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17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7-1917:46:20

    夜梦金人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洛阳城内是一片寂静。明帝刘庄坐在案头,借着明亮的烛光正在批阅奏章。只见灯花一跳,刘庄不自觉地抬头看了一下。这一看不要紧,恍惚中只见烛光中一个金人闪闪发光。金人光头无发,身后更有万道彩霞,令人望之既有亲切之感。金人似远又近,似大又小,说近,似乎伸手可触,说远,似乎在关山之外,顷刻间将明帝笼罩在万道霞光之内。

    转眼间金人已经飞腾而起,降落在庭院之内。明帝的心不禁紧缩了一下,人也不知不觉地站立起来,将要推门随之而去。

    随后,明帝猛然惊醒,眼前空无一物。窗外月光朗朗,案前烛光微明,原来是南柯一梦。

    永平七年汉明帝做了这么一个梦,金人从天而降追之不得。这个形象并不用细说也知道,那就是佛祖的光辉形象。这个形象却使明帝想起了当年霍去病缴获的休屠王的祭天金人,让明帝疑惑不已。

    第二天在金殿之上就召开了解梦大会。听了皇帝的叙述,众人是面面相觑,静默无言。解梦,不是拿着周公解梦一对照,乱说一气。那的把前因后果说清楚,就这金人的形象很多人就没听说过。怎么解,胡说八道不是找死吗?

    看看众人都没有什么见解,两位博学之士就站了出来。一位是太学闻人傅毅、一位是博士王遵。这两位引经据典给明帝解释了一番,最后确定这个金人就是佛。

    《周书异记》曾经有过记载。说这位佛降生的时候,祥云缭绕、电闪雷鸣,是非常的不寻常。而且当时周朝的史官还预言,千年以后佛就会来到中土。按照时间推算正是汉明帝这个时候。这个记载是真是假我们姑且不论。

    上千年前的事,说真也不合适,说假也不合适,都没有办法验证。佛这个形象在中国历史上却不是第一次出现。汉哀帝元寿元年就有过记载,说是大月氏的使臣伊存向博士弟子秦景宪口授佛经。汉朝与西域接触这么多,文化的互相渗透都是很正常的。民间出现信佛的现象也不稀奇,现在国内不也有很多人过圣诞节吗?完全忘了这是一个宗教节日。

    有道是梦乃心之想,日有所思才能夜有所想。明帝平时是否接触过佛的事情没有记载,但是博士的解释却激起了汉明帝的好奇心。同年,明帝派遣以中郎将蔡愔为首的十八人到西天求取真经。这也许是世界上第一份非和尚的取经组织,他们的西天很可能就是大月氏。取经的队伍于永平十年(公元67年)返回洛阳,就建立了今天的白马寺。信男信女、古刹青松、拨鱼佛音,自此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取经的故事也从侧面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息,即使在西域各国争霸不息的情况下,汉朝的使节也能畅通无阻。张骞西行所开辟的西域之路已经成为西域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是去之不得。

    明帝派人到西天取经,固然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也说明了明帝、或者说汉朝政府对新知识、新文化现象的开放态度。最起码是一种不排斥的心理,这也完全符合汉朝人的一贯作风。明月照大江、清风拂山岗。

    不排斥不等于提倡,汉朝政府真正权力提倡的还是国学:儒学。当年刘秀就成天拉着人研究儒学。这里面有作秀的成分,也有示范作用。到了明帝这一代,对儒学的推广就更加有组织了。在五经之外又增加了孝经,汉朝以孝治天下,现在把孝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永平九年开始在南宫设立学堂,所有**必须参加,属于强制性的必修课。这就是汉朝的接班人培训班,比西汉的太学又进了一步。如果在这个培训班里我们看到了匈奴人的身影,你会感到会意外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才是真正的融合,二百年后匈奴人在中原建立的许多国家从今日始。

    宫内是书声朗朗、市内是人声嚷嚷、郊外是暮鼓晨钟,佛声悠扬,香烟缭绕。盛世的大门已经打开了,就差喊出盛世大联欢的口号了。整个国家沉浸在一片祥和之中,小桥流水俏佳人,朝九晚五乐悠悠。如果说汉朝还有一个人不相信盛世已经来临的话,那就是耿秉了。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在一片歌舞升平之际,耿秉再次上书请求北伐。

    同年十二月,汉明帝做出一系列新的人员调动,以耿秉为驸马都尉,窦固为奉车都尉出屯凉州。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有一种占领叫失败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