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16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7-1317:28:08

    第三章西出阳关无故人

    人精刘庄

    当戎历尽艰辛来到洛阳的时候,已经是永元初年了。汉朝已经去旧迎新,刘秀把天下交给了自己的第四子刘庄,这就是汉明帝。

    刘庄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精、一个是严。

    刘庄精,十几岁的时候就明察秋毫,看问题非常有穿透力。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的时候,刘秀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度田令,简单地说就是摸摸家底。不仅是摸自己的,也摸一摸这些土豪劣绅、皇亲贵戚的家底。这一天刘秀听下面各郡的首长汇报情况,边听边翻看上报的文书,翻着翻着,看到一块牍板上写着这么一句“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

    刘秀想了半天是不明所以,问下面的官员,也都直摇头。实际上这些当官的都知道咋回事,就是不敢说。心里直后悔,咋把这个东西夹带上来了。这块牍板本身就寓意深刻,说是一封上告信一点都不为过。当时刘庄正在观摩学习,十二岁的孩子给刘秀解了哑谜:河南是首都、南阳是皇帝的老家,皇亲贵戚、达官贵人都在这住,这些地方的事谁敢管?

    这就是刘庄的精,直指人心。刘庄不仅精,而且严,说严是文明词,通俗说法就是脾气比较暴躁。按理说刘秀这两口子性格都比较温和,即使是生气了也是生闷气。刘庄却是既不象爹,也不象娘,比较异常。刘庄就像旧社会的监工,手里拿着鸡毛掸子时刻盯着工人,哪个不好好干活揪过来就是一顿胖揍。刘庄的工人就是手下的大小官吏。

    有一次西域使者来访,当然这是后话了。刘庄就赏赐给使者十匹绸缎。过后刘庄一高兴就要查查帐,当然不高兴的时候也查,不查的时候没有。精明人嘛?事无巨细都要自己动手。这一查不要紧,查出了问题十匹变成了一百匹。刘庄是勃然大怒,叫来记账的,拿起大棒是亲自行刑。看过老爸打儿子,没看过皇帝亲自充当打手,真是气极了。

    现在这位又精又严的皇帝登基了,有好戏可看了。中国人的好日子也来了,刘庄加上他的儿子刘炟共同创造了一个时代,史称明章之治。

    下面我们来作个总结,看看刘秀给他的宝贝儿子留下了什么政治遗产。能绍前业曰光,克定祸乱曰武,刘秀称做光武帝是名副其实,传到刘庄手上的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平定天下之后,刘秀编导的最重要的一场内政戏就是度田令。整出戏下来有五场。

    第一场就是前面说的“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度田不是去丈量土地,而是去核查。政府已经有了黑材料了,看看有没有申报不实的。土地的核查是同人口统计同时进行的。为啥了?政府要依靠这个收税,土地、人口不实政府的钱从哪来呀?本来各级官员都串通好了,弄好了假材料来糊弄刘秀,没想到被一个聪明的小吏给戳穿了。刘秀这个导演发现演员不仅没有按着剧本来,而且添了许多新台词、还夹带着广告,赶紧进入了下一场:杀官。

    度田令第一阶段的问题就是郡守一级的官员们营私舞弊、欺下瞒上。刘秀是真急了,也顾不得以柔治国的座右铭了,换上了一个新的座右铭:杀、免。只要查实了破坏度田工作,以敌特论处。看看都杀了谁?时任大司徒的欧阳歙、河南尹张伋、东平相王元、及郡守十余名等等;看看免了谁?免的名单太长,全国各地的都有,一张纸写不下了。最后干脆将所有州牧都降级,恢复监察刺史以小管大的本意。这就充分体现了刘秀的决心和力度。

    第三场开罗:叛乱。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核查不行了,这些当官的拿人钱财替人消灾,马上又有了新的对策。这回工作是认真了,太认真了,以革命的名义干着反革命的勾当。以度田为名,把人聚集到田里,不仅查田、查人,连有多少住宅都要查,这就超出了核查范围。大呼小叫,吹胡子瞪眼,搅得四邻不安,怨声载道。这就给大规模的民变创造了条件。天下初定,地主豪绅结营自保的壁垒还在,武装力量还在,领头的也是现成的地方大姓、土豪劣绅、不甘于失败的前割据分子。很快就烽火遍地了。

    第四场自然就是平叛、迁豪、改错。这三项放在一起是有道理的。度田过程中有没有错?有,度田度到人家家里去了肯定是不对的。虽然这些都是那些“太认真”官员的作为,也必须承认错误。而且,为了顺利平叛,对那些度田“太认真”的官员,只要认真平叛还要既往不咎,就是想办法争取大多数以免节外生枝、夜长梦多。

    叛乱势力虽然每股都不大,但是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弄不好刘秀这条大船也能翻。打政治仗,武力镇压加分化瓦解就是常规的作法。叛乱平息之后,刘秀采取了更狠的一招,迁豪。刘秀没有把这些叛乱者一网打尽、赶尽杀绝,那样也体现不出皇帝的仁慈。毕竟是一方大姓人家,出路要给,但是要迁徙到外地,换句话说就是剥夺全部不动产,搬家到外地重来。

    第五场尾声,杀了这么多人、迁了这么多人、费了这么大事,结果怎么样?当然是成功了。刘秀是农民出身,做小买卖的,什么时候亏过。不成功怎么会有牛马放牧,邑门不闭?怎么会有随之而来的明章之治。办完这件事,刘秀的内政就做好了一半,剩下的就是小火慢炖,火候足时它自美。

    下面来看看外交遗产,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和谐社会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