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34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2-0908:50:37

    只有最坏没有更坏

    那位说了,没这么玄吧,姚兴占据着长安、洛阳,那是大邦之地,还缺人才?

    人才在哪朝哪代都是重要资源,就是开个小卖铺也得有人才。这种资源有多少都不算多,但是姚兴的后秦是真缺人才。啥人才都缺,就连奏乐唱曲的都没有。鸠摩罗什来了之后就指出了这个问题。建议姚兴干啥事都应该有音乐,人家印度就这样,就是吃饭的时候也得有个乐团演奏。言外之意你这有点不上档次。

    当然鸠摩罗什没有当着姚兴的面提出来,那样的话姚同学就更下不来台了。鸠摩罗什同自己的学生探讨了这个问题,很自然地就传到了姚同学的耳朵里。估计姚同学听后是涨红了脸,一股怒气勃然而生,“你这个秃什么的,简直把洒家当成土鳖了!”

    鸠摩罗什这个建议使姚兴很郁闷。姚兴见过世面,知道当年苻坚宫里是什么气派。只是苦于自己没有人,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后来趁着东晋北伐南燕的机会,讹了南燕一把,指名就要音乐人,否则就不出兵帮忙,看热闹。算是找回了点场子。

    也难怪虽然后秦占着关中之地,看起来是地杰人灵,但是这么多年战乱不息,地也不那么杰了,人也不那么灵了,死的死、跑得跑,被抢走的被抢走。留给姚兴的都是不入流的。

    姚兴虽然也办学,不过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不是一、两年就能批发出来的。本来寻思借着发展佛学的这个机会,姚兴也想为自己的官僚体系走个后门、挑点人,结果吃了闭门羹。看起来人间的帝王还是远远没有佛祖的魅力大。

    在和尚庙里招贤纳士的美好愿望是无情的破产了。姚兴在惆怅之余还是多少有些安慰,毕竟人才就在庙里,跑是跑不了的,慢慢做思想工作吧。人常说吃不着的葡萄总是酸的,追不到的女孩总是最美好的,这实际上就是人的一种不知足的心理。姚兴是个政治家,讲的是现实,更关心的是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

    招不到人是个痛苦,招到不合适的人更是个麻烦,对姚兴来说发现了雄才却是个灾难。这个灾难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江湖邪派高手赫连勃勃,现在还叫刘勃勃。

    这个刘勃勃是匈奴人,他的父亲就是协助苻坚灭亡了拓跋代的刘卫辰。拓跋圭建立北魏之后,刘卫辰也是内定的打击目标。那个时候刘卫辰还是很有实力,最起码自信心还是很强。公元391年的时候趁着拓跋圭攻击柔然的空档,刘卫辰就从南部对北魏下了手。结果计差一筹,连老本都折进去了。只有这个刘勃勃逃了出来,辗转投到了当时还是前秦大将的没弈干门下。后来又随没弈干投奔了后秦。

    这刘勃勃长的是一表人才、风度翩翩,说是大帅哥都有点屈才,应该是万人迷。要不然没弈干也不会把女儿嫁给他。虽然长得漂亮,可并不是空心萝卜,这一点姚兴亲自测试过。一个偶然的机会姚兴见到了这位刘勃勃,自然就被吸引住了。一谈之下简直就是惊为天人,刘勃勃是聪明善辨、反应敏锐。姚兴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

    用,这样的人才怎能不用?姚兴也许是想人才想疯了,一叶障目了,完全被刘勃勃身上的光环罩住了,缺点一个也没注意到。立即就要把几万人的部落交给刘勃勃指挥,还要把朔方等三个边境城市交给他管理,刘勃勃马上就要咸鱼翻身了。

    没想到好事多谋,叫姚兴的弟弟姚邕给拦住了,这就叫旁观者清。姚邕看到的是一个只知有己、不知有人,毫无仁爱之心,不重友情,以自我为中心的这么一个人,这么一个自私的人。

    姚邕的一番话犹如晴天霹雳,让姚兴或多或少清醒了点。不过良言难劝该死鬼,姚兴最后还是没有抵抗住人才的诱惑,给了刘勃勃五个鲜卑部落,共计两万多个帐篷,让他镇守朔方。从此就走上了不归路。

    是狼总会咬人,是疖子总会出头。促使刘勃勃开始表演的导火索据说是北魏与后秦的一轮外交活动。公元407年双方交换了在柴壁大战中的战俘,把主要将领交换回来。似乎双方僵硬的关系有解冻的迹象。刘勃勃与北魏不有杀父之仇嘛,借此刘勃勃就开始谋划走自己的路。得报仇哇。

    想啥来啥,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又有一位老哥添乱,柔然的社仑。社仑千里迢迢的给姚兴送来八千匹好马。说是贡品也好,说是贿赂也好,社仑也希望后秦更加强大,好一起对付北魏。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八千匹马刘勃勃照单全收。随后,刘勃勃领着自己的手下骑着这些宝马良驹就打猎去了。啊,打啥东西要这么多人哪?就是个借口。

    对于这个结果社仑很诧异,不过鉴于刘勃勃与北魏的关系,社仑觉得还是物有所值。八千匹马交给刘勃勃,还是交给姚兴都是一样的,只要以北魏为假想敌就起到了作用。社仑坐在帐篷里、喝着马奶酒,乐呵呵的等着好消息。这一等就是好几年,音信皆无。

    社仑的算盘是打错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人在这个世界上是有多重身份的,拓跋圭是刘勃勃的杀父仇人不假,可也是刘勃勃的偶像,是刘勃勃心中的灯塔。拓跋圭空手套白狼,乾坤大挪移复国的故事刘勃勃是再熟悉不过。想必从中吸取了智慧的火花,那就是要想复国就得向亲人下手,关系越近下手越狠。

    刘勃勃相中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自己的老丈人,没弈干。说是率领部众游猎,瞅冷子就袭击了自己的老丈人,吞并了部众。老丈人成了刘勃勃的垫脚石,与拓跋圭的运行轨迹是如出一辙。底气足了之后,刘勃勃开山立柜,竖起了大旗,给自己找了一个好祖宗,大禹。刘勃勃自称是大禹之后,禹的儿子不是建立了夏朝嘛,刘勃勃建立的国家就叫大夏。

    按照亲疏关系第二个目标毫无疑问就是后秦姚兴。刘勃勃给姚兴来了个运动战,数万大军就像草原上的游骑兵,神出鬼没,让姚兴苦不堪言。抓不着,刘勃勃不守一地,没有家,此处无家处处家;防不住,东边日头西边雨,你从东边来,我到西边去。十六字令,刘勃勃是背得滚瓜乱熟: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不出几年的工夫,刘勃勃是越打越壮,姚兴是越拖越瘦,满世界找后悔药,这东西还真不好找。

    刘勃勃领着部众是风里来雨里去,风风火火闯九州,日子过得是红红火火,看得草原上的社仑是憋气带窝火。后来是终于看明白了,刘勃勃这是不想报父仇了。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北魏那是多强大呀。与北魏开兵见仗,那就是太岁头上动土。放着现成的肉不吃,谁去啃骨头。这硬骨头就留给社仑同学自己吧。不过社仑同学也不用着急,想立功机会有都是,很快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出现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狠心的老爸、可怜的妈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