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12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5-2617:50:13

    王莽代汉之造神运动(三)牛人刘歆

    刘歆是西汉时候的大牛人,要多牛有多牛。“孔子没,名实足以抗者,汉之刘歆”,这是后人对他的正面评价。争议也是很大,也有人说他是乱臣贼子,是王莽篡党夺权的的帮凶。但从学术上讲,刘歆确实很厉害,是古文经学的鼻祖。

    刘歆与他的父亲刘向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校书。在校书的过程中就发现了许多与当时流行儒家经学不一样的古本经书。甚至刘歆所发现的一些书当时的大儒们根本没见过,这就引发了真假之争。有些人认为这些书是刘歆假造的,这也是后代的主要争论之一。

    刘歆认为他所发现的这些经书才是原版,当时流行的经书只是焚书坑儒后的残本。为此,刘歆建议把一些新发现的经书加到官学里去,让更多地人了解。这本来是一个好建议,但是当时的主管领导、在台面上的大儒们却不感冒。在汉哀帝建平年间刘歆还同他们进行了一场大论战。这就是古、今经学的论战。这一论战就论战了近两千年,估计现在学术界还在为这事打仗。

    他们的分歧学术性很强,我也不太懂。就我的浅薄理解,所谓今经学崇尚的是孔子,认为这些经都是孔子的作品,以董仲舒为代表讲究的是微言大义,一句话可以用几万字来论证,可以自由发挥;而刘歆这一派认为周公才是这些经的作者,经是周代应用的典籍,经上记录的都是事实,所以他们注重用历史事实来解释经文。从这个角度说,双方打仗是必然的,刘歆要刨人家的祖坟,谁能干?

    当年论战的结果当然是以刘歆的失败而告终。想想也是,人单势孤,况且还得罪了当权派。会有什么好果子?

    王莽东山再起之后,就把刘歆推荐给了太皇太后。王莽也是识货人,对刘歆发掘出的古经书很感兴趣,比如《周礼》、《左传》等等。其中对王莽影响最大就是《周礼》。据说《周礼》是周公的作品,书中记录了周朝的政治经济制度。记录了圣人周公是如何组织人民、管理天下的。这本书对王莽的影响是非常之大,可以说王莽的改制就是照着这本书来的。如果你要认为刘歆仅仅是一个儒家学者就大错而特错了,刘歆根据自己发现整理的古籍对历法、度量衡等都有很深的研究。

    现在王莽任命刘歆为儒学的学术带头人,总理一切事物,就是要借助刘歆的学说控制舆论、暗度陈仓。刘歆对当时西汉政治、经济形势的看法同王莽差不多,而且对《周礼》也是推崇备至。这就是两个人的共同点,都认为必须对国家动手术,手术刀就是《周礼》。

    此外在对内措施上,王莽还征集了大量的水利人才,要对黄河进行彻底根治。当然,现在只是停留在设计阶段,说说而已。有内就有外,为了显示自己威加海内的功德,王莽还想办法新建了西海郡。

    2010-05-2617:53:26

    王莽代汉之西海设郡

    西海郡大致位于现今青海湖东北侧、湟水南岸的金银滩上,是王莽新设的一个郡,始建于元始四年(公元四年)。西汉的时候这一带是羌族的游牧区。还是武皇帝的时候,羌与匈奴联合反汉,汉武帝就派李息、徐自为击破西羌。西羌臣服于汉之后,汉朝设立护羌校尉管理西羌事务。汉羌关系与汉匈关系差不多,史书里都用一个词羁縻来形容这种关系。羁縻:束缚的意思。被羁縻者承认中央政权的权威,中央政权也不把自己的生活方式,管理方式强加给他们。西汉的时候羁縻刚刚开始,管理上还要松散。

    元始四年王莽为了给自己制造声势,显示自己威加海内,四海归心的功绩,就派中郎将平宪带着大把银子去劝说西羌各部献地、内附。平宪的办事能力还是很强的,花说柳说,再加上银子开道,事情办得很顺利。这就是王莽玩的一个游戏。给西羌部落一笔钱,使他们主动要求献地、内附以显示王莽的功德。

    有人给钱还不好吗?西羌人首领乐得陪领导玩,尤其是名叫良的首领更是配合:自王莽成为安汉公以后,天下大安,亩产万斤,不用下种就能收获,羌人没有任何疾苦,愿意内附成为汉朝的属国。

    西羌人对献地、内附的理解同平宪上奏给朝廷的大不相同。在平宪的奏报里,西羌人愿意把水草肥美的鲜水海、允谷、盐池等地留给汉人居住,而西羌人自己到更偏远、更贫瘠、更险要的地方为汉廷守边。这个条件西羌人无论收多少钱都不会同意,那不是缺心眼吗?而且西羌并不像匈奴一样有一个统一的领导单于,良也只是西羌众首领之一,并不代表所有的人。矛盾也由此产生。

    平宪的奏报远远超出了王莽同学的期望,自然是非常满意。接着就满足了西羌人献地、内附的请求,在西羌人的游牧地设置了西海郡,而且着手移民实边。为什么叫西海郡?汉朝已有东海、南海、北海郡三郡,独缺西海郡,所以新郡就叫西海郡。

    别说是西汉,就是现在那里也是偏远地区,谁愿意去?按照老规矩强制移民,将各种囚犯迁徙到西海郡。数年之间数万人被强制移民到了西海郡,闹得民怨沸腾。内地人不高兴去,西羌人也不高兴。收到钱的,自然领兵西去;没收到钱的则有一种被压迫的感觉。现在弄得西羌人是无家可归,实在难以接受。

    这些问题就不是王莽所考虑的了。问题总是有的,那都是前进中的问题,以后再说吧。等到居摄元年(公元前六年)的时候,西海设郡的遗留问题终于爆发了。西部的羌族庞恬、傅幡等部造反了,起兵攻打西海郡。庞恬、傅幡等部很快就攻克了西海郡,郡守也逃之夭夭。不得已王莽派出护羌校尉窦况平定羌乱。这都是后话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