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25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10-2017:21:01

    借刀杀人

    象拘弥这样的小国家想要挑战于阗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任务。实际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顶多是有贼心没贼胆。想象可以,来真格的那就不行了。但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一个突发事件使拘弥王看到了机会。当时的拘弥王叫成国,于阗王也不是放前了,而是于阗王建。

    事情发生在时任西域长史赵评身上。西域长史赵评因病医治无效,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了,放在现在就是以身殉职。据说赵评出恶疮,当时的医疗条件也比较差,又在偏远地区,可能就耽误了。很凑巧这个所谓的偏远地区就是于阗。

    在西域长史的历史上留下名的不多。自班勇以下留下名的西域长史的驻节地都在于阗。这个选择也不是随便做出的,都是有讲究的。当时的西域三强龟兹、于阗、疏勒,于阗与汉朝的关系应该说是最差的。有两件事可以说明一、二。

    一个就是于阗王放前的攻杀拘弥王事件,公开向朝廷挑衅,主要领导都表态了还不听;另一个不知道各位注意到没有,当年班勇曾经两次征调西域各国的部队。两次都没有提到于阗,一次以龟兹为主,一次以疏勒为主。作为三强之一的于阗没有上榜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太没面子了。或者是于阗出力很小,与身份不符,或者根本就没理那个茬。

    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给人的印象就非常的差,之后徐由还调动疏勒兵讨伐了于阗。在朝廷的眼光里于阗是西域唯一一个不安定因素,所以西域长史就把自己的驻地选在了于阗。一个任务就是看着你,不许捣乱。虽然不能保证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但是领导能保证天天在,量于阗也不敢乱来。另一个任务就是教化,希望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使于阗人变得乖一点。

    没成想赵评在任上发生了这样的悲剧。在下任西域长史到任之前,赵公子是万里迢迢前来奔丧,扶灵柩回原籍,这也是风俗习惯。半道上就路过了拘弥。

    拘弥王是表现的非常热情,除了对赵评的不幸去世表示深切哀悼之外,对赵评这个儿子照顾的也是无微不至。赵评同志为了支援边疆建设以身殉职,深受边疆各族人民爱戴。拘弥王表现的积极点也很正常。但是拘弥王目的不在于此,拘弥王主要想同赵公子套近乎,取得信任好从中下药。

    拘弥王找个机会就向赵公子介绍了赵评得病的一些情况。诸如如何得的病,如何救治的等等吧。说得还是比较客观。领导得了恶疮之后,于阗王是跑前跑后的,可积极了。于阗王亲自请来医生,于阗的医生亲自熬的药,贴在恶疮上没多久就死了。

    这就是影**药有问题。这种话谁听不出来,死者家属当然就急了,肯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拘弥王在假装迫不得已地倒出真情,这药就下好了。

    赵公子真就信了。一路无话,有啥话也不敢说,怕于阗王丧心病狂连他也一勺烩。回到敦煌,赵公子就敦煌太守马达汇报了情况。马达可就上了心了。马达、马达,顾名思义肯定是动力十足,沾火就着。如果不是自己有差事,很可能就亲自跑一趟,破案工作还是很有挑战性的。

    不久,继任的西域长史王敬来到了敦煌。马太守就把情况向王敬作了介绍,这也算阶级斗争新动向。王敬这就先入为主了。到由于阗赴任之前就先到拘弥坐一坐。说是顺道也罢,说是专程也对,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取得第一手材料,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王敬这一来了拘弥王的计策就成功了一半。当时拘弥王也就是那么一说,搂草打兔子,打不着拉到。没想到领导真上心了,而且在席间郑重其事的提出来了,那还谦虚啥呀,再加把火把。

    拘弥王不仅如是地向王敬汇报了自己掌握的所谓真实情况,也汇报了自己真实编造的情况。最后王敬似乎得出了这样的印象,于阗王成国就是一个坏蛋,于阗人现在对他是恨之入骨,都在等着拘弥王乾去收拾残局,成为新一届的于阗王。

    这拘弥王是真能忽悠,有骆驼不说牛。看看王敬有点心动,拘弥王是又添了一点油。借此机会斩杀于阗王就是大功一件,于阗人肯定会望风而降。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局中局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