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39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4-0806:13:43

    西域,不只是传说第四部五龙夺珠

    第一章 吐鲁番的葡萄

    天无绝人之路

    西出阳关就是西域。千百年来天山南北哺育了无数的天地精华,戈壁流沙目睹了各色各样的梦想与神奇。瀚海商路隐隐传来的是阵阵驼铃,演绎的不知是谁人一生之传奇;库车的巴扎带给你的是无边的繁荣与喧嚣,闭上眼睛直冲入鼻息的是库尔勒的香梨,伊吾的哈密瓜,吐鲁番的葡萄干,阿克苏的大杏干。更别说于阗的美玉、龟兹的香醇美酒、大宛的汗血宝马,大沙漠里的黑石油,以及那烤得流油、令人谗言欲滴的羊肉串、香椿的烤鱼,西域真是个好地方。

    西域的确是一个好地方,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美不胜收,让你流连忘返,但是这一切美好的美好却不是谁都能享受到,也不是谁都有心情去享受。在鄯善的沮渠无讳就是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伤心的人,这样一个**心的人,这样一个坐立不安的人。

    沮渠无讳以及他的臣民们是经历了千难万险才最终站在了鄯善的土地上。千里流沙,那就是一道鬼门关,那就是阎王殿前的小径,整整吞噬了沮渠无讳一半的人马。

    心痛啊!怎么能不心痛?兵民乃立国之本,没有了民众,沮渠无讳不就成了光杆司令吗?可是到了鄯善,沮渠无讳才意识到西域虽好,只是不了,并不是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鄯善远不是自己梦中的伊甸园,仅仅是人生旅途的小小驿站。

    鄯善,“古楼兰国也,地多沙卤,少水草,北即白龙堆路也。”

    这就是鄯善的自然环境。条件还是比较恶劣,要养活自己这两、三万人基本上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这也是数百年来鄯善的规模一直没有什么变化的根本原因。很多时候人是无法与自然抗衡的。

    不明天人之分就是取败之道。下一步怎么走,沮渠无讳有点犹豫不定。

    别说享受西域的土特产了,现在能混饱肚子就不错了。

    回家?回家是不可能了。穿越流沙一次已经让沮渠无讳刻骨铭心了。再来一次弄不好真就成了孤家寡人了。况且,敦煌已经有了新主人了。

    沮渠无讳拖家带口的向西域逃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个突发事件。很多人都以为沮渠无讳要在敦煌长期坚守,比如说北魏,较长时间内都没有反应过来。斯人已去,留下一座空城,空城一座。也就是匈奴人能下这样的狠心,这样的毅然决然。

    再比如说在伊吾的西凉余脉,李宝、以及李宝的舅舅唐氏兄弟。这些人本想看个热闹,看看仇人沮渠家的下场。不看不知道,看了心一跳,沮渠氏确实是不同凡响。匈奴人的思维方式同汉人是大不一样,让李宝目瞪口呆。

    震惊之余,更觉得好笑,李宝是深刻理解了狗急跳墙这句俗语。既然你不按常理出牌,也别怪我不客气了。李宝拔出令箭,就断了沮渠无讳的归路。

    沮渠无讳刚刚离开敦煌不久,寄居在伊吾二十年的西凉余脉李宝就出现在了敦煌城头。看着空荡荡的街市,看着在晨风中瑟瑟发抖的光溜溜的旗杆,李宝是感慨万分。

    二十年了,物是人非,能够活着再次进入敦煌,李宝的感觉就是超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只要青山在,就不怕没柴烧。现在仅仅二十年就应验了。西凉的李字大旗又要飘扬在敦煌的上空了。

    李字大旗是升起来了,却不再代表李宝梦中的西凉。梦已经醒了,李宝要率领着身边这些人去追寻新的生活。来之前议事厅里的一幕幕不仅又浮现在了李宝的眼前。

    二十年来说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能够在伊吾坚持二十年,复国是这些人心中的唯一希望,是精神支柱、是那口不灭之气。得到沮渠无讳放弃敦煌西逃的消息,这些西凉遗民是群情亢奋。北魏兵临河西的时候这些人就想着打打太平拳,给沮渠氏背后插一刀,让李宝生生给拦下了。为啥?

    为啥?这个太平拳可不好打,弄不好会蚀了老本。李宝初到伊吾的时候聚集了两千余家,二十年又长起一代人,现在男男女女估计不会超过一万。李宝手上就这点人马,亏不起。现在不行了,回家、复国,众人的心都长了草了,不走不行了

    回家,李宝很赞成;复国,李宝有些踌躇。凭借身边的几千多人就想树起大旗、统一天下,这样的志向有点太大了。西凉的大旗一旦在敦煌举起,用不了几个月,北魏的清剿大军就会找上门来。李宝真就成了沮渠无讳的挡箭牌了。

    往日喧嚣随风去,今宵梦醒何处?

    李宝心里想的是投靠北魏,只是不大好说出口。

    当这个动议提出来之后,议事厅里是一片混乱。李宝的这些兄弟是义愤填膺,一个个面红耳赤、吹胡子瞪眼。不复国了?忘本了!更让李宝感到担心的是自己的舅舅唐和、唐敖也是一言不发。

    李宝这个动议有点伤了众人的心了。在唐氏兄弟看来,复国是天经地义的事,那还用讨论吗?可是外甥的动议也不是没有道理,家国家国,没有家哪有国?况且,投靠北魏也不违背当年老王的遗训。

    当年李暠去世的时候,曾经留下十二字真言“深慎兵战,保境安民,俟时而动”。现在正好用上后四个字,“俟时而动”。啥叫“俟时而动”,说白了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自己没有统一天下的能力,在中原王朝来临的时候那就赶紧加入。

    现在就是加入北魏的时刻,这层窗户纸还真不好捅破。

    在这关键时刻,李宝十三岁的儿子李承站了出来,敦促父亲早定大计。要不说英雄出少年,年轻人总是走在时代的前沿;又说童言无忌,也只有小孩敢说真话,复国梦就是一件皇帝的新衣。

    从梦想回归现实是残酷的,也只有过了这一关才能开始新的生活。放下了复国包袱的西凉余脉,远离的是不可避免的悲壮,迎来的是新的希望。在伊吾飘荡了二十年以后,西凉余脉是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家,还在敦煌!

    回到敦煌之后,李宝即刻派遣自己的弟弟李怀达前往平城,请求归顺北魏,一同前往的还有十三岁的李承。李承也将作为李氏驻平城办事处的首席代表常驻平城,以取得朝廷的信任。

    李宝是安排好了自己的未来。现在轮到在鄯善的沮渠无讳继续自己的悲壮,战斗还没有结束。接下来的战斗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打谁的问题。最简单的就是追寻鄯善王比龙的足迹,将革命进行到底。

    当初沮渠安周刚到鄯善的时候,鄯善王比龙在北魏使者的支持下是进行过一番战斗的。鄯善的战斗力虽然一般,却也使得沮渠安周率领的先遣队折戟沉沙。战斗是战斗了,鄯善王比龙心里想的却是随时准备投降。不过,沮渠无讳大队人马的出现彻底打破了鄯善王比龙投降的企图。鄯善王比龙明白了,这些人不是来讨伐的,是来接收的。这是数百年来没有遇到的新情况,教科书里真没有说怎么处理这样的异常。

    敌进我退!

    鄯善王比龙采取的措施就是跑。留下儿子处理善后,比龙率领大部分部众西奔且末,沮渠无讳这才有了一席之地。追寻鄯善王的步伐就是进攻且末。且末距离鄯善大约有五百多里,也就是另一块绿洲。且末的自然条件相对比较好,但是要养活沮渠无讳带来的这些人也是一个难题。

    说起来确实没多大前途,搞得好了也就是另一个鄯善王。难道这就是沮渠无讳跨过流沙的追求吗?

    当然也可以继续向西攻击焉耆,去库尔勒吃香梨。吞并焉耆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沮渠无讳很怀疑自己是否有这样好的胃口。

    正在沮渠无讳默默地盘算着下一步去向的时候,门卫送进来一封鸡毛信。拆开信封,沮渠无讳略一浏览,随后放声狂笑。

    正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庙算多者胜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