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11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5-1017:48:36

    王莽代汉之众望所归

    在淳于长所受的处罚中最重的就是遣送回郡国。官丢了可以再弄回来,可是一回郡国就离开了权力中心,就很难翻身。经过一番运作,红阳侯王立居然出面为淳于长求情。王立也是成帝的舅舅,是有资格做这件事的,说话也有一定分量。但是淳于长病急乱投医,忽略了一点,王立出面不符合情理。这二人早就不和,汉成帝也是知道地。关键时刻王立居然伸出援助之手使汉成帝疑虑大生,于是就让廷尉查一查。有关部门就把王立的儿子王融抓来问一问,没成想前脚刚抓紧来,后脚王立就让儿子自杀灭口。

    现在就是傻瓜也明白这里肯定有事。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淳于长使了大把银子收买王立。于是淳于长就被双规了。这下淳于长全招了,连小的时候欺负邻居家小孩的事都说了。罪至大逆不道,想就国也就不了。

    王莽首发大奸,堪称忠贞,王根也适时荐莽自代。汉成帝元延四年(公元前九年)冬,王莽成为大司马,总理朝政,是年三十八岁。

    人潮熙熙皆为利往,人潮嚷嚷皆为名来。现在的王莽就是为名而来。

    年纪轻轻就成为首辅,王莽同学是立志要超过前人。在王莽同学看来,就要与他们截然不同,倡导一种新的社会风尚:节俭。

    有一次王莽的母亲病了,各王公贵族的夫人、命妇自然是蜂拥前来探视。接待她们的是一位穿着平常的女士。起初大家都以为是门下的奴仆,一谈之下才知道,这位就是首辅大人的夫人。可以想象这些衣着光鲜的贵妇们得知真相之后的吃惊表情,这在当时崇尚奢靡的社会风气下无疑是震撼性的。

    是不是太矫情了?堂堂首辅之家不至于如此寒酸吧?

    其实节俭之道完全符合王莽所受到的教育,王莽本质上是个儒生。对于儒家来说,领导人最重要的一条私德就是节俭。节俭才能不贪,不贪才能保持理智和智慧。贪而忘义吗?当然汉代崇尚儒学,很多社会名流、王公大臣都是儒家弟子,可是真正按照儒家经典去要求自己的很少。王莽毕竟不是一般人,才能如此克己复礼。

    当然,首辅夫人穿着如此寒酸也是没有办法,王莽同学是家无余财。作为侯爷,王莽有自己的封邑,不应该缺钱。但是王莽同学还有一个爱好,广交天下英雄,振施宾客。历年来得到的赏赐,封邑的收入都用来养士了。孟尝君有门下客三千,王莽结交的不止这些;宋江号称及时雨,王莽是润物细无声。千金散去还复来,赢得天下泊行名。当年王莽侄子上学的时候,王莽就曾经香身沐浴,亲自驾车去学校,奉上肥羊美酒,行拜师之礼。不仅厚赐老师,连同学也得到了好处。所以,王莽才能年纪轻轻就成为首辅,不是首发大奸、王根推荐就可以的。而是一大批当代名士,诸如中郎陈汤、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等等,都为王莽说好话,传颂他的美德。

    正当王莽想要施展拳脚、一展宏图的时候,汉成帝去世了。

    绥和二年(公元前七年)汉成帝终于倒在他的温柔乡里一去不返。实实在在是个意外,事前一点征兆也没有。也就是整日**劳传宗接代的大事,导致积劳成疾,也算是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工伤。

    2010-05-1117:56:27

    王莽代汉之哀帝刘欣

    很快皇太子刘欣就登基继位,这就是汉哀帝。哀者,悲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刘欣所面临的局势是非常复杂,王氏专权、刘氏宗亲岌岌可危,这一点刘欣在郡国的时候看得很清楚,所以如何削弱王家的权势是刘欣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更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安排自己的家人,尤其是自己的祖母定陶共王傅太后。傅太后的心计、权谋在当年立皇太子的时候已经暴露无遗。哀帝可能也希望得到祖母的帮助。依靠自己的亲戚打击王氏贵戚,成为刘欣很自然的一个选择。

    上任之后刘欣首先提拔自己的老师师丹为左将军,领尚书事与大司马王莽同领朝纲。哀帝自己也一改成帝的为政作风,事必亲躬、令从己出,果然气象一新。可是好景不长,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四月哀帝的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姬奉太皇太后诏命来到长安,战斗开始了。

    为避免两家争权造成内斗,丞相孔光(汉成帝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道指令就是任命孔光为丞相)就建议为傅太后重新建筑宫室居住。宫里实在没有合适的地方安排这位傅太后。孔光也是想把傅太后同皇帝隔开,既把老太太养起来,有了面子,又不至于干扰汉哀帝的施政。可是哀帝没有同意,而是采纳大司空何武的建议把祖母安排在了北宫。

    北宫是有复道通往未央宫的。结果傅太后一天也没耽误,第二天一早就到了未央宫并提出两个条件:上尊号、分封亲属。而且很快汉哀帝就接到了高昌侯董宏的请愿书。董宏举出秦庄襄王的故事,建议封定陶共王傅太后为帝太后。国无二主、天无二日,出现两个月亮也不行啊。这必然遭到了以王莽为首的王家的反对,而且也不符合礼法,就连皇上的老师师丹也不赞成。刚刚登基的汉哀帝也无可奈何,请愿书被束之高阁,董宏也就此被免为庶人。

    可是毕竟找到了理论依据。秦庄襄王王母姓夏,而庄襄王是华阳夫人所生,庄襄王即位后,两位母亲都称太后。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解决办法。前提是不涉及到权力的重新分配。

    汉哀帝干脆就亲自到太皇太后王政君那里请示机宜,看看太皇太后怎么说。太皇太后能怎么说?汉朝以孝治天下,汉哀帝的孝行很难驳回。很快诏令就发出来了,汉哀帝不仅尊自己的父亲定陶恭王为恭皇,尊定陶太后傅太后为恭皇太后,母亲丁姬为恭皇后,一大队亲戚也批发成侯爵。为此,太皇太后虽然不好直接反对,却授意王莽请求退休。

    不得已汉哀帝派出由丞相孔光、左将军师丹等人组成的请愿团,到太皇太后那里请求王莽参与新政府的工作。一个假戏、一个假做,双方维持表面的平和。

    这一来一往之后,刘欣同学认为此事已经暂时告一段落,可以暂时腾出手来推进自己的改革计划。刘欣同学与王莽同学一样崇尚节俭,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就烧在这上面。

    孔子曰“放郑声,郑声**”,诏令禁止这些娱乐活动。

    郑声就是郑地的音乐,就是现在河南中部的音乐。郑声描写爱情、情感的比较多,其他方面的比较少。“郑声**”的**不是**秽的意思,而是过了。孔子讲究中庸,要乐而不**,哀而不伤。这在当时就是流行音乐,上自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乐此不疲。追星,贵戚之间为此大打出手的也不在少数。在刘欣同学看来这就是奢靡的一种表现,再加上自己也不太喜欢音乐就下了禁令。

    放在现在就是成天哥呀、妹呀的,主旋律的东西少了,那是不行的。可是禁了郑声,又没有新的娱乐活动,长夜难挨怎么办?

    紧接着在老师师丹、丞相孔光的支持下,刘欣同学烧出了第二把火,用今天的话说改革到了攻坚阶段。颁布了限田令、限奴婢令,这下触到了问题的根本。这是儒门中人运用自己的理论改革时弊的第一次尝试。中国这几千年大致就是这样一个循环:新朝初立天下承平,土地兼并财富集中,然后革命。此时的汉朝就在革命的前夜。刘欣同学并不想革他们的命,只是想限一下,缓和一下矛盾。

    客观地说这个限田令、限奴婢令还是很温和的,只是想稍稍地限制一下而已。限田令规定无论诸侯王、列侯、公主,总之一干人等吧,最高的私有土地不得超过三十顷,也就是三千亩。三千亩这就不少了。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宽松的限令也执行不下去,一个照面就被众贵戚打了回来,理由很简单“不便”。刘欣同学不得不下诏暂缓执行新政,中兴之梦也就戛然而止。

    一个新政的推行不仅要有热情,也要有手段。什么阴谋阳谋的都要用一用,软硬兼施,有的时候还要拿起屠刀来砍一砍。刘欣同学则简单了一些。客观地说,改革攻坚的措施推进的急了一点,也没有相应的配套手段,提出的时机也有些问题。朝廷内王、傅两家正在恶斗,刘欣虽然是皇帝,权威并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强行推进新政不可避免的遭到众人的反对。况且刘欣也没有顶用的人。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