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19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8-1419:04:56

    千里追踪

    北单于深夜遇袭是大惊失色,没料到。不过料到了又能怎么样,也就是提前远遁,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早晚不等。不消灭北匈奴,南单于是寝食难安。一万多老幼对八千精兵,一千多精兵对八千精兵,这个数学题怎么算对北单于都不利。

    打起来就更不利了。也就是一方拼命围剿,一方寻隙突围。黑夜有黑夜的好处,对双方都有利。进攻的可以悄悄的进庄趁夜突袭,逃跑的也可以明目张胆地消失在深夜之中。现在北单于有点感谢黑夜了,要不是黑夜,落马之后自己早被乱箭穿身了;要不是黑夜,怎能混在人群中悄然遁去,既不用割须,也不用脱袍。这一仗北单于好容易聚集起的家当又被一扫而空,数十骑保着北单于向西北而去。

    师子领着人自然又是大砍大杀了一通,师子嘛,怎么能不吃人?一点乡土情也不顾忌,在北匈奴人眼里师子这个凶神恶煞的形象是树立起来了,也不知是福是祸?

    这个结局对窦宪来说很意外,看来招降北匈奴是脱了什么放什么,纯粹是多余之举。这么弱,招徕能有什么用?还不如再使一把劲彻底消灭掉。现在窦宪已经来不及追究南单于的先斩后奏了,赶紧安排人手追击北单于,进行最后一战。要不然窦宪大破北匈奴,北单于却落到了南单于手上,怎么说都是脸上无光。

    第二年二月,也就是永元三年(公元91年)左校尉耿夔、司马任尚受命从延居塞出击,千里追踪。窦宪咋不亲自领兵,大将军坐镇军帐,帅不离位未敢轻出。不仅这一仗,哪一仗窦宪也没有亲临第一线,都是遣这个、遣那个,这一次千里追踪就更不用亲自来了。

    说是千里追踪,不止千里。从居延塞出兵即使是到达吉尔吉斯湖附近已经远远超出千里了;说是追踪,那就是不知道单于的确切地址,也没办法知道,二月份塞外的雪还未融,真就是一路向西北沿着雪印往前找;这一切都注定这一战无论成败都是创纪录之旅,都是艰险之旅;也注定了这一战是培养英雄之旅。

    既然不知道在哪,那就得一点一点找。耿夔、任尚率领八百精骑先是直扑北单于庭。对,只有八百精骑,与当年的霍去病有一比。兵在精,不在多,千里追踪人多了自己的给养本身就是个问题。况且北单于现在是惊弓之鸟,八百精骑从天而降足够了。说是直扑北单于庭,也就是个临时居住地。仗打到这个份上,北单于哪还有心思摆谱,非单于庭不住那不是找死吗?

    这是耿夔第一次独立领兵作战,怕是谈不上,担心还是有的。主要还是怕找不到人。在北单于庭扑空之后,耿夔有两个选择:回军、继续找。回军基本不在考虑范围内,那不就白来了嘛。继续找,上哪去找,那可能就是一条不归路。给养问题更是不得不考虑的,大雪封山,哪里去找补给。不过困难对所有人都是对等的,汉军困难,匈奴人也不会好过。

    耿夔率领汉军沿金微山北麓一路向西开始满世界找人,这么说有点盲目,实际情况估计差不多。当然前线的将军会有自己的判断,至于准确与否就只有靠实践去检验了。史载汉军出塞五千余里在金微山找到了北单于。金微山也就是现在的阿尔泰山,五千多里估计都到了阿尔泰山西麓,这是汉军出塞的最远纪录,应该呱唧呱唧。具体在什么地方没有更详细的说明,不管怎么样大海捞针也好,水中捞月也罢,这一网是把单于捞住了。

    真是人的名、树的影,还真得佩服单于的组织能力。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北单于又聚集了上万人马。要不然这么频繁的追击都没得砍了。这一战耿夔以八百精骑突入北单于营寨,斩杀阏氏、名王已下五千余人,单于仅以身免。估计单于看着汉军人少还想抵挡一下,过两招,否则一哄而散的话到哪找人去?历任单于这么多年积攒下的宝贝也都让耿夔给收了。

    一位英雄就此诞生。

    率领八百人就敢出塞的到现在为止只有两个人:李陵、耿夔。霍去病那次不算,那是远离大军数百里,不是单独出塞。

    率领八百精骑就敢于出塞五千里的只有一个:耿夔。

    率领八百人就敢于冲入敌营的到现在为止只有两个人:霍去病、耿夔。从战果上看耿夔还要略胜一筹。

    战果无疑是辉煌的,无论是在凉州大营的窦宪,还是在京城里的汉和帝都应该感到满意。对于和帝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这一年春十三岁的和帝行了**礼,可以亲政了。耿夔的胜利无疑是最好的礼物。当然,和帝收到的礼物不仅这些,还有班超从西域送来的厚礼。同年十月,曾经顽冥不化的龟兹、姑墨、温宿等国请降。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第五章不要迷恋它之求婚不成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