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25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10-1917:20:28

    仇恨的种子

    长史并不是主官,属于助手之类的官职。比如丞相长史,那就是丞相的助手。西域长史,当然就是西域都护使的助手。西域都护使则不同,都护使属于封疆大吏,同郡守是一个级别的官职,而且由于持有皇帝的符节权力更大。从班勇开始,都护使不存在了,换成了西域长史。别看这一个小小的变化,它反映出的意义却是十分深刻。

    单从名字上说,都护、都护,就是啥都管的意思。现在换成了长史那就不是啥都管了。长史没挣那么多钱,也不应该承担那么多责任,权利、义务成正比也是言之成理。

    那位说了,都护多好哇,啥都管,把西域牢牢抓在手里。是不错,但是这并不是东汉朝廷对西域的认识。在东汉智囊团的眼里西域就是一个赔钱货,就是一个无底洞。这才有安帝初年的从西域全面撤出。客观地说汉朝在西域的经营从经济上看是赔本的。如果不是考虑政治上的得失,汉朝人才不会万里迢迢跑到西域去。这次班勇出塞也是为了压制车师方向北匈奴的嚣张气焰,没想到班勇把事搞大了。

    也许有的朋友会问,西域不是能屯田吗?在轮台附近就有五千顷良田,怎么能亏钱哪?我们可以指责东汉的官僚们短视,缺乏张略眼光;可以说他们**,不切实际;可以指责他们的很多,按照有些人的想法早就杀过帕米尔高原统一欧洲了。我们唯独不能怀疑他们的智商。这些官僚算盘打得很清楚,在西域无论怎么屯田都是亏钱。

    简单地一算要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屯田需要生产工具吧,农具、种子、耕牛,这些都是钱;戊卒要吃、要喝吧,要穿衣吧,是不是还要给点零花钱?这还不包括马匹、兵器的费用。

    看着简单,实际上把这事张罗起来都是拿钱堆的。那么,赔钱为啥还要屯田?屯田最起码能解决一部分的吃饭问题,否则就是解决吃饭问题的花费就以十倍计。所以在有需要的时候,或者说进取心比较强的时候,在西域屯田与单纯从内地运输还是要省很多钱。

    可是现在东汉既没有强烈控制西域的进取心,也没有客观需求,当然就不会重建都护府,以西域长史领衔就足够了。

    前面我们说了西域长史不是主官,不能够承担封疆大吏的职责,那么就又有一个问题,西域长史归谁管?直属中央是不可能的了。皇帝身边都是大官,六百石的小虾米能见到皇帝就不错了。不可能直接归大领导管。

    东汉的时候西域长史的组织关系在哪还真没有第一手材料。不过从后代的演变,以及当时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分析,我们觉得有一个职位很可疑,那就是敦煌太守。前面实施妙手空空讨伐于阗的徐由就是敦煌太守,以后在许多事件的处理中,敦煌太守也起到了非同寻常的作用。很可能西域长史同戊已校尉一样都逐步演变成敦煌太守或者是凉州刺史的属官。

    如果这个假设正确的话,西域不再归中央管了,而是敦煌太守、或者凉州刺史治下的一部分,由自治区变成了自治州。这也非常符合汉朝对西域的态度。控制肯定要控制,但是这种管理是松散的,不严密的,管理的意愿也不是非常强烈的,多多少少还有些力不从心的。前面于阗吞并拘弥的时候,朝廷就没有意愿讨伐,仅仅是口头上表示遗憾而已。如果不是徐由有办法、有上进心,汉朝这个暗亏就吃大了。

    对西域管理的力度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人成事,碰到象徐由这样的空空大师,那就是皆大欢喜;否则,也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对于汉朝实力的回归,西域国家还是谨慎欢迎的,当然不欢迎也不行,不过欢迎还是真心的居多。西域地区的周边国家都是大国,一不小心谁的势力就可能插进来。有了汉朝这杆大旗,对这些虎视眈眈的大国也是一种威慑作用。别惹我,我们老大是谁谁谁,惹我,他收拾你。最起码也能起到基本的平衡作用,拉大旗扯虎皮就是这个意思。

    从西域内部事务来说,尤其是一些西域大国,对汉朝的进入还是有所保留,不希望汉朝干涉他们的争权夺利。前面说过的于阗同拘弥的矛盾就是比较典型的。徐由的迎头棒喝使大家暂时安静了下来,但是仇恨的种子却种下了。

    双方有血仇,这种矛盾往往不会随着时间的推逝而减弱,而是随着时间的沉淀而开花结果。常言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十几年以后,也就是汉恒帝元嘉元年真让拘弥人等到了报仇的机会。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借刀杀人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