靡。宣称大昆弥要吞并小昆弥所部,以激起内部同仇敌忾之情。其实对于普通乌孙民众来说,乌孙两分本来就是迫不得已,巴不得有一天能合二为一。但是毕竟分开日久,末振将的移祸之计在贵族中还是有一定市场的。

    雌栗靡是解忧公主的嫡系子孙第四代。雌栗靡与乃父星靡是大不相同,可以说是犬生虎子。为人勇健刚毅,乌孙贵族是非常镇服。当年是与安日前后脚成为大、小昆弥的。这些年来两人一直是势均力敌,是很好的竞争对手。安日遇害之后,接任的末振将无论从个人能力上,还是人格魅力上都与安日相差甚远。雌栗靡的优势就逐渐显示出来了。

    如果末振将只是说一说,宣传一下也就罢了。可是事情多说几遍,他自己也就当成真事了。鸿嘉二年末振将再次使出了诈降计,派贵族乌日领诈降雌栗靡。实际上大昆弥雌栗靡不应该接受乌日领,虽然都是乌孙,毕竟已经分家了,收降纳叛对团结不力,最少也应该禀报都护府再行定夺,那就有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也许是太过自信了,强人都这样。雌栗靡坦然接受了乌日领。而且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就给了乌日领以可乘之机,雌栗靡终被乌日领所害。

    一时间大小昆弥同时糜烂。如何整顿糜烂的乌孙迫在眉睫,重任不可避免的又落在了段会宗身上。

    2010-05-0218:05:21

    允哉汉德之重整乌孙

    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汉廷一方面将小昆弥在京城的侍子收监入狱,同时,派遣中郎将段会宗前往西域与都护使共图方略,整顿糜烂的大、小乌孙。首要之务一是立大昆弥,再就是如何处理末振将。

    立大昆弥众人都没有什么异议,解忧公主的孙子伊秩靡,也就是雌栗靡的叔父成为新的大昆弥。与小昆弥部众内乱不断相比,大昆弥的情况一直都比较稳定,即使在当年泥靡非常软弱的情况下也没有发生暗杀、夺嫡之类的恶**件。具体原因不得而知。这也许与公主当年的谆谆教导有关,更可能的是由于汉朝的全力支持。当年为了支持大昆弥泥靡,大昆弥手下的大禄、大吏和大监等高官都被授予了汉朝印信,那是拥有正式编制的政府公务员。不仅仅是荣誉的象征,也具有强大的约束力。

    现在,雌栗靡遇害了。这些人就是严重的失职,这次是不得不对他们进行处罚,有奖有罚才是正道。夺回金印和紫色绶带,代替以铜印,等于是行政上降了一级。可是如何处理末振将就大费周折。刺杀雌栗靡以后,末振将也知道闯了大祸,躲在家里成一统,是枕戈待旦,日夜防范。前门架机枪,后门埋地雷。吃饭都不下楼,看你怎么抓?总之,防范的是非常严密。

    汉廷的意思就是无论如何要抓捕到案,交给法律部门,然后明正典刑。不如此不足以平民愤,都护府也颜面无存。是诱捕,还是武装抓捕,还是阵前斩将,那就不管了。也难怪领导们这么生气,多少年了没有人敢如此挑衅,简直不把豆包当干粮。

    到达赤谷城之后,段会宗迟迟没有动手。这就是一个难题,既不能影响安定团结的局面,还要虎口拔牙,谈何容易。此时的小昆弥所部实际上是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导致草木皆兵的效果。想要抓的毕竟只是末振将,如果一着不慎造成双方群殴,两边的老百姓就遭殃了。这也与惩罚末振将的初衷不符。

    在段会宗还没有决定如何出手的时候,大昆弥手下的翕侯难栖已经自告奋勇,袭杀了末振将。说是袭杀了,很可能就是暗杀了,或者干脆下了点耗子药。也有人说末振将重伤之后,不久病亡。段会宗虽然对暗杀之类的东西不感兴趣,暗杀也不符合朝廷的要求,但是与兵戎相见相比,这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就此奏报朝廷,为难栖请功。在段会宗看来事情到此结束,上下左右都有交待了。同都护协商之后,就立安日的儿子安犁靡为小昆弥,把小乌孙也安定下来了。

    嘉奖令很快就下来了。但是在汉廷看来事情远没有结束,还是严令段会宗必须把祸首明正典刑。既然末振将已经不在了,就父债子还,抓铺的对象变成了末振将的儿子番丘。

    父债子还,是不是有些过了,现在看来可能是。汉廷主要是表明一种态度,对公然挑衅要坚决予以回击。追杀番丘本身也没有什么不对,在刺杀雌栗靡的行动中,番丘即使不是主谋,也是协从,最起码也是知情不举。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