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24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10-1517:29:46

    一个都不能少(上)

    焉耆又是最后一个,当年班超平定西域最后收服的也是焉耆。到现在为止,中央王朝已经与焉耆有过数场大战了。王莽的时候,王骏讨伐焉耆是全军覆没;班超平焉耆是兵不染刃,今天班勇又要出征焉耆。而且,今后若干年内中央王朝还有数次讨伐焉耆。我们不得不探讨一下焉耆何德何能敢于如此强项。

    焉耆就位于现在的焉耆盆地,四周都是山,使得焉耆相对独立,是易守难攻;境内还有秦海,也就是博斯腾湖,有山有水,称为鱼米之乡也不为过,有财力胆气就壮。更重要的是焉耆还盛产好马,虽然没有大宛马有名,也是有一号的。焉耆马无论是山地型的还是盆地型的都是一绝,耐力非常好。在冷兵器时代,战马的作用是无以伦比的,这也是焉耆能够雄霸一方的本钱之一。很早焉耆就形成了自己的小势力范围,周围的尉犁、危须都在焉耆的控制之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焉耆这种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使得焉耆人相对封闭,当然独立性相对也比较强。尤其是当年焉耆军有过完胜王骏讨伐军的记录,这种心理上的优势、强者的心态也是不能忽视的。因此,无论是班超、还是班勇都有意无意地把焉耆放在最后来处理。班超是由于行动路线的原因,先南路、再北路,一圈下来焉耆就是最后一个;班勇则是有意把焉耆剩下,先易后难,否则以班勇初期的五百人是无论如何没有办法征服焉耆的。

    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永建二年(公元127年)班勇上奏请求讨伐焉耆,打不打,当官的**领导定。班勇出塞的任务是屯田柳中,也就是注意力应该在车师方向的匈奴.是否要收服能够够得着的所有西域各国需要再议,尤其是在朝廷当前的形势下,班勇也是不得不慎。

    办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朝廷毕竟没有强烈的愿望、强大的财力支持对西域全方位的控制。就是这次屯田柳中也仅仅是小打小闹,谁成想班勇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朝廷是怎么讨论的,具体内容不详。结果是远远超出了班勇的预料,不仅计划得到了批准,而且给班勇派来了援军。敦煌太守张朗将率领敦煌、酒泉等地的三千骑兵与班勇协同作战。

    班勇真的需要敦煌的援兵吗?不需要,班勇随便就可以从西域各国调动数万大军,所谓的援军也就是锦上添花而已。而且所谓的焉耆之战很可能是干打雷不下雨,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班勇现在已经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外势,同当年班超平焉耆一样,焉耆之战就是瓮中捉鳖,必胜之役。

    当不相干的事情出现的时候,往往就是麻烦。

    班勇的计划这么快就被批下来,估计敦煌太守张朗居功至伟,至少是实施了小动作。张朗有自己的小算盘,而且对形势看得也很透。张朗刚刚犯了点小过错,是戴罪之身,如果能阵前斩将,或者独立成就平焉耆的大功就可以将功补过,逃过一劫。这是张朗自己的鬼主意,还是朝里有内援给张朗出的主意还不得而知。总之,焉耆之战已经被添加了不该有的内涵。

    书上说,班勇征调了西域各国四万大军,与张朗兵分两路,张朗走北路,班勇走南路,约期在焉耆汇合。按说班勇的驻地在柳中,张朗的敦煌在柳中的南面,应该是班勇走北路,张朗走南路才对。但是如果班勇在柳中等待西域各国的部队的话,四万多人走的冤枉路就太多了,基本不大现实。很可能是班勇到了于阗、或者鄯善,然后各路大军在班勇的临时驻地汇合。这样班勇出军路线可能就是从于阗穿过沙漠到达焉耆,或者从鄯善沿大路北进,最可能的是在楼兰集结,而张朗则是走北路,从敦煌经柳中、车师前国沿后代所说的银山道到焉耆。

    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了当年王骏的焉耆之战,也是兵分两路,约期会合,结果是惨不忍睹。当然现在的整体局势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当年匈奴的势力是蒸蒸日上,汉军是夕阳西下,在外援的强大支持下,焉耆的胆气壮得很,有与汉军一战的勇气。而今天的形势与当年班超平焉耆是何其相似,这是地球人都能看明白的。即使是这样,还是翻了船。当然翻船的不是汉军,是班勇,这比汉军翻船还可怕,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一个都不能少(下)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