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23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10-0717:47:06

    小时了了,大时未佳(二)

    天子专封,封有功;诸侯专爵,爵有德。这些人无功无德凭什么就如此暴富?时任司徒的杨震就上书给安帝劝谏。这个杨震可不是一个普通人,是当时的一个大儒,而且品行确实不一般。

    杨震曾经举荐过荆州茂才王邑做昌邑县令。多年以后杨震路过昌邑,王邑就想表示表示,以表达感激之情。也没送啥,就是黄金百两。杨震就感到很诧异,“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是呀,我了解你的为人,你却这么不了解我。

    王邑一听这是给打了回头了,还不死心,还想再劝劝。“夜深人静,没人知道。”,就这点事,就收下吧。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

    君子慎独,杨震就是这样一位。现在看到不合礼法的事情,怎么能不出手?

    对于杨震的劝谏,安帝一是不听,在安帝看来这些人正是有功之臣;二是把杨震的奏折转发给这几个太监。也不知安帝是什么用意,这就等于把匿名上告信交给了被告,杨老先生还有好吗?结果自然是被迫害致死。说安帝昏庸是一点不假啊,最起码是智商有点问题。

    人是复杂的,就是昏君也有闪光的一霎那。安帝就不仅仅是一霎那了。我们查了一下安帝的简历,还是有闪光点。安帝亲政之后,几乎每年都有赈灾行动。当然了不赈灾也不行,年年有灾难,不出手就会有人挨饿。这说明安帝思维还是比较正常的。

    第二个闪光点就是求贤,安帝也求贤。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安帝下诏给国内的省部级高官,要求他们推荐品德高尚的人;第二年,又要求三公之类的高官,在下级官员中推荐贤能的人。虽然不能说求贤若渴,姿态是做出来了。最起码闹个态度好。

    第三个闪光点就是我们要重点说的,再出西域。

    前面我们说过在邓太后时代国家面临的形势比较艰难,到安帝亲政之后基本没啥本质的改善。涛声依旧,该下雨下雨、该地震在震,老天也还是不给好脸。

    转入地下工作的羌人又开始冒头,寻求新的突破。仇恨不是那么容易化解,估计朝廷也没有采取什么有效的措施。在全国都遭灾的情况下,羌人的情况也许会更糟糕。有的部落根本就没有什么理由,抽冷子就造反,民以食为天,啥事也大不过这个;有的就是由于战后抚恤工作没做好,心怀不满,趁机造反。

    护羌校尉马贤是遭了殃了。虽然名字叫贤,可是一点也闲不住。按到了葫芦起了瓢,整日奔波于各个战场之间,护羌校尉变成了救火队长。

    这只是安帝面临的一个难题。在东北部的鲜卑人不知何时也已经成为了汉朝的一个问题。想一想也不难理解,都住在亚洲大陆上,山不亲水还亲。虽说十里不通天,可是这边大水滔滔,相邻地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为了一口饭吃,没办法有的时候虽然害怕,也得仗着担子到塞内来打食。

    最早可以上述到元初五年,或者更早的时候,鲜卑人就开始试探地进攻边境的郡县,杀害官吏、劫掠人口,抢劫东西。早起还是有来有往,又投降的、也有为非作歹的。到安帝亲政之后,也就是建光元年之后,高句丽人也加入进来。而且经过几次战斗之后,这些人发现庞大的汉朝居然是纸老虎。从建光元年四月辽东太守蔡讽阵亡开始,在鲜卑人的一系列攻击中数位郡守级的官员遇难。回想当年老辽东太守蔡彤追亡逐北的情景真是让人汗颜。

    杀了人、尤其是杀了汉朝的大官,还没啥事,这个逆向鼓励的作用比一百场英模报告会的作用还大。撕下了纸老虎的画皮,鲜卑人看到的是一头瘦骨嶙峋的老牛,如此而已。

    对于鲜卑人这种实质性的挑衅,安帝真正实践了好和不争曰安,算是对得起自己这个缢号了。安帝没有任何特殊的表示,都有地方官自己处理,自己是乐得逍遥。实际上当鲜卑人的心理防线被突破之后,已经很难抑制了。能参加战斗的鲜卑人已经有数万人之多,而且都是骑兵。要汉朝一下子很难集结这么多骑兵,更不用说出塞作战了。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敦煌太守张珰的求救信兼策划书到了,而且居然得到了批准。不仅使我们惊奇万分,也为西域的命运感到深深的庆幸。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现身说法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