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16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7-1917:44:44

    王景治黄

    刘庄从老爸手上接到的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却既不强大也不富裕。经济的恢复需要时间,也需要干点实事,上点工程。明帝期间最大的工程莫过于对黄河的治理。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听着很美。黄河这条母亲河养育了千千万万的子女,母亲也累得不**样了,疲惫不堪,连**汁里面都充满了泥沙。黄河最大的问题就是泥沙导致下游水位高出河床,人称悬河。王莽期间黄河就开始泛滥,天下一乱就更没人管这事了。

    治水可不像其他事,专业性很强,懂的人也很少。弄不好适得其反,治不好不如不治。而且动辄征用民夫几十万,花费以十亿计也不得不慎。建武十年的时候就有人建议治理黄河。让黄河随便流,随便改道,下游的老百姓没法过日子,整天想着逃荒、跑反。年年抗洪,英雄到出了不少,但是人们宁愿不当英雄,过安稳日子多好。

    刘秀当时也动了心了。但是有人反对,理由也堂堂正正,让刘秀也不得不掂量掂量。一个是钱,要花大笔的钱,天文数字;一个是人,要动用几十万的民夫,太扰民。战争还没结束就大兴土木,上重点工程,弄不好民力疲惫,影响就大了。刘秀也是不得不望而却步,这一搁就是二十几年。

    汉明帝永平十二年的时候,钱也有了,民间的呼声也高了,关键是治河的专家也找到了,在这一年开工就成了很自然的事。这个专家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王景。王景很小就喜欢治水,学得也是冷门。一喜欢就研究,这一研究就有了自己的心得。

    明帝找到这个王景也是费了一番心思。可以说是内查外调,严格考察,最后还得拉出来遛遛,小试牛刀。否则也不会随便把上百亿的大工程交给他。明帝初年开封附近浚仪渠泛滥的时候,有人就推荐了王景。估计那个时候明帝已经开始物色治水的领军人物,就让王景治理浚仪渠,历练历练。

    王景也是不负众望,出山第一枪就用上了自己的新发明:堰流法。也就是在堤岸一侧设置侧向溢流堰,专门用来分泄洪水。渠内的水满了就由分流堰泄到别的地方去。听起来很简单,没人告诉你永远不知道。

    现在要治理黄河了,这可是个大工程,汉明帝也万分小心。虽然自己不懂治水,也要把王景找来问一问听一听。不懂还听啥呀?不懂也得听。真正的专家能够深入浅出,将复杂的问题讲简单了。越说越复杂,越说越糊涂地肯定是冒牌货。

    在当时比较流行的治水理念就是让水自流,因势利导,这也是当年大禹治水的经典:疏通。王景的想法同这个不太相同,不能让水想到哪就到哪。在黄河东流入海的几条道里要给它选择一条对人类最有利的路线。经过勘查王景给黄河选择了一条又短、又直、水流又急的入海路线。这样有利于冲刷下游的淤沙,逐渐变黄河为“地下河”。

    伴随着黄河的还有一条人工渠:汴渠。汴渠是黄河下游伴黄河而行的一条人工渠,既有泄洪的功能,也有漕运之利。黄河决口之后,汴渠也被冲毁,都成了灾害之源。一个是本、一个是末,黄河是源,汴渠是果。在王景开来要想治理好黄河,必需从黄河、汴渠两面一齐下手。沿黄河堤岸和汴渠堤岸隔一段开立一个引水门,这样河水随时、随地、随需要就可以泄到汴渠中,又方便漕运,一举两得。

    总之,治水是一个很专业的事情,也是一个很费钱的事情。工程历时一年,动用人工几十万,花费以百亿计。相比之下汉朝每年给鲜卑的扶贫款才两亿,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王景治水是中国古代比较著名的一次,影响深远。有多远?远得让你难以想象。黄河下一次大规模的决口、改道要到北宋年间了。

    在刘庄任内完成这么一项划时代的工程,本身就很说明问题。国力的恢复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到了一个可以收拾北匈奴的临界点。在汉军北伐之前有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我们也不得不交代一下,他对后世的影响太大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夜梦金人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