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35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2-1908:26:54

    英雄所见略同

    刘裕的北伐大军无疑在北方宁静的天空上泼洒下浓浓的黑云。各相关方纷纷成立了临时研究室对刘裕出的这道练习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也就是刘裕亲统五路大军干什么来了?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夏和北魏的研究室。

    大夏的研究室主任无疑就是赫连勃勃同学自己。赫连同学亲自挂帅得出了完全满意的答案,比三伏天吃了冰淇淋还爽心、爽口。赫连同学认为刘裕就是自己不花钱雇来的一个打工仔。光干活、不吃饭,还倒贴。

    赫连同学在统万城安家之后研究的主要课题就是怎么样图谋关东地区。想来想去都没有特别好的办法。现在好了,刘裕镀完金之后肯定得回江南,做好的饭正好留给赫连勃勃。赫连勃勃的未来不是梦,勃勃的心跟着希望在动。那真是一颗驿动的心。

    另一个比较大的研究室就是北魏拓跋嗣同学领导的。这可是个大研究室,国内的好手都来了。相比赫连同学的置身事外,拓跋嗣同学就显得有点烦。刚刚娶了姚家的女儿,现在大舅哥家有难,如果一声不吱的话就有点不够意思了。想要出头打抱不平,在老婆面前表现一下,又怕惹火烧身。有点左右为难。

    更重要的是拓跋嗣同学对刘裕的意图有点看不懂。刘裕要到长安必过虎牢关。虎牢关下三英战过吕布,那是天下一等一的显要之处,哪是那么容易就攻破的?!刘裕大军沿黄河西进,倒可以乘机登上黄河北岸给自己一刀。没准刘裕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拓跋嗣。

    拓跋嗣同学是有点犹豫不决,是打个阻击战,还是纵虎西行?既要照顾到老丈人的面子,又不能引火烧身,更不能给刘裕可乘之机,三全其美的事有点难。

    这个题很难,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小聪明是不够用的,得来点大智慧。对刘裕此次北伐意图的判断是关键。拓跋嗣同学总是担心,刘裕西进是假,北上是真。领导的这个判断也同大多数人差不多,毕竟大家的智力基本都在一个层面上。这就不好办了,当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或者个别人手里的时候,是不容易说明白的。

    时任国立大学教授的崔浩就是这样。很快崔浩也拿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可惜太高深,众人没听懂。

    崔浩的看法与赫连同学差不多,刘裕此来就是一个镀金之旅,后秦正是刘裕看中的那个软柿子。可以放心的放刘裕西进。在上游阻击刘裕就是阻人家财路,就是没事找事,刘裕肯定得同我们拼命。这个买卖不划算。至于皇帝老丈人的面子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实在不行也可以摆出打刘裕的后眼的架势,击其惰归。这样无论谁胜谁败,都是个两面光的结果。刘裕胜了,会对我们感激不尽,**之美嘛;刘裕败了,正好抓个现成的,坐享舍己为人的美名。

    放刘裕西进、黄河北岸不设防就是一出空城计。空城计可不是谁都敢演的,也就是诸葛亮玩过一回。拓跋嗣同学想来想去,来了个比较先进的办法,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在黄河北岸派出十万大军严防死守。

    这十万人就像刘裕船队的影子一样,船开到哪,人跟到哪。就是不让你靠近岸边。这就是没事找事,双方互有忌惮,早晚得动手。

    不管是坐山观虎斗的,还是看不清水深水浅的,都采取了自认为有利于自己的行动。现在来看看后秦研究室的成果。显然对于刘裕来干什么这个问题,后秦各界的的看法分歧很大。

    东平公姚绍就认为此次有亡国之忧,故此建议集结重兵于长安对抗强敌。后秦在安定地区有一支大军用于防御赫连勃勃的进攻。姚绍建议放弃在安定的防守,把军队都集结在长安附近,把拳头攥起来,谁来打谁。即使赫连同学与刘裕来个车轮战也可以勉强支持,保证不亡国。

    后秦主姚泓的见解与叔叔姚绍正好相反,姚泓认为没那么严重,刘裕就是一个镀金之旅,耀武扬威一把就会悄然而逝。后秦现有的兵力完全可以应付。刘裕是镀金之旅不假,但是这个金镀多深取决于后秦的应对,应对好了刘裕可能浅尝辄止;应对不好就是灭国之祸。

    姚家的其他实力人物,比如说兄弟姚懿,再比如说族人姚恢,都认为现在是一个好机会。借助刘裕带来的东南风,下点毛毛雨浇浇自留地,正是偷袭后秦主姚泓,取而代之的大好时机。

    姚家这么多人,这么多心思注定了刘裕要走得很远很远。不过对刘裕恐怖战力感受最深的却不是后秦人,而是北魏的骑兵。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背水列阵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