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38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3-2505:00:11

    喜筵之后(下)

    同往常一样,反对西征的人几乎又是一边倒。这几乎成了北魏朝臣的习惯,一旦碰到比较难的战争,北魏上下热爱和平的人就忽然多了起来。这一次拓跋焘是有备而来,事先征求了智囊崔浩的意见。崔浩是一路走来始终如一,坚决支持。支持也是有道理的,崔浩的分析与拓跋焘是不谋而合。

    北征柔然虽然没有啥战果,损失也是很有限的。按照崔浩的计算战马的损失近万匹,与每年自然死亡的也差不多。这话虽然多少有点虚头,但是大自然确实没有给北魏远征军致命的打击,损失也在可承受范围内。现在,北凉人自说自话,自己忽悠自己,倒不用费尽心机地麻醉他们了。

    崔浩的分析虽然有道理,毕竟是少数,多数人还是主张原谅沮渠牧犍。都是自己人,反正公主也救回来了,没造成啥损失。人民内部矛盾,还是不要上纲上线的好;最好不要动武力,以说服教育为主。

    这话拓跋焘怎么听着,怎么别扭,但是还不好意思就此发火,既然问了总得让人家把话说完。况且众人还提出了新的见解,河西的土地碱性太重,都是穷山僻壤,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既没有水,又没有草,人和牲畜没得吃、没得喝,一旦攻城不下就进退维谷了。

    不用说这些理论都是李顺给灌输的,满朝文武只有李顺是河西通。人家亲自到河西去过十多次,那叫眼见为实。

    对于李顺这种胡说八道,朝中一文一武从不同角度给与坚决地驳斥。文的就是崔浩,崔浩拿出了《汉书》,书上说的,河西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怎么说没有水草。

    武的是伊馛,猛将一员,真正的大老粗。伊馛没那么大学问,伊馛想的是常识。河西没有水草,北凉的人怎么生活,怎么建立那么大的王国?

    拓跋焘从内心深处还是比较认同这二位的说法,但是也有点拿不准。有道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既然不能忍受北凉的不臣,沮渠牧犍的不义,那就只有兵戎相见。总不能被敌人吓死!

    公元439年五月拓跋焘发布讨北凉檄文,要吊民伐罪。北魏大军誓师西进,六月中旬从平城启程。在云中渡过黄河,七月初到达上郡龟兹县,随后留下辎重,拓跋焘亲率轻骑,以源贺为向导,直扑姑臧。

    这个源贺,本不姓源,源是赐姓。源贺本名叫秃发破羌,自称是南凉末代皇帝秃发缛檀的儿子。儿子还有自称的吗?书上就是这么记得,估计是义子,否则也不能说是自称。当年南凉被西秦灭亡之后,南凉的后人大部分都投到了北凉,之后辗转又投奔了北魏。

    拓跋焘对秃发破羌非常重视。这个秃发破羌不仅人长得出众,而且能言善辩,非常机智,与拓跋焘很投缘。领导一高兴就给改了个名字,姓源,名贺。秃发与拓跋都是出身鲜卑,既然同源,就以源为姓。

    这一次兵出河西,南凉的后人秃发保周、源贺都到军前效力。现在源贺的角色就是拓跋焘的向导。仅仅作为大军的向导,源贺觉得有点屈才了。源贺提议前往招降漂泊在河西的南凉余脉。在河西大概还有几万原来南凉的部众,源贺可不想这些父老乡亲都成了北凉的陪葬。招降纳叛既保护了族人,又削弱了北凉何乐而不为?这样的好事领导自然是没有什么不可。

    两军还未开兵见仗,沮渠牧犍就先输了一筹。八月初还没有见到北凉士兵,前锋拓跋健先掳掠了二十多万头牲畜。小有斩获,河西没有水草的谎言轻易就被打破了。

    姑臧城就在眼前。

    还未到城下,北魏的前锋刘絜就遇到了前来迎战的北凉骑兵。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危急时刻想到的还是朋友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