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13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6-1017:47:29

    西域遂绝之又议和亲

    都护使但钦遇害无疑对王莽是当头棒喝,但是王莽除了跟自己生气之外,也没有什么更有效的办法。大军集结在汉匈边境是进退不得,此时再用兵西域真是心有余,力不足。

    同年从匈奴传来的消息使王莽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匈奴乌珠留单于去世了。立谁为新单于取决于主事大臣右骨都侯须卜当。按照乌珠留单于生前的安排,最有希望的应该是乌珠留单于的儿子苏屠胡本。可是右骨都侯须卜当的妻子是王昭君的女儿伊墨居次云,在这关键时刻,伊墨居次云发挥了非同寻常的作用。

    伊墨居次云有一半的汉人血统,对中国有天然的亲近,时常幻想能再次和亲。而且,伊墨居次云夫妇同王莽所封的孝单于咸关系非常好,而且咸也是王莽亲封的孝单于。这样咸就脱颖而出成为乌累若鞮单于。

    登基之后,右骨都侯须卜当夫妇就劝单于与王莽新朝和亲。第二年,也就是天凤元年(公元十四年)单于派使者到了塞下,请求拜见王昭君的外甥和亲侯王歙,其用意是很明显的。

    王莽很快就派遣和亲侯王歙兄弟作为使节,出使匈奴。对新任单于表示慰问,并赐黄金、锦衣玉带。更重要的是索取杀害戊己校尉的元凶,陈良、终带等人。怎么索取?花重金赎买!

    有钱能使鬼推磨,何况单于还有求于王莽。乌累若鞮单于很痛快地答应了。叛徒毕竟在哪里都是不被信任的,而且陈良等人与单于所关心的事件相比,太渺小了。叛乱的首恶陈良等二十七人都被移交给和亲侯,并派遣厨唯姑夕王礼送和亲侯回国。王莽亲做焚如之刑,以解心头之恨。

    处理完叛徒的事情,边境屯兵的事情又提到议事日程。三十万大军屯兵边境的负作用是明显的,不用说军纪涣散给边境地区造成的危害,光是消耗的粮草就不计其数,几年来把边境地区都吃空了。到天凤元年在边境终于酿成了大饥荒,都到了人吃人的地步。五原、代郡等地是尤其严重,边民或者逃亡到内地进而沦为奴仆,或者干脆就揭竿而起。

    从这角度来看,应该重新考虑在边境的屯军。尤其是考虑到匈奴新单于释放出的和亲善意,新朝君臣开始认真考虑边境驻军的去留。但是将军们考虑的事情与政治家是完全不同的,在将军们看来,匈奴远远没有臣服,不打一仗就回去说不过去。校尉韩威就请求率领五千勇士出击匈奴,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真是后生可畏呀。

    这回王莽很干脆的作出了三个决定,撤回大军,治军不严的陈钦等十八人被统统辞退回家,提升韩威为将军以壮其志。整个决定看起来干净利落,但是还是有些问题。王莽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决定退军,最主要的理由还是单于所显示出的所谓善意。这就有点太天真了。撤回大军是有道理,也别都撤回来,怎么也得留点看家的。

    很快王莽同学又后悔了,不得不再次征调屯军。为啥里?还记得单于最关心的问题吗?我们一直没有给出答案。

    单于最关心的当然不是和亲,而是自己在长安的儿子助和登。助早已于始建国三年病逝了,而登也于始建国四年被王莽斩首。当时乌珠留单于大肆犯边,而咸也在其中。王莽一气之下就把登斩了,哪想到会有今天。这些消息是无论如何不能告诉新单于的。

    可是纸里包不住火,匈奴使节回来一切就大白于天下。得到噩耗的单于是更加怨恨,王莽赠送的各种财宝也无法平息。和亲是真想和亲,但是抢劫、掠夺也不能耽误。当匈奴大军再次南下的时候,王莽也不得不再次征调部队到边境。

    2010-06-1117:51:37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人死毕竟不能复生,单于虽然愤怒,劫掠边郡也只能了以泄愤。当务之急还是趁着双方关系尚可把孩子的遗体要回来。天凤二年(公元一五年)单于派出使节请求王莽归还两个儿子的遗体。

    此时王莽对匈奴是无可奈何,打吧,不想;吓唬吧,自己的办法不太行,空费民力;不打吧,匈奴总闹事,也不是长久之计。王莽也很想找个机会,通过适当的手段安抚好匈奴。匈奴的来使就给王莽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可是王莽也有顾虑,担心谷吉的故事重演。把遗体送回去,使者回不来怎么办?更重要的安抚匈奴的计划不能完成怎么办?想来想去,王莽想出了下下策,把老将军陈钦抓了起来。当年就是陈钦进言,王莽才杀了单于当时在长安的侍子登。把陈钦囚禁起来给单于消消气,当然肯定会找到一个正当的理由。陈钦自然明白怎么回事,就自杀了。

    天凤二年五月,王莽派遣舌辨之士济南人王咸同和亲侯一起护送匈奴右厨唯姑夕王回匈奴,顺便就把登以及随从人员死在长安的一并送归。单于也派出伊墨居次云的儿子官居大且渠的奢到塞外迎接,一时间热闹非凡,好像双方关系很好似的。

    到了单于庭,王咸就展开了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宣扬王莽的功德,新朝部队的的强大等等等等。总之,单于只有听的份,连插嘴的机会都没有。说来说去,王咸说到了正题,给匈奴改名为“恭奴”,给单于改名为“善于”。而且封伊墨居次云的老公右骨都侯须卜当为后安公,儿子奢为后安侯。

    单于当然是不乐意。还没等单于发怒,王咸又亮出了底牌:一大堆金银财宝。不看僧面看钱面,不就是改个名吗?你愿意怎么叫就怎么叫吧。

    表面上是单于贪图王莽的金银财宝,接受王莽的正名之议。实际上单于有更直接的手段获得这些财宝,抢。把使节一杀,一切自然都归单于。而且以现在双方力量的对比,即使杀了使节王莽也只有干生气。可是使节里还有王昭君的外甥和亲侯,执政的伊墨居次云夫妇是无论如何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可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财宝,单于是得了;名,单于是改了。对于单于没有什么差别,平时该干啥干啥?什么时候高兴了还领着大军到塞内来,一如既往,没有什么变化。

    对于王莽来说暂时就算解决了问题,虽然仅仅是名以上的。王莽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处理西域事件。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