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35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2-2008:18:57

    背水列阵

    背水列阵,三军没有退路,必然死战。这是当年韩信使过的招数,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逆水而上的刘裕要想教训一下北魏除了背水列阵之外,还真没有别的阵势。刘裕也不想与北魏为敌,也给拓跋嗣同学写过小纸条,希望能给让个道。结果拓跋嗣同学派来了十万大军在黄河北岸伴行。

    有伴舞的,也有伴唱的,拓跋嗣同学来了个十万人的伴行,就有点吓人了。癞蛤蟆爬在脚面上,不咬人、恶心人,况且这还不是癞蛤蟆,而是只能够咬人的鳄鱼。刘裕看在眼里,烦在心上,就琢磨着打一下。不过北魏以骑兵为主,东晋的兵一上岸,骑兵转身就走了,步兵哪能追得上?打不打是态度问题,怎么打就是技术问题了。

    转眼这可就到了公元417年的四月,刘裕给黄河北岸的朋友们出了一道选择题。看看这些北魏朋友的好奇心有多强。刘裕的侍卫长率领七百人,把一百辆战车

    推上了黄河北岸。背靠黄河,七百辆战车摆出了一个半圆形,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却月阵。

    东晋军列阵的时候北魏人没看懂,未敢轻动。现在看明白了就是一个车阵。对于车阵北魏人并不陌生,草原上的许多民族都有车,当年打高车的时候还见识过高大无比的高车。

    正在北魏骑兵狐疑的时候,只见阵中冉冉升起一面白色羽毛制成的大旗。另有一人率领两千步兵冲入阵中,这两千步兵可不是空手来的,带来一百张大弩,一百张防箭板,长矛若干。大弩自然是放在车上,挡箭板自然是树在车前部。到此一切准备停当。

    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就像在讲一个小故事,导入性很强。北魏人光顾着看热闹了,全忘了自己是干什么的。现在看明白了,大阵也准备就绪。

    到现在为止还仅仅是一个选择题,如果北魏人远远围着继续看热闹,刘裕也不知如何是好。不过人皆有好奇之心,即使知道这是刘裕挖下的陷阱,焉有不试一试的道理?

    这个却月阵就等于一个临时的堡垒,同当年马隆偏箱车的功能差不多,再加上强弩,就是一个机枪阵地。

    即使是这样也挡不住蜂拥而至的北魏士兵,人太多了,十万人不说都上来,就是上来一万也是黑压压的一片。短兵相接,一方是肉搏,一方是杀戮。

    魏军越往前冲,人越密,东晋军的强弩的杀伤力就越大。人再多、再勇敢也架不住成批的死人,当心理承受力超过极限的时候,就象大坝决口一样,哗的一下就退了下去。再战的勇气短时间内是没有了。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前方的战报很快就传到了拓跋嗣同学的耳中,侥幸而又沮丧。侥幸的是刘裕并没有乘势上岸北来,而是见好就收继续西进;沮丧的是崔浩同学早就说过,不要管刘裕,让他顺利西进,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这拓跋嗣同学心里还是不踏实,还得问问崔浩,:“刘裕伐姚泓,果能克乎?”

    “能,当然能了,姚氏兄弟把刘裕成功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都准备齐了,刘裕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吗?”

    对于刘裕能成功这一点拓跋嗣同学看起来是没什么异议。不过拓跋嗣同学还是想得多了一点,“裕既入关,不能进退,我以精骑直捣彭城、寿春,裕将若之何?”

    拓跋嗣同学想做黄雀,要南下断了刘裕的归路。听了拓跋嗣同学的计划,崔浩心里是淡淡地笑了一下,看起来领导还是没有看明白眼前的形势。跑到南方去打工有啥意思,即使能赚钱也是辛苦钱。还不如守在家里等待刘裕做好的馅饼。刘裕撒种,我们收获,那才是不亦乐乎。

    刘裕就是一个镀金之旅,攘外是为了安内。北伐成功了就得忙不迭的回去张罗自己晋升的事情,哪能在此地久留,剩下的摊子还不是给我们做的嫁衣?

    战争的发展正如崔浩预料的那样,刘裕一路过关斩将,没有任何悬念的于公元417年八月进驻长安。后秦王国烟消云散。南下近百年之后,晋军再次踏上了长安的土地,此时的长安城内只有各族人民六万余户。

    刘裕的胜利不亚于一个七级大地震,地震的余波深深地感染了周围的有心人。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余震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