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13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6-0917:46:17

    西域遂绝之奉使不敬

    在王莽与匈奴扯不清的时候,西域的乌孙也对王莽发出了试探手。

    始建国五年春,乌孙的大小昆弥同时向长安派出使节,向朝廷进献贡礼。一听这就是新鲜事,是不同寻常的时间点发生的不寻常事件。乌孙的大小昆弥不说是仇深似海,也是冰炭不相容。自乌孙两立就矛盾重重,汉成帝年间,小昆弥末振将还杀害了大昆弥雌栗靡。因此,大小昆弥能同时派使贡献本身就不同寻常。不会是巧合,不约而同吗?

    应该是约而同,不是不约而同。在西域各国中乌孙同汉朝的关系是非同一般,尤其是大昆弥,那是解忧公主的后代。对汉朝的向心力非常强。王莽建立新朝之后,尤其是五威将军王俊等人巡视各属国之后,乌孙也产生了困惑,不理解王莽想干什么。所有的领导都被降了一级,虽然没有实质的损失,面子上也过不去。因此,两昆弥商量之后决定派使贡献,试探一下王莽的真实意图。也许这不仅仅是乌孙两昆弥的意思,很可能也是西域各国的共同想法。

    两个使节一起出现在长安,一方面说明在对中原王朝的关系上,两昆弥都不甘居人后;另一方面也暗示王莽,两昆弥也有共同利益,也是可以联合的。

    可以说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不仅两昆弥在等待使节的回信,西域各国也在看,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疑惑。

    这些道理王莽同学肯定都明白。作为政治家,王莽可能比大多数人看得都透彻。但是政治家也有政治家的盲点,尤其是像王莽这样执著的政治家。在处理各属国的关系上,王莽最重要的理念就是一统,不是将来一统,而是现在进行时。在王莽眼里,接待的不是外国使节,而是回京述职的基层官员代表。所以谁干得好,就做上坐,干得不好就做下面。在安排座次的时候,由于小昆弥更得人心,王莽就有意派人把小昆弥的使者排在大昆弥使者的前面。

    这个认知不仅大小昆弥的使节无法理解,朝廷的官员也无法理解,太超前。师友祭酒满昌就因此丢了官。错了,座位安排的不对,大昆弥应该在前面,这是奉使不敬。满昌就因此弹劾负责接待的官员。哪错了?你错了,跟不上领导的步伐。

    毫无疑问,试探的结果让大小昆弥不仅愤怒、疑惑,更加失望;西域各国也看明白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将军一个令,连乌孙都遭到了冷遇,天下真是变了。

    2010-06-0917:49:04

    西域遂绝之都护殉难

    来的时候是一肚子问题,去的时候是一脑门子郁闷、愤怒,也许也有不屑。虽然来去走的都是同一条路,心境的不同感受也大不相同。乌孙的使者们出玉门,沿西域北路,首先进入的就是后车师王国。

    驻扎在后车师王国的戊己校尉府已经物是人非。自始建国二年发生了戊己校尉部属投敌事件以后,戊己校尉府已经名存实亡了。数千士卒叛乱的叛乱,被裹挟投敌的投敌,死的死,逃的逃。汉朝在西域的主要军事力量已经不复存在了。三年了,王莽新朝并没有任何恢复戊己校尉府的举措。

    流散的后车师国人也逐渐回到了故地,匈奴南将军右伊秩訾的部众自然就成了这里的常客。临近后车师王国的许多小国都遭到了死亡的威胁,匈奴的触角有意无意已经伸进了西域。

    再往西走就是焉耆了。焉耆西南四百里就是都护府所在地。王莽新朝在诺大西域的军事存在现在只剩下西域都护府的一、两千军马,实际上可能更少。而这些人马就像暴风雨中的一叶扁舟,由不得自己了。

    都护使但钦在西域已经有年头了,从始元二年算起已经十年过去了,早已经超过三年一轮换的期限了。客观地说但钦虽然兢兢业业,但在西域各国人民心中的形象远不如段会宗等老前辈。人们记住他的只有严刑峻法,尤其是后车师国人更是难忘。

    乌孙大小昆弥的使节一路返回自然受到后车师王国、焉耆等诸国的热情接待,也自然把各种情绪、感观、不满传递出去。此时西域的整体形势还是十分微妙,西域北路似乎又回到了数十年前选边站的时候了。人们有太多的理由重新考虑自己的未来。

    新朝与匈奴的博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西域的动态。王莽的大军屯兵边境并没有进一步的行动,给西域各国一个十分不好的暗示。中原王朝的实力真正削弱了,连开战都要深思熟虑了,匈奴大单于又归来了。不仅如此,随着新朝在西域控制力的减弱,西域各大国压抑已久的称霸热情又蓬蓬勃勃起来。这里面表现最积极的就是离匈奴很近的焉耆。

    焉耆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国家。焉耆最著名的就是焉耆马,焉耆马虽然没有大宛马雄壮,但是耐力很好,当时许多驿站都用焉耆马。西汉末年的时候焉耆共有三万多人,相对他周围的国家焉耆的三万多人算是很多的了,这也是焉耆称霸的本钱。同龟兹一样在汉朝进入西域以前,焉耆也在匈奴的强有力控制之下。与其说是匈奴势力的回归使焉耆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新朝势力里的减弱唤醒了焉耆压抑已久的**,倒不如说焉耆垂涎都护府治下的万顷良田。都护府就在焉耆西南方大约有四百里处,焉耆要称霸就必须拔掉都护府这颗钉子。这是名利双收的好事。

    生活在不满、骚乱包围之中的但钦虽然已经意识到了威胁,但是能做的也就是镇静、再镇静而已。打不赢,跑不行吗?不行!这有损新军的荣誉,实际上也跑不掉。

    该来的终于来了。始建国五年冬,离匈奴势力最近的焉耆首先发难,西域都护使但钦遇害。但钦如何遇害的真相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不过焉耆这个国家不具备攻破乌垒城,全歼都护府汉军的能力。而但钦遇害之后,消息很快传就回了朝廷,也说明都护府的基本功能还在。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