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12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5-2417:46:32

    王莽代汉之造神运动(一)千古难题

    想当皇帝可不那么容易。虽然王莽同志现在威望比较高,权力比较大,但是如果想当皇帝,这些东西可能一夕之间就会随风而去,那叫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第一条太皇太后就不能干,再说皇帝还在宝座上坐着那,怎么处理他?更烦心的是这种事还不能同别人商量,哪有同别人商量造反的,那叫自投罗网,也与王莽同志的光辉形象不符。

    那么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吗?在理论上要想成为皇帝有三条路:祖传、造反、禅让。祖传这个基本不可行了。造反,在王莽看来可行性也不大。现在整个汉朝王莽已经是最大官了,再使用造反这种初级手段有点不好意思,况且一旦天下大乱,最后谁成功还不一定。那么只有一种可能,禅让。

    禅让这种现象在上古的时候就有,虽然具体做法没有传下来,但是基本上也要满足两个条件:人家愿意让、你必须是贤人。当年尧把天下传给舜,那是因为舜是一个大贤人,那叫择贤而立。很巧,王莽同志现在就是一个大贤人。

    王莽不爱财,拒绝的赏赐已经数不清了,即使接受的很多也都分给老百姓了;

    王莽执法公正、不徇私情,连续折了两个儿子了;

    王莽节俭、节约,不奢侈,老婆穿得像要饭的;

    王莽是凭着自己的学识、孝行,一步步走到领导岗位上的;

    王莽是亲贤臣、远小人,上台之后先收拾了坏蛋董贤,然后提拔任用了孔光这样的贤臣;

    王莽同志,王莽同志的优点就说不完了。就王莽这些优点,放在现在也是模范**员。在西汉的时候就是周公在世、那就是穿越回去的雷锋。

    至于愿意让与否就得想办法了。在西汉末年流行这样一个说法,就是尧后火德。这是说汉朝皇帝是尧的后裔,属火德。儒家不是有一个五德说嘛,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只要能证明王莽是属土德,土克火,王莽代汉就不存在道德上的问题,那叫顺天应时。说是这么说,论证起来也是相当困难的,属于世界级的难题。

    当然,如果这些都不行,还有一招,那就是效仿周公辅佐成王的例子。当年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没过两年就去世了,传位给儿子姬诵,也就是周成王。成王当时年龄小,就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掌管国家大事,就是代理天子。这也是一个选择。王莽是想了很长时间,也想不透,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元始四年春办完皇帝的婚事之后,王莽派出了以王恽为首的八大钦差,巡游全国各地,考察民情,想借此机会看看民意如何。随后反馈回的民意也把王莽下了一跳。还没等王莽自己采取行动,一个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已经开始了。

    以太保王舜为首,共计八千余人向朝廷情愿,要求奖励王莽。都是假的吧?这种东西造假不是很容易吗?这八千多人都是真心实意地也未必,肯定有投机的、肯定有跟着起哄的,但是基本上是反映了民意。在世人看来,王莽确实是当代周公,是值得表彰的。

    2010-05-2517:43:49

    王莽代汉之造神运动(二)民意难违

    那么这些人吃了麻药了吗?要这样大规模的请愿。众人都是清醒地,请愿的目的也就是希望朝廷能够奖赏王莽,鼓励王莽的所作所为。为啥了?王莽特别优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西汉王朝这家小店要撑不下去了。成帝在世的时候,就有人写过《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宣传汉朝气数将近,要重新受命于天。这种东西的真假姑且不论,最起码体现了一种思潮、一种潜流。

    汉朝当时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反复强调的土地过于集中、贫富过于悬殊。集中的程度让人触目惊心,比如说董贤,皇帝一次性的赏赐就是二千顷,最后抄家的时候,抄出的财产就价值43亿。董贤发迹也就是短短几年的时间,更别说那些老牌的皇亲国戚了。

    土地集中、流民增加,基本上就活不下去了。活不下去就会沦为有钱人的奴隶,或者揭竿而起,开发道路收养路费。这天下还有好吗?现在突然看到这样一个有理想、有抱负、不爱财的领导,自然就希望他能够继续得势,有机会改变现状。老百姓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请赏。怎么赏那就看领导了。

    领导,也就是太皇太后,她能有什么主意?最终就是下到有关部门讨论,这就可以从中施加影响了。给钱、给地,王莽不要;要不违背民意,那就只有一个选择:升官、加荣誉称号。

    请赏的风潮是一拨接一波,到元始五年(公元5年)夏天,累计请求封赏王莽的请愿信已经达到了四十八万多封。这在当时识字率不高的情况下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再考虑到当时字是刻在竹简上的,即使是造假,其工作量也是非常之大。不过还是真的多,即使是不喜欢王莽的历史学家班固也没有否认这些东西的真实性。出去巡游全国的钦差也回来了,不仅反映国内形势一派大好,还带回来许多歌功颂德的民歌。这里面就多多少少参杂了一些私货。民歌不可能太多,弄出上百首、上千首就显得假了。

    对于这个请赏风潮,王莽也感到很意外。不过也在情理之中,现在等于是这些人推着王莽往前走。在整个过程中,王莽所作的就是因势利导,做一个本色演员。越有人请求封赏王莽,王莽表现得越谦虚,越谦虚就越有更多的人参与进劝进的队伍。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

    不过仅仅谦虚也不行,王莽还要做几件实事,靠业绩说话。让推崇王莽的人更加理直气壮,让反对王莽的人哑口无言。

    首先就是安排好太皇太后。抓住太皇太后的仁慈心里,任命太皇太后为长安市红十字协会的主席。让太后时常出去走一走,既散了心,又能赈济灾民,搞搞慈善工作,老有所为,不再整天无所事事闷在深宫。不仅如此,还拿出大笔钱收买太皇太后身边的人,让他们好好照顾太后,顺便也成为王莽的耳目。

    第二件事,王莽要搞点大的,搞点献礼工程,能够流传千古的东西:大会堂、国立大学、国家天文台。广招天下英才,要把天下英才一网打尽。仅仅是专家公寓就修建了一万间。这就让全国的儒生都感到高兴,扬眉吐气、感恩戴德。主持这些工作的就是王莽的主要智囊刘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