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23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10-0618:02:06

    小时了了,大时未佳(一)

    三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还是可以发生很多事的。最大的变化就是汉朝的当家人变了,邓太后已经于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辞世而去。二十七岁的安帝开始正式执政。虽然来得晚了一点,但是这一天毕竟是等来了。

    邓太后在历史上的评价不低,私德也不错。在邓太后主政这是几年,当汉王朝是内忧外患,犹如风雨中的一叶扁舟,索性是有惊无险。内忧,主要是天灾不断,水灾连年,动不动就是十几个、几十个郡一起发大水;地震、山崩也都是以来就是一连串。人说国破山河在,现在山河破了,这国也好不到哪里去;再就是前面说过的羌人暴动,一连打了十来年,花钱花得邓太后手都软了。外患,汉军不得不不从西域撤军,之后就是被匈奴连续的骚扰河西各郡,关起门来也没有好日子过,也可以说是进退两难。进,要花钱,退,也不得安宁。

    都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邓太后的头发肯定很长,见识却不见得短。但是也不是说啥都好,最受人诟病的就是贪恋权位,大权一直把到最后一刻。当然所有的皇帝都是这样,但是太后毕竟不是皇帝,这样做就必然成为别人批驳的靶子。邓太后与安帝的关系也就不可避免的有点微妙。

    安帝小的时候号称很聪明,十岁的时候就读《诗经》、《论语》,当年也是深受和帝的赏识,否则邓太后也不会选择安帝为皇帝。可是长大之后却越来越没出息,小时了了大时未佳,这句话用在安帝身上是很合适。邓太后不敢把江山很快就传给安帝有没有不放心的意思?也许有,总之邓太后对安帝不满意是确有其事。那么,为啥不废掉安帝另立明君?明君不是随便能找到,废立之事也不是随便能说的。

    太后这种不满意安帝肯定是有感觉的。况且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安帝身边的**母王圣就是这样一个爱嚼舌头的人,与宫里的其他几个太监李闰、江京等人,经常在安帝面前埋怨邓太后,为什么不让安帝早日亲政,是不是有废立之心?弄得安帝也是心惊胆战,安全忘了邓太后的辅立之恩。

    现在安帝亲政了,邓太后一家也就危险了。虽然天下有一万件事等着安帝去处理,对于安帝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抓紧皇帝大权。两件事必须赶紧做,一件就是提拔自己的实在亲戚,比如皇后的兄弟,到保卫皇宫的安全部门工作,先把安全问题解决了;在一件就是对身边的可能坏人进行清洗,这就包括邓家,安帝本身倒没有那么大的仇恨,但是也架不住身边人的鼓动、忽悠。安帝三月亲政,五月邓家几乎就被收拾个流干净。下手够狠,出手够快。

    客观地说比起其他外戚,邓家还是不错的,既没有象窦家那么嚣张,也知道谦恭退让,邓太后的堂弟也曾经劝过太后,颇有高处不胜寒之意。身处庙堂,邓太后也是身不由己,主动减少自己的权势就能保一家平安吗?也未必。现在被清洗是也冤也不冤。

    很快在安帝周围就形成了一个小圈子,那都是安帝信得着的人。**母王圣,算一个,危难之际给了安帝多少慰籍,陪伴安帝走过多少个不平凡的岁月,那是共同战斗过的;太监江京算一个,当年就是他到府邸迎接安帝进宫当皇帝的,唉,这也算功劳?李闰也算一个;在加上其他几个太监中常侍樊丰、黄门令刘安、钩盾令陈达等等吧,就形成了一个太监圈。

    当然安帝身边还有一个圈,外戚圈,这里面包括皇后的几个兄弟,耿贵人的兄弟。这些人就把安帝团团围住,动弹不得。

    尤其是这个太监圈安帝更是倚重,不仅赏钱,而且封侯,这就不合适了。这些人背后有皇帝的支持那是谁的钱都敢花、啥事都敢干,与官僚系统的矛盾也就逐渐显现出来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小时了了,大时未佳(二)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