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27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11-218:46:00

    苦难

    八王之乱早已经于光熙元年(公元306年)结束了。故事的主要参与者都到了另一个世界,鉴于他们在这个世界的表现,没准在另一个世界还在互相掐架。也许阎王爷会用油锅好好地规劝他们。

    前后十六年的互砍简直就是惨不忍睹,对国家秩序的摧残就不用说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可以借鉴。我们更关心的是八王之乱的积极意义和最后的胜利者。

    如果说十六年的动荡有什么许积极意义的话,那就是换上了一个智力水平正常的皇帝。光熙元年惠帝司马衷遇害,结束了自己稀里糊涂的皇帝生涯。武帝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司马炽继位,这就是晋孝怀帝。

    失位而死曰怀,看看这个缢号就知道司马炽的皇帝之旅是多么的凄惨,不是什么光辉历程。

    再说说胜利者,胜利者有,有许多。不过不姓司马,最著名的姓刘,就是那位让晋武帝不敢用的刘渊。趁着八王之乱的空档,刘渊是正式起兵,要恢复汉室江山。永兴元年(304年)自称汉王,建国改元,史称前汉。追尊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以示自己继承的是大汉正统。象刘渊这样的人物,即不想笼络、又不能用,还不想杀,真不知道晋武帝留着他做什么?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随后刘渊开始了推翻西晋的轰轰烈烈的革命行动。但是革命要想成功,需要具备的条件还很多。首先得有天命,主要领导最起码得活得够长,到永嘉四年(公元310年)的时候,刘渊就坚持不住了。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刘和,接下来就演绎了一场兄弟争位、互相残杀的闹剧,也算八王之乱的传染病。最后刘渊的另一个儿子刘聪胜出,成为前汉的皇帝。纵观这一段的历史,八王之乱这个传染病还会继续肆虐很长一段时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研制出疫苗,或许根本就没有。

    也就是大概在这个时间段前后,河西的张轨是中风卧床,几年以后也离世而去,将大好江山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张寔。不过张家的情况还好,免疫力比较高,没有染上传染病,虽然新的问题还是有。

    张寔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河西地面上各种不安分势力对张氏权威的挑战,另一个就是西晋势力的日渐衰微。

    建兴二年(公元314年)张寔接过帅府大印的时候,西晋的江山已经不行了。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在前汉内斗中胜出的刘聪接任王位。随后即加大了对西晋的压力,接下来就导演了“永嘉之祸”。这一年刘渊的侄子刘曜、部将王弥率兵攻入京师洛阳,晋怀帝,皇太子司马诠被杀。

    同年,十三岁的司马邺在长安登基,这就是晋愍帝。改年号建兴,希望能够复兴晋室。在国逢难曰愍,看起来可能性是不大了。在长江以北西晋几乎没有可以依靠的力量。似乎只有龟缩在河西一隅的张氏还是心向大晋,按时、按量地向朝廷进献各种物资,保障供给。张轨去世之后,晋愍帝司马邺给张寔升了官,任命张寔为都督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西平公。

    棋下到这一步,西晋王朝已经进入了小残局。建兴四年(公元316年)最后的时刻终于来临。长安城告破,晋愍帝也成了前汉的俘虏。西晋正式关门大吉。之后不久,跑到江南避难的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这就是晋元帝,东晋小朝廷开业了。

    可是西晋这杆大旗,张氏还不得不扛着,还真不愿意转换到不太正宗的东晋,而且一直扛了很多年。不扛,怎么有正当性?怎么有号召力?

    张寔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各方势力对河西这块肥肉的窥视。早在张轨中风在床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跃跃欲试,幸亏朝廷在那个时候还有点影响力。也是得益于张轨十年来在河西的苦心经营,最后是软硬兼施、有惊无险的度过了难关。

    等到张寔这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挑战者也更加狡猾,以宗教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京兆人刘弘在天梯、第五山布道,借此笼络人心、图谋不轨。估计就是在甘肃的天梯山、第五山这一带,香火还很盛,啥时候愚公愚民都是有的。很不幸,张寔的手下阎沙、赵仰也以同乡之谊被刘弘拉拢,加入了叛乱小团伙,希望博取美好生活。结果是两败俱伤,刘弘的反动会道门被剿灭,张寔也遇刺身亡。河西的权杖就落到了张寔的弟弟张茂手中。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皇帝不好当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