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17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7-2905:07:26

    第四章一个人的战斗

    西域海论

    在汉军出关迎接英雄们的同时,朝廷内也进行了一场大的辩论。是否汉军还应该走出玉门?朝臣们怀疑的是北击匈奴这一事件的本身。校书郎杨终首先倡议,公开反对北击匈奴、平定西域。在随后的讨论过程中,几乎参加讨论的所有人达成了一致意见,前所未有的一致。

    杨先生主要从普通百姓的角度控诉了北击匈奴、平定西域这一举措的罪恶。常言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又说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狗窝,老百姓谁不想过安安静静的消停日子。可是北击匈奴、平定西域就要打仗;就要在伊吾、鄯善、车师等地屯田,就要移民;就要从各地转运粮草,弄得天下疲惫,民不聊生,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哪?Nothing。

    关上玉门关,活得好心安。在杨先生看来关起门来过汉朝人自己的小日子该是多么美好!是这样吗?不知道,试试吧,只有历史说的算。

    反对的意见也有,只是根本没敢从正面说,只是说这是先皇的政策不能随便改。先皇的政策咋就不能随便改?该改就得改!

    一片大好局势就这样葬送了?前面的努力就白费了?汉朝君臣的脑袋真的就这么平白吗?也是,也不全是。杨先生的意见是一方面原因,章帝也有暂时克服不了的困难。一个就是当年大旱,歉收。打仗不就是打钱粮吗?钱粮不方便那就没有办法打仗。另一个说起来比较难堪,陇西的羌人爆发了大规模的暴动。暴动本身没有什么让人下不来台的,可是原因让人难以启齿。

    上一次我们提到西羌还是马援时代。从建武十一年开始马援做陇西太守,马援先后平定了先零羌和武都参狼羌的反叛,经过几年的治理西羌基本稳定下来了。打、武力围剿是一方面,马援的主要做法还是扶、融合。

    具体做法就是把投降的羌人移居到天水、陇西、扶风三郡,充分与当地的汉族居民混居。对于塞外的、还没有投降的羌人派人主动去招抚,有条件的就让他们到塞内来居住,和睦相处。各民族都有饭吃、各得其所,还不其乐融融?

    这种**作看似简单,也有一定的难度,最难的就是要将心比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也不是不可**作,马援不就做到了吗?这是因人成事,人亡政息,不是所有人都有马援这样的高智商。

    这一次羌人的暴动说白了就是反抗压迫。起因是安夷一个不知名的县吏,也就是一个一般的公务员,绿豆大的前程。这家伙看上了一个羌人美女,不仅看上了而且动手抢回家。问题是这位美女已经嫁人了,而且美女的丈夫似乎同阎王爷还有些关系,很快这位县吏就被送到阎王爷那里去了。

    这个过程都很正常,放在谁身上都是这个结果。接下来就让人寒心了,安夷这个地方的官员安夷长,也不知道同这位县吏什么关系,挺身而出为自己的部下打抱不平,一直把这位美人的丈夫追到塞外,恨不得一刀劈成两半。说是奉公执法,这就是官官相护,这就是所谓的压迫吧,在他们眼里这些羌人还是人吗?

    看起来这是一起偶然的强抢民女事件、偶然的官官相护事件,可是这些人做得这么自然,让人不寒而栗。民变就此发生,愤怒的羌民杀死了安夷长,联合周围的勒姐、吾良等羌人一起造反。

    这些都是小部落,平叛、强力打压也没什么难的,讲不讲理就是另一个问题了。借着这个导火索第二年又爆发了迷吾领导的大规模的暴动。

    迷吾出身于暴动世家。这个家族原先是居住在黄河北部大允谷(青海共和县附近)的一个小部落。常言道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人又穷、人又少,肯定受人欺负,尤其是当时的先零等大部落。后来迷吾的祖上出了一位英雄,滇良。滇良联络周围的小部落对先零发动了突袭,不仅打败了强敌,而且把最肥沃的大榆谷地区(青海贵德东河曲一带)抢到了手里。

    大榆谷地区这个地区是青海的一块肥肉,挨着黄河、青海湖,既能打鱼、晒盐,又能放牧,富得流油。有了钱、有了枪,等到滇良儿子滇吾即位的时候,部落逐渐就强盛了。也开始了暴动世家的生涯。一开始是给别人支招,免费提供入塞抢劫的策划书。后来中元二年(公元57年)的时候滇吾自己就开始赤膊上阵了,而且战绩还不错,汉朝当地的官员还真不是对手。

    永平元年的时候没办法以窦固、马武为首的中央军亲自出手,才一战而定。滇吾自己是跑了,人马是散的散、降的降,降的都被都被迁移到天水、陇西、扶风与汉人互相同化去了。等到滇吾的儿子东吾即位以后,东吾就迁移到了塞内居住,也参与相互同化的工作。东吾的弟弟迷吾却继承了暴动世家的光荣传统,据说是经常地带着人、拿着刀搞一些不要本钱的买卖。

    兄弟之间有不同的选择很正常。对于汉朝来说不管塞外有多少捣乱的,只要安顿好塞内的羌民,让这些人安居乐业,让这些人安安静静地进行相互同化的工作,谁愿意过刀头舔血的日子?

    很遗憾这些塞内羌人不仅不能安居乐业,还老婆都保不住,只有拿起武器战斗,迷吾也就有了可乘之机。不要忘了,暴动的地方就在陇西附近,这对河西路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汉章帝不得不把心收回来处理羌人的叛乱,况且北击匈奴本来就有阻力,现在正好借坡下驴。

    很快汉章帝下诏,取消西域都护使和戊、己校尉的编制。第二年又撤回了在伊吾的屯田。现在,就剩下在西域南路的班超了。

    接到征调回朝诏令的时候,班超正在率领疏勒民众与龟兹联军苦战。此联军可不是彼联军。联军的成分发生了变化,从侧面透露出西域的形势已经发生了裂变。联军里已经不再有匈奴人的身影,起主导作用的是龟兹。这是一只以龟兹、估墨为主的联军,不知不觉中匈奴人已经靠边站了。也许龟兹人从班超在南路的所做所为中得到了启示,现在的匈奴人只是一只纸老虎摆了。既然如此还不如自己当家作主。

    这是龟兹联军第二次进攻疏勒,仗打了一年多还是没有结果。还是那些人、还是那些地方,唯一不同的就是有了班超。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可是英雄人物往往能在这潮流之中掀起非同寻常的浪花,甚至于影响潮流的走向。班超就是这样一位人物。班超就是疏勒人的主心骨,就是那定海神针,就是疏勒人的护身符。

    疏勒这个地方四通八达,四周一群狼围着疏勒这块肥肉。龟兹是属于捷足先登者,还有康居、大宛乃至于大月氏在跃跃欲试。此时召回班超那不是锦上添花,更不是雪中送炭,真正是釜底抽薪。得到这个消息的疏勒民众唯一的反应就是傻眼了。班超走后的结局早已经预演过了。疏勒人此时的心情就是那失群的大雁,就是被母亲抛弃的婴儿,是无依无靠。都尉黎弇是大喊一声“汉使负我”,随后是拔剑自刎,实在不想看到汉使就这么离去。

    班超也不想走。走了,自己这几年就白忙活了,是前功尽弃。可是王命难违,眼一闭、牙一咬、头一低,班超是讪讪而行。

    很快就到了于阗。于阗人是刚刚过了几天安稳日子,没有战争了,不用缴租子了,这样的日子多美好。班超这一走能不能再来就不一定了。可以预料的是西域一定会烽烟再起。那位说了于阗不是南路强国嘛,强国还怕打仗?谁放着好日子不过打仗玩?前车之鉴,当年的莎车强不强,现在不也瘪茄子了吗?有班超在,在汉朝这个老大领导下聚精会神谋建设,一心一意求发展,不好吗?可是现在老大不要我们了,班超要走了,幸福生活要同我们说再见了,那能行吗?

    于阗人还是比疏勒人要聪明一些,自残的事是不会做的。抱住班超的马腿,走吧,先从我身上踏过去。这可不是说相声,喝醉了撒酒疯,这是真情的流露。班超就是心再狠也走不动了,况且班超还不是心太狠,而是心太软。

    班超只是心太软,不会放弃西域向东行;班超只是心太乱,不知道抗命会是怎么样?班超的心如麻,策马东归费思量。绝不是抹不开面子,真是走不动,也真是不想走。效法古人,建功异域,那是班超平生的志向,既然东归不得,那就纵马西行。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求人不如求己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