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37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3-1308:30:04

    今天的主题是和亲

    杀害昙无谶就是一个损人不利己、损己不利人、损人损己、无人得利的大坏事。也别说无人得利,拓跋焘肯定在平城乐呵呵的看着蒙逊的表演。这样的事还有人做,那得多弱智、多不可思议。

    情悠悠、恨悠悠,在经历了杀害昙无谶的纠结之后,蒙逊自己一脚也踏到了棺材里。虽然拓跋焘远在平城,蒙逊还是感觉到了拓跋焘隔山打牛这一掌的冷气森森。这就是内力强的好处,挥洒之间,蒙逊就自断筋脉。如果说拓跋焘真会为了昙无谶兴兵西进,那只有鬼才信。虽然说昙无谶会咒语,又在妇科上有研究,更被蒙逊奉为国师,毕竟没有啥灵验的事。拓跋焘身边的大牛崔浩可是计无遗策,真正的妙算千里。

    请昙无谶东进,没准就是崔浩的妙计,让蒙逊引刀自宫。既坏了自己的名声,又自毁长城,于北魏又有什么损失?据说昙无谶死后,拓跋焘为此还勃然大怒,不过还没有到冲冲一怒为和尚的程度。拓跋焘的整个心思还不在河西,而在东北部的北燕。

    公元433年蒙逊辞世而去,遗命把自己的女儿送到平城的北魏宫里,以加强与北魏的盟友关系。接班的是蒙逊的第三子沮渠牧犍,说是屈辱也好,说是巴结领导也好,结亲那是必须的。

    以沮渠家的女儿兴平公主入宫为契机,拓跋焘着手筹备四桩婚事。纳北凉的兴平公主为右昭仪只是其中之一。另外三桩婚事一桩比一桩出人意料。拓跋焘算是把两汉的和亲政策发挥到了极致。

    年初的时候拓跋焘就派出使节到刘宋为自己的儿子太子晃求婚。两国刚刚经过两次南北大战,不知道到没到止戈为武的时候。拓跋焘就是要表明一种态度,和为贵、忍为高,要和平发展、和平崛起。

    刘义隆对这个建议不置可否,有点左右为难。断然拒绝好像有点不太礼貌,毕竟是为太子求亲,诚意还是有一点的。等于是给刘宋提供了一个和平演变的机会;真正结成姻亲也是一个麻烦事,和平崛起是一个态度,主题是崛起,和平是愿望以及可能的手段之一。如果不让拓跋焘崛起,鬼知道拓跋焘会采取什么措施?

    在向刘宋伸出橄榄枝之后,拓跋焘也向草原上的柔然频频示好。这一段两家的往来还是比较密切,吴提可汗是经常派人朝贡送礼,给拓跋焘的感觉就是一个知错必改的好孩子。

    来往多了就熟悉了,关系自然就近了。都说酒肉朋友,连酒肉都没有,那哪能称得上朋友?淡如水的君子之交毕竟是神话里的传说。第二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434年,拓跋焘觉得时机成熟了。有必要用婚姻的关系把两家的关系更推进一步。当年汉朝对匈奴不就使的这一招吗?

    和亲,拓跋焘决定把西海公主嫁给柔然吴提可汗,同时把吴提的妹妹纳入宫中作为夫人。一来一往,拓跋焘这个买卖也不吃亏。双喜临门,婚事办得自然是很隆重,仅仅是陪嫁的宝马,吴提就送了两千匹。

    没人知道吴提对这些婚事的看法,幸福来得太突然,吴提可能明显感到有点晕眩。拓跋焘的做法明显与传统不一样。

    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和亲一般来说都是单方面的,只出不进。只嫁姑娘,不娶媳妇。象拓跋焘这样亲上加亲的还是第一份。说句题外话,拓跋焘宫内的娘娘比较杂,有汉人、有匈奴人(灭大夏之后,赫连昌的三个妹妹就被纳入宫中),现在又有了柔然人。拓跋焘真是不拘一格呀。

    按照以前这类和亲的惯例,一般都是弱势一方的提出婚姻申请,强势的一方宽宏大度的表示同意。现在拓跋焘主动提出和亲,有点逼婚的意思。拓跋焘是真想用和亲的方法控制住柔然。在柔然遭到重创之后,拓跋焘能表示出这样的和解姿态,那就是皇恩浩荡,也不知道吴提是否感受到了春风般的温暖。

    拓跋焘四处和亲,似乎真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但是在人们定下神来的时候,看到的往往是拓跋焘藏在背后的马刀。

    不管怎们说,北魏在拓跋焘的领导之下达到了一个小小的**。中原霸主的名号是闯出去了,天下谁人不识君。按照以前的惯例一旦中原霸主确定之后,西域的朋友们就会前来共贺,这次也不例外,公元435年二月焉耆、车师的使节前来朝见。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高昌城外的沙丘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