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22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9-2117:19:43

    添乱(二)

    南单于选择的这个机会确实不错。不仅是洛阳遭灾了,汉朝的许多郡县、属国都遭了水灾,这是一片饥馑。而且这还是刚刚一个开始。当然塞外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时候造反也比较容易聚集人气。

    永初三年(公元109年)九月在南单于围攻美稷的时候,南匈奴的骨都侯联合了乌桓的率众王无何允、鲜卑首领丘伦,总共纠集了七千人马北上攻击五原。就与五原太守在高渠谷进行了一场大战。高渠谷就在九原县的西北,应该在包头市的西部,黄河以北。这一仗汉军大败。

    随后汉军进行了三个部署:以大司农(农业部长)何熙代理车骑将军、中郎将庞雄为副手领兵两万做为平叛的主力;辽东太守耿夔屯兵雁门率领郡兵以及鲜卑人从东面攻击;任命梁谨代理度辽将军为后援从西面驰援。

    这个阵式还是不错,都是能打的。耿夔那是久负盛名的勇将,梁谨也是刚刚经历了实践检验的出生牛犊。只是以农业部长挂帅有点怪怪的,想来那个时候的人都是孔夫子挂腰刀,能文能武。

    南单于就是被猪油蒙了心才会做出这样一个决定。不仅不义,也不可行。如果趁着汉军忙于平定羌人的叛乱,精力不济,反出塞外去与北单于汇合倒是一个可行性很强的计划。现在要就地安家就是打错了算盘。南匈奴这个方向一直在汉朝严密防、控之下,南单于本身也在度辽将军、胡匈奴中郎将的严密监视、管理之下,距离东汉的首都洛阳有很近,各路兵马也容易纠集到位。与羌人面临的局面是截然不同的。

    羌人能够一击而中主要是由于汉朝的忽视。在羌人历史上还从来没有整出这么大动静过。造反的事以前发生过,都是小打小闹,没想到这次是来了个大爆发。汉朝完全被打懵了。

    从永初三年底汉、匈先后进行了数次会战,南单于的路是越走越窄。

    第一战的主角就是耿夔,大帅何熙以耿夔为先锋,与庞雄从东面共击匈奴奥鞬日逐王,破之。

    下面两战的主角都是梁谨,梁谨是亲率八千骑兵驰援美稷。先是在属国故城击败了前来截击的匈奴左将军与乌桓首领率领的联军。这是一场硬仗,估计双方都有相当的损失。虽然梁谨击斩了匈奴左将军,自己率领的八千人也遭受了重大损失。随后就被南单于亲率的八千铁骑围住了。

    说弹尽粮绝有点虚虎,人困马乏是恰如其分的。就地待援几乎不可能,草原之上也无险可守,而且刀来马往,生死也就是一霎那之间。还记得当年的辽东猛人蔡彤吗?一匹马、一杆枪,面对上万鲜卑铁骑就是虎入羊群;还记得当年领兵陷阵的赵充国吗?一匹马、一杆枪、一帮兄弟就为被困的大军杀出一条生路。战争是一个群体项目,讲的是战前谋划、各部配合。即使两军对垒也是列下大阵,骑兵、步兵、弩兵,甚至车兵相互配合,单打独斗的机会不常有。今天是骑兵对骑兵,又是在大战之后,梁谨的大军就是强弩之末。

    生死之间、危急时刻就是猛人诞生的大好时机,是谓真金不怕火炼。真正的猛人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真正的猛人敢于扭转乾坤,真正的猛人也善于转败为胜。这个时候说啥都是废话了,还得手上见真章。梁谨是身披重甲,手上拿的什么武器没看清,太快了,见到的都被砍了脑袋。南单于亲率的八千骑兵也许在塞内住的时间太长了,被梁谨是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我们坐在这说得轻巧,军阵之间就是刀光闪闪、血光四溅。南单于一看不对路,好汉不吃眼前亏,撤。

    南单于的大军就撤到了现在达拉特旗东南部的虎泽。一听这名字就是一个凶险的地方,一个猛如虎的大泽。单于就陷入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达拉特旗的北面是黄河,再北面是五原郡;西面是朔方郡,再西是大沙漠;东面也是黄河。南面自然就是梁谨了,而且很快何熙的大军就到了度辽将军的驻节地柏曼。

    南单于这个埋怨韩琮,你这个诸葛亮怎么当的?连狗头军师都算不上,也就一臭皮匠。

    走投无路,降!

    这么快就平定南匈奴的叛乱,确乎有点出人意料。但是这么大的喜讯却没有使在洛阳的汉朝君臣感到哪怕一点慰籍。羌人的叛乱还在蔓延,糜烂不堪这四个字是最好的形容。以车骑将军邓骘为首的朝臣们在慎重讨论之后得出了让所有观众大吃一惊的结果。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就差钱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