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26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11-0509:37:30

    一颗冰雹带来的英雄

    八戒西行之后没几年,曹魏的江山就挂了。公元265年上演了一场禅让大戏,历经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两代三人的经营,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终于取代曹魏,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这个政权的更替是意料之中的,还留下了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不仅政权的更替非常顺利,就是在偏远的河西也没有掀起什么风浪。坦坦然然、欣欣然、自自然然,第二天早上一开门,太阳还是冉冉升起,城门还是照常开启。你做你的皇上,我做我的小民。可是到了泰始六年(公元270年)的时候,河西进入了动荡的年代。这一动就是十年,产生动荡的主角就是鲜卑。

    还记得在上部书中我们提到过的鲜卑吗?当年窦宪北击匈奴产生了两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一个就是匈奴人逐渐西迁,在欧洲掀起了狂风恶浪;另一个就是大量的匈奴人,大约十万人上下集体加入了鲜卑的行列。之所以一直没有掀起什么风浪,就是没有产生一个伟大的人物。

    一个种族、或者民族的人口要是足够多,繁衍的时间要是足够长,就一定能产生这样的人物。在东汉汉恒帝的时候鲜卑族就诞生了这样一位伟人:檀石槐。檀石槐的父亲叫投鹿侯,当时参加了匈奴的部队,估计是南匈奴的队伍。没想到在队伍上工作了三年之后,回家一看老婆生了一个小baby。

    檀石槐的母亲也不傻,就同老公解释。说有一次自己大白天的在外面走路,天上电闪雷鸣,抬头一看,冰雹满天飞,不小心一粒冰雹就落到嘴里、滑到了肚子里。十月怀胎就生了檀石槐。这种故事在历史上非常多,什么梦月入怀、梦日入怀、踩上大脚印,等等不一而足。檀石槐是冰雹入嘴。

    这种谎话糊弄糊弄皇帝这一级别的,或者糊弄一下读书人都行,檀石槐的父亲是个粗人,哪信这些,顺手就把孩子扔了。孩子是娘的心头肉,檀石槐的母亲就让自己的娘家帮助收养一下,总是个生命。檀石槐就这么在姥姥家长大了,是天生异禀,敢干、胆大,还能干,上升点高度就是文武兼备。

    十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次其他部族的首领带人抢了檀石槐姥姥家的牛羊。小孩知道后,抄起刀,骑上马一个人就追过去了。还真就没人能拦得住,不仅东西抢回来了,名声也闯出去了,都知道檀石槐不好惹。

    从此檀石槐就开始在部落里发号施令、评判是非。什么邻里纠纷、夫妻吵架,谁家的狗叼了谁家的羊,只要檀石槐一说话,好使。再年长一点就成了部落的首领。于是檀石槐就在弹汗山(现在的大青山)的歠仇水(现在的东洋河)附近建立了王庭,开始了统一鲜卑各部的旅程。

    檀石槐的统一之路没费什么大劲,毕竟鲜卑多少年没出像样的人物了。很快附近的鲜卑各部就聚集在领导的周围了。团结起来当然就要征伐四方,北面的丁零人、东面的扶余人,西面的乌孙人,啊,都打到乌孙了?那是,匈奴人的地盘檀石槐都给照顾到了。向南当然少不了攻击汉境。

    汉朝一看这不行啊,得剿匪呀。可是这个匪已经剿不动了,东汉的身子骨不太好。打不了也有办法,那就是收买。

    这檀石槐还真是好干部,拒腐蚀、永不沾。甭想用高官厚禄腐蚀革命干部,檀石槐是洁身自好,甘愿与自己的弟兄们同甘共苦。

    地方大了,人也多了,管理上就得提高点层次。树大了分叉、孩子大了分家。这管理层次一提高檀石槐就露了怯了。鲜卑人的文化太落后,别说同汉朝没法比,就是同当年的冒顿单于比起来也是相形见拙。

    檀石槐把鲜卑按照地域分成了三部分:东部、中部、西部,各设一个首领管辖,基本上还是一个部落式的一个管理方式。等到檀石槐去世之后,基本上就散了架了。但是由于檀石槐的征伐,鲜卑人的分布却是相当广泛,大草原上从东到西到处是鲜卑人。之后就是三国混战,鲜卑人就从东起辽东、西到敦煌、乌孙,开始全面的走入塞内,参与各民族的同化过程。

    这其中就有一支迁移到河西附近,史称河西鲜卑。他们的领地大概南到浇河(现在青海省贵德县),东至麦田(靖远县北的麦田城)、牵屯(甘肃省平凉县西北的牵屯山),西至湿罗(青海湖东),北接大漠。正好把河西切断了,所以才叫河西鲜卑。这一支还有一个怪名:秃发。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秃发鲜卑的叛乱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