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30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12-1508:45:44

    浪漫的大帝(二)

    天下纷纷,有点本事的人就想有点作为,冉闵、符洪都不例外。皇帝轮流坐也该到我家了。符洪能有这个想法也不是偶然的,一个是自身能力比较出众,再者自己这几个儿子都不错,而且石虎去世前任命符洪为关中(陕西省中部)总管。地利、人和都有了。这一点不仅符洪自己知道,很多人都知道,冉闵也算一个。石虎在世的时候冉闵就曾经劝说石虎除掉符洪一家。现在趁着乱劲,冉闵就再次劝说当家人石尊收拾符洪。

    石尊随即就给符洪来了个釜底抽薪,免除了符洪都督雍秦州诸军事的官职。符洪一怒之下就飞回了坊头,派人到东晋联系投降事宜。还没等符洪这边有啥结果,京城那边已经出了问题。

    太子没当上,冉闵没有怨言是不可能的。冉闵就想搞个补偿,专个权啥地。石尊当然是不会同意了,谁也不会同意。对于冉闵大肆任用私人,石尊就是以软钉子伺候,指出这些人的优缺点,希望冉闵能够知难而退。冉闵还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这就引起了当朝其他大臣的不满,纷纷要求削减冉闵的权力,有的更劝说石尊干脆杀掉冉闵以绝后患。

    这种情况下冉闵的感受可想而知,先是被忽悠了一把,现在居然连人身安全都有问题了,冉闵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

    这么多人告冉闵的刁状,石尊也是不得不郑重其事。于是就把在京城内的几个石姓亲王找到一起商量一下是否需要收拾冉闵。这里面就包括坏人石鉴。与会代表的意见很一致,杀,但是没有形成决议。太后反对,理由也很充足,冉闵毕竟是有功之臣。

    讨论会上没产生什么结果,会下分组学习的时候出了乱子。坏人石鉴把会议内容向非与会人员冉闵进行了通报。这还了得?冉闵脑袋一热就起兵入宫杀了石尊,立石鉴为帝。

    石鉴不费吹灰之力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是矛盾并没有解决。傀儡的滋味想必不好受,不久石鉴又站到了冉闵的对立面。接下来就是钢刀对钢刀,快刀斩乱麻。这个石鉴真不是东西,既想杀冉闵,又怕惹火烧身,干大事而惜身。先是指使人谋害冉闵,看看机会不大,又出卖了这些人,亲自杀人灭口。

    与此同时外圈的各个实力派人物,在新兴王石砥的主导之下开始了讨伐冉闵的运动。京城内也爆发了谋害冉闵的数起暴乱,这里面有石姓王爷的有组织行动,也有胡人军官的自发行动,说是自发的也是石鉴默许的。战斗是惨烈的,结果就是团结在冉闵周围的汉人集团取得了完胜,石鉴自己也被围在了御龙观。

    事情到此就应该结束了,也就是一场内斗,冉闵名义上毕竟也是石家人。既然已经控制住了石鉴,接下来应该是收拢人心、重新开始,但是紧急之间冉闵下了一步臭棋。严禁胡人随身带武器,违者斩。

    这个命令把所有的胡人都吓着了。冉闵你想干啥?估计冉闵是忙乎蒙了,也许形势太紧张了。这道令真是不明所以。那还等啥,城里的胡人是挖门子、盗洞子地往外跑。真害怕。

    按说冉闵的自身条件不错,出身汉人,又是石虎的养孙,也算半拉皇亲;本身又是勇武非常,军内的实力派人物,无论是汉、胡对冉闵都是敬畏有加,运作好了就是粉丝无数。现在又控制住了石鉴,下一步夹什么令什么,再找个机会取而代之。然而一步臭棋,把自己彻底孤立了。

    接下来冉闵又出了一招,看似安抚,实际上冉闵想再试探一下自己在胡人中的影响力。这一次冉闵表现的很大度,坏人已经被诛杀干净了,剩下的都是好人,来去自由,愿意同政府站在一个战壕里的欢迎,不愿意的欢送,就差发路费了。结果让冉闵是大失所望,周边的汉人是纷纷入城、胡人是纷纷出城,泾渭分明。

    这个结果是可以预料的。有前一个不让胡人带武器的命令,哪个胡人还敢留在城里?至于周围的汉人为什么纷纷入城那就得从石勒建立的这个国家说起了。

    石勒的后赵在五胡十六国中是一个异数,是唯一一个以族裔划线的国家。其他的国家都是想方设法的模糊族裔的界限,前汉的刘渊还自称继承的是汉统,以正统自居以收买人心,这样才能左右通吃。而在石勒的后赵胡人才称作国人,也就是说只有胡人才是国家的主人。一方面说明石勒的自信、自傲,也体现了极度的自卑,连胡字都不能提,属于严控字符。在这样的国家里民族压迫是少不了的。这才有冉闵大旗一举,汉人云集的现象发生。

    汉、胡之间的矛盾这么深,还要刻意区分,那就是找死。冉闵一看胡人是不能为自己所用了,就发布了那个日后让他自己也后悔不已的杀胡令。短短一年之后,当有人再建议杀掉前来投降的胡人的时候,冉闵却做出了完全相反的决定,将提建议的人杀掉了。

    一个灭胡令,几乎是一夕之间二十几万胡人被屠杀,连长得像胡人的也难逃法网。等到冉闵意识到这么做不对的时候已经大势去矣、无法挽回了。

    后人对这个“杀胡令”有诸多议论,出于各种目的吧。有一种说法是冉闵代表当时的汉人,为受苦受难的汉人报了仇、申了冤。真的报了仇、申了冤吗?

    实际上大可不必对冉闵的行为上纲上线。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在那个民族矛盾比较突出的年代,产生民族仇恨,进而发生民族仇杀也是很自然。冉闵一呼百应正是反映了这个客观事实。五胡十六国并不都是胡人建立的国家,其中也有几个是汉人建立的,但是哪个立业之主也没有冉闵这么冲动。

    能发布这样一个命令的人注定长不了。五胡十六国这一段就是这样一个特点,多民族混居,混得还相当厉害。哪个民族照顾不到都会产生问题,何况是把所有的胡人都一网打尽?如果说有什么积极意义的话,那就是告诉后来的人此路不通。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350年冉闵改国号为魏帝国。大赦天下,天下已经分崩离析了,各重要人物纷纷拥兵自立。毫无例外冉闵就成为众人攻击的对象,以及招兵买马的借口。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浪漫的大帝(三)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