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39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3-3006:50:46

    复国梦

    在拓跋焘看来北凉的沮渠无讳龟缩在敦煌,河西的战斗已经结束了。或者招降、或者剿灭,都不用自己亲自出场了。临走前分兵把守个各主要城市,具体怎么处理在敦煌的沮渠无讳就由凉州基层组织负责了。

    刚刚征服一片土地最难的就是善后工作,选择派往凉州的工作人员就显得非常重要。自己信得过的人往往不熟悉情况,熟悉情况的往往又与当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免不了不放心。

    拓跋焘也是选择了一个荤素搭配的这么一个格局,由自己拓跋家的乐平王拓跋丕把总,再配上征西将军贺多罗总理凉州事务。下面的各个郡就派出了比较熟悉当地情况的人,比如说出身南凉的秃发保周就被封为张掖王,驻守张掖。

    即使是这么小心挑选,还是出了问题。问题就出在秃发保周身上。拓跋焘前脚走,后脚秃发保周就举起义旗要恢复自己南凉的番号。令我感到十分困惑的是为什么不任命源贺为张掖王?比起秃发保周来,立了功大的源贺明显更合适。难道仅仅因为秃发保周是南凉的正宗后裔?拓跋焘不得不为自己这个教条付出代价。

    南凉灭亡也有些日子了。这个时候搞复辟谈何容易?但是就是有人忘不了复国梦。人各有志,这也无可厚非。

    秃发保周在张掖举起了义旗,敦煌的沮渠无讳马上意识到自己复国的机会也来了。随即率军反攻酒泉。

    驻守酒泉的是拓跋家的戈阳公拓跋絜。沮渠无讳居然敢反攻酒泉让拓跋絜有点不太理解。这不是老虎头上抓虱子吗?上天有好生之德,也许拓跋絜厌倦了常年的征战、杀戮,也许是拓跋絜佛经读多了,对于沮渠无讳这种莽撞的举动拓跋絜感到很痛心,这简直就是以卵击石。

    不教而诛那是不人道的。久在河西毕竟太闭塞了,拓跋絜决定给沮渠无讳上一课,好好分析一下天下大事,给沮渠无讳已经上锈了的脑袋加点油。鉴于沮渠无讳还在两军阵前,举办专门的学习班已经不太可能了。拓跋絜决定轻车简从,在军阵之间同沮渠无讳好好的交交心。

    一派儒将风度。

    还没等拓跋絜张口,北凉的骑兵是一拥而上。正好抓个活的。

    “报告将军,抓住了敌军主将拓跋絜。”

    “好,押到后面,攻城。”

    哪有那么多话好说的?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要交流也是用刀。做将军不能太轻敌了,对敌人不能宋襄公了,做人也不能太自以为是了。还好,沮渠无讳没有杀了拓跋絜,留着以后做谈判的筹码用。

    酒泉就这么轻易的落到了沮渠无讳手中。获得初步胜利的沮渠无讳也没有什么好高兴的。现在沮渠无讳手中的实力还是十分有限,要想获得彻底的安全就得不断的战斗,彻底清除北魏在河西的力量。否则一旦敌人聚集起力量,一个反击自己就可能万劫不复。

    趁着北魏清剿秃发保周的空档,沮渠无讳决定继续东进,在战斗中求发展。此时,保周在北魏清剿大军的压迫下已经辗转到了番和,估计离灭亡不远了。天下大势已定,逆势而为很难有什么作为,也就是了却心中的烦恼而已,河西力量的强弱格局也是一目了然。

    沮渠无讳对张掖的攻击也遇到了麻烦。并不是所有的北魏将领都象拓跋絜那样有好生之德。更多的人是对自己有好生之德。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才是天经地义的理论。

    碰到钉子的沮渠无讳不得已率部退到了张掖南面的临松(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沮渠无讳还是败而不乱,没有率人直接退往酒泉。那样的话前面的故事就会重演。这几个月的战斗就白费了。临松、酒泉分别从正西、正南盯住了张掖。两个城市呈犄角之势,可以互相援助。在张掖的北魏军就有了顾忌之心。

    北魏的围剿也就到此结束了。拓跋焘变招子了,不再武力相向,那多粗俗哇。拓跋焘的新一轮攻势没有刀枪,只有诏书。一道道的诏书发给沮渠无讳,只有一个目的,每道诏书上也只有一行字,要求沮渠无讳投降。

    沮渠无讳就是那迷途的羔羊,祖国的大门永远向迷途的孩子敞开着,希望沮渠无讳尽快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面对没完没了地劝降,沮渠无讳一开始是很烦。架不住次数多呀,耳朵都听出老茧了。估计不光有劝降书,还有自己哥哥的家书。沮渠牧犍在平城一切都好,同拓跋焘的关系铁着呢,同武威公主的夫妻关系更是和谐了不少。弄得沮渠无讳是哭笑不得,你们关系好不好同我有啥关系?

    我要复国!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柔掌无形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