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11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5-0317:41:36

    允哉汉德之单刀赴会

    这次来的不是指示,而是命令,连具体行动方案都给制定好了。要不说官老爷厉害呐?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段会宗已经没有什么选择了,要么出兵小乌孙,要么就单骑闯关,靠着都护府的威名擒杀番丘。

    思来想去段会宗还是不愿意出兵小乌孙。现在事件已经基本平定了,小乌孙也不是当年枕戈待旦的时候了,根本没必要;这么多人轰隆隆就去了,动静太大,如果番丘闻讯跑了,那就无处可寻了。况且抓个番丘就派出几千人马,对都护府的形象也不好。不仅是不自信的表现,也显得非常的粗俗,这与都护府西域最高管理者的形象也不符。也许段会宗想起了当年谷永的临别赠言,在汉德沐浴着的西域,此时需要的不是武力,而是规则与秩序,这正是都护府的官员所应该倡导的。

    所以段会宗就把大军留在了垫娄地,亲选三十精弩,飞马直接就到了小昆弥的住所。召出番丘,历数末振将所犯的罪行,随后亲斩番丘,上马而去。小昆弥的属官惊得是目瞪口呆。

    当然事情不会就此结束。段会宗来的快、去的快,小昆弥安犁靡的追兵更快,很快数千兵马就向段会宗追来。听到追兵来了,段会宗反而停了下来,跑是没有用的,也没有必要。很快几千人就把段会宗围了起来,要为番丘讨个公道。

    安犁靡是来势汹汹,无缘无故的杀人,还不知会一声,这都护府也太欺负人了。段会宗并没有着急,等众人安静下来之后,就把原因告诉了大家。一提到末振将刺杀大昆弥雌栗靡的事情,众人都泄了气了。这事做的是恶心人。虽然对斩杀番丘不太理解,也是无可奈何。安犁靡最不满的是段会宗连个消息都不提前告诉一下,否则即使救不了番丘,怎么着也能送一送。话又说回来了,事先告诉你,还不把番丘放跑了?

    经过这一番折腾,大小昆弥都换了人。由两个强人换成了两个弱人,乌孙开始走下坡路了。元延二年段会宗回到长安,因功被赐爵关内侯。

    原则上父债子还没有什么错,番丘也算罪有应得,但是如果情报要再细一些就好了,番丘的罪再大也超不过他的叔叔卑爰疐,卑爰疐是真正的同谋。

    看到番丘被杀,作为同谋的末振将的弟弟卑爰疐非常害怕。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动了真格的,带领自己的部众八万人向北而去,并要借兵吞并乌孙大小两昆弥。有了共同的敌人,两昆弥不得不更加依靠都护府,而乌孙也就此被三分天下。

    卑爰疐要向那里借兵哪?

    2010-05-0417:43:38

    允哉汉德之康居不拜

    康居!又是康居。

    康居真是汉朝在西域不可逾越的屏障。当然这与汉宣帝以来汉廷西域政策由以武力为主,转向以文治为主有关。更主要的这是实力的直接反应。

    汉廷在西域的两大战役:大宛之战和讨伐郅支单于之战,虽然都取得了胜利,胜得却非常勉强。最起码康居人是这样认为的。汉军七万大军攻打大宛,虽然最终大宛投降,但是汉军也损失惨重,而且汉军始终没有进入大宛城。讨伐郅支单于更有牛刀杀鸡之嫌。郅支虽然号称单于,残部也不过三千人。

    更重要的是胜利之后,汉军没有挟余勇攻击明显对汉军不友好的康居军队,而是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这一点在讨伐郅支单于之战表现得尤为明显。近万康居兵为援救郅支单于已经向汉军拔出了马刀,汉军对康居也没有更进一步的攻击行为。当然汉军的主要目标是郅支单于,万里出征,胜利之后汉军并不想节外生枝。其实不是汉军不想而是不能。

    这种距离导致的实力畸形平衡致使汉康之间如同平行线一样没有交集。尽管经济上的商贸往来不绝如缕,康居有时也派王子入侍长安,政治上相互却没有什么好感。这一点西域都护使的感受尤为突出。同在西域,不可避免地要在各种社交场合见面。作为统领西域的都护使在哪都应该是主角,可是在康居的待遇有时却比其他小国还要低。

    康居不仅不参拜都护使,给都护使安排的座位也很靠后。这让都护使感到很挫折。而且,请客不去也不礼貌。都护使郭舜在成帝永始年间就数次上书阐明自己对西域的看法,尤其谈到康居这种状况,对西域各国,甚至是匈奴都起到了很坏的示范作用。也难怪,匈奴作为昔日的西域霸主已经向汉朝称臣,而旧日的手下败将康居却同汉朝平等相处,单于自然会感到很不自在。

    郭舜的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就是断绝一切外交往来。简单是简单了,可是不接触还怎么施加影响力?汉廷当然没有同意这种缺乏理智的说法。汉朝还是希望通过不断的接触,潜移默化的施加影响。所谓大雪无痕,大道无形。

    可是自汉宣帝以来,由于汉廷的执政每况愈下。反映到西域事务上,这种文化的影响不是逐渐增加,而是逐渐减少。解忧公主之后,再没有一位公主出嫁西域;屯田的士卒不是逐年增加,而是相反。乌孙内乱就是汉朝软实力减弱的标志性的事件。

    乌孙经过解忧公主的数十年耕耘,可以说是心向大汉。尤其是大昆弥所部都在公主的子孙掌握之中。可是汉朝却没有进一步巩固这种成果,既没有加强姻亲,也没有更进一步的支持。等到大昆弥遇害,乌孙由汉朝的反匈奴堡垒变成了汉朝的负资产。数任都护使忧劳**心,不胜其苦。

    康居也好、乌孙也罢,只能给汉朝带来一些麻烦。真正使汉朝感到难堪的还是来自王朝内部。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