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39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4-0906:38:22

    庙算多者胜

    啥事使沮渠无讳这么高兴,都有点得意忘形了?是得意,消息太好了以至于不能不忘形。

    告诉你,你也得替沮渠无讳高兴。来信的人就是高昌太守阚爽,信的内容很简单,请沮渠无讳北上共商国是。

    要不说嗑瓜子都能嗑出臭虫来。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不可能的。北取高昌安家自然是十分理想,沮渠无讳也不是没想过。但是一则路途遥远,二则还要翻山越岭的,拖家带口的太不安全。搞不好连高昌城都看不到就会全军覆没。

    再则阚爽与沮渠无讳基本上可以归类为对头,共商国是基本上不可能的事。现在白纸黑字就在眼前,也让沮渠无讳不得不信。真的、假的,如在梦里。

    阚爽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也算是走投无路,否则也不会出此下策。谁也别笑话别人,都有走窄的时候。给阚爽出难题的就是在伊吾的唐和、唐敖兄弟。

    对李宝回到敦煌反应最激烈的就是柔然。李宝等人与柔然的关系就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没有柔然的保护李宝不可能在伊吾坚持下来。柔然对李宝是既保护,又管理。保护很好理解,管理就有些说道。最通常的做法就是派个总督,或者监察官。柔然的做法比较特殊,估计是派了个税务官。

    伊吾也算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往来商旅肯定是络绎不绝。过境税、买路费,肯定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现在李宝占领了敦煌,得到消息的吴提可汗自然是很高兴,接下来就要派个税务官,收钱。

    既然已经决定投奔北魏,就不能与柔然再有任何瓜葛了,一仆岂能事二主?吴提可汗派到敦煌的税务官肯定是要被赶走的。李宝与柔然的关系也就立即陷入僵局,唐敖这个伊吾王也就该下岗了。

    伊吾是没法再住了,柔然的打击随时都会来临。

    事情演变到现在都是意料之中的,没有什么意外。既然伊吾守不住了,那就退到关内,与李宝合兵一处。这是最常规的想法,也是最缺乏想象力的想法。

    唐和、唐敖兄弟做出了一个更富有创造性的决定,兵发高昌。这个决定太有创造力了,几乎可以与沮渠无讳的西域逃亡相提并论,把周围的看客都吓呆了。

    有两个理由促使唐氏兄弟做出这样的决定。这两个理由都来源于投奔北魏这么一个战略决策。投奔北魏的前景如何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有可能北魏根本不接受你的投降,当然这种可能性很小,或者接受了,但是不重视你。认为你可有可无,无足轻重。

    投奔不被接受,那就要重新寻找出路,高昌是唯一一个可能的选择点;投奔被接受了,要让别人重视你,那就得立下大功。要让北魏的领导们知道西凉人不是吃软饭的,不是可有可无的。夺取塞外的战略重镇高昌,这个功劳应该很大。

    兵出高昌是这样的让人难以拒绝,使唐氏兄弟浑然忘了可能带来的风险。这一年两位英雄也都应该是快五、六十岁的人了,老而弥坚。

    随着唐氏兄弟这一去,吐鲁番盆地掀起了惊涛骇浪。

    局势太复杂了,有点看不清。

    首先感到冷气森森的毫无疑问就是高昌城主阚爽。别看唐氏兄弟手上没有多少人,往多了说也不会超过两千人,但是那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很快位于高昌城东70里的白力城就遭到了唐氏兄弟的袭击,守军败回,白力成为唐和的第一个落脚点。

    阚爽很想领兵出城与唐和大战一场,谁怕谁呀?都是见过世面的,是男人就要坚挺。阚爽是智者,不是武者,打打杀杀只是阚爽内心深处的一闪念。宝刀出鞘固然是寒光闪闪,但是不出鞘就能杀人于无形,那才是高明之所在。

    面对突变的形势,阚爽还是表现出了自己一贯的冷静。唐和想干什么,阚爽很清楚,唐和那支队伍并不能够使阚爽感到恐惧,使阚爽真正感到为难的是身边看热闹的。

    最强大的观众就是柔然,柔然是一刻也没忘记吞并高昌。一旦自己与唐和打成一团,吴提可汗肯定就会对自己释出所谓的善意,到时候自己这个高昌城主还能不能做都在两可之间。就是做了没准也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最近的观众就是车师。车师国王车伊洛那是北魏的平西将军,前部王。这就是北魏在自己身边安插的钉子、耳目,平西将军,平谁呀?不就是冲自己来的吗?

    最奇怪的观众可能就是沮渠无讳了。阚爽总是感觉沮渠无讳正站在鄯善用一种莫名其妙的眼神望着高昌。那里面是狼盯着小鹿的贪婪,也许还有丧家之犬的孤独、疑惑。也难怪塞外明珠,高昌,人见人爱。

    深思熟虑之后,阚爽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引沮渠无讳北上,让沮渠无讳与唐和火并。

    沮渠无讳会上当吗?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定计高昌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