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12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5-2818:00:05

    王莽代汉之传国玉玺

    居摄二年的翟义叛乱就是一个小插曲,享国二百多年的西汉没有几个孝子贤孙、忠臣良将是不可能的。虽然声势很大,王莽当时也感到很恐惧,但是并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步伐。螳臂当车必将被历史的车轮压扁,这一点王莽是坚信无疑。随后事情的发展也验证了王莽的信心,在整个过程中再也没有发生大的动荡,比前苏联解体还平稳。西汉社会平静的等待着新皇帝的诞生。

    现在,王莽要当皇帝这件事基本已经是明牌了,所不同的只是怎么当而已。全国各地的祥瑞还在层出不穷的涌现,谁也不想在这个重大的历史时刻缺席。对于如何完成最后的临门一脚,是拔脚怒**、还是轻轻一挑,王莽同自己的智囊团肯定有过深入的交流。现在等得只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如何在不扰民、不折腾、不动荡的情况下完成最后的转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进入了居摄三年以后,王莽含辛茹苦的老母亲过世了。作为大孝子,在最后的追悼会如何表现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可但是,王莽现在的身份不同了,是“假”皇帝,而且是汉朝的皇帝了。既然继承了汉统就不能以儿子的身份参加母亲的葬礼了。具体怎么做,如何做,就是一件举世瞩目的事情。

    在王莽的智囊团看来,这就是一个机会。要借此把王莽皇帝的资格定下来,强调一下王莽唯我独尊的客观现实。这一次刘歆同志牵头、几十名当代名儒共同执笔,上书太皇太后,毕竟写这样的文章没有过硬的学问是不可能的。引经据典说明王莽同志应该采用天子吊唁诸侯的礼节,借助这个丧事把王莽皇帝的资格正式确定下来。

    与此同时,各地出现的祥瑞逐渐传到长安。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另一个刘氏宗亲广饶侯刘京的上书。刘京报告了这样一个祥瑞。说自己手下的一个小亭长做梦了,在梦中天公告诉他王莽不要居摄了,要作真皇帝,天公还在亭子里变出一座新井作为信物。

    这是刘氏宗亲第二次积极地推动王莽当皇帝的大业,真不知道这些人觉悟怎么这么高,抑或是王莽使出了什么特别的手段。也许是王莽的事迹太感人了,造神运动太轰轰烈烈了,连刘家的人也不得不表示表示。

    借助各地新送来的祥瑞,王莽亲自出马进行最后的冲刺。首先回顾了历史,介绍了最近发生的祥瑞,描述了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以及迫不得已的尴尬处境,最后详述了自己的计划。王莽不再做代理皇帝了,为了方便工作,以后对外一律称皇帝。代理皇帝这个词以后只在特殊场合使用,比如在太皇太后面前、在孝平皇后面前、在祭祀的时候。至于孺子,王莽表示一定要培养好、教育好,将来把江山再传给他。于是,居摄三年改元初始元年,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到此为止,王莽认为自己的皇帝梦已经实现了。王莽也烦了,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去做,整天忙活这件小事会耽误天下大事的。当皇帝毕竟只是王莽的一个手段、一个阶段性任务,更严重的考验还在后面。老鼠拉木锹,大头在后面,如何进行社会改革,使国家重新走上康庄大道才是王莽的历史使命。

    但是,历史的车轮一旦启动之后就不是想停就能停下来的,它有自己的规律,不是人能左右的。

    聪明人总是有,梓潼人哀章就是一个。当时哀章正在长安游学,见到王莽的作为心有所悟,就想博一把。于是就做了个铜匣子,里面放了两个书简,一个是《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个是《赤帝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这就是所谓的天书了。黄昏的时候哀章来到高庙,也就是供奉汉朝列祖列宗的地方,把铜匣子交给了主官。剩下的事情就是等待了。

    这两张书简为王莽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从理论高度阐明了王莽奉天承命的必然性,与《世经》里描述的完全吻合。第一,为王莽映**了一个大靠山: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暗示王莽是黄帝之后,上应天命;第二,都知道刘邦斩白蛇起义的典故,赤帝子杀了白帝子,刘邦自称赤帝子。所以,西汉属火德,尚赤色。而黄帝属土德,土克火正应了儒家五德之说。当然,哀章也不忘了夹带私货,将自己的名字也加在其上,作为应天命的新朝大臣。

    这个东西出现之后,王莽是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没有选择。不上,前面就白忙活了;上,刚刚改元初始元年,又要改元,有点朝令夕改。不过一切都顾不得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于是王莽祭告天地,正式继皇帝位,国号新。改元始建国元年。可是还缺一样东西: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就在太皇太后王老太太手里,谁敢去请玺?王莽是不敢去。前几天把铜匣的事告诉老太太就已经遭到了白眼,现在去不是自找麻烦吗?被痛骂一顿,或者打几下也得干挨着,有失皇上大体。

    很不幸王舜同学被指定为请玺大臣。王舜是王莽的堂弟,也是王氏子孙,再合适不过了。咋劝?也没法劝。王舜干脆一推六二五,都推到王莽身上。我们也没有办法,现在是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你老人家看着办吧。那玉玺,您能拿一辈子吗?

    王氏能有今天就是始于这位太皇太后王君政。可是王老太做梦也没有想到正是自己的子侄抄了自己的家,于是将玉玺甩在地上,愤然而去,西汉也就此断了国脉。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